<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高維量子密鑰分發方案獲驗證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高維量子密碼領域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韓正甫研究組利用量子態的不同自由度之間的映射方法,設計并實驗驗證了一種保真度和穩定性極佳的高維量子密鑰分發方案。該研究成果已于2月27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高維量子密鑰分發制備的高維光子態示意圖 高維量子密鑰分發利用高維量子態編碼,可以在單個量子態上加載多于1比特的經典信息,從而有效提高安全密鑰生成率;同時,高維量子密鑰分發可容忍更高的系統誤碼率,因此具有更強的抗噪能力。但與BB84協議等常用的二維量子態編解碼技術相比,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等高維量子態的高保真、高速率編解碼的難度極大。因此,現有的高維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仍停留在原理驗證階段。制約該技術實用化發展的核心問題是高維量子態的制備、傳輸和測量。 量子密碼組陳巍、銀振強等人基于光子的偏振—軌道角動量不可分離態,提出了偏......閱讀全文

    物理所金剛石氮空位色心量子克隆取得進展

      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是受到普遍關注的研究前沿。經典信息可以被精確拷貝,但是一個未知的量子態不可以被精確克隆(拷貝),這就是“量子非克隆原理”。它是量子力學和量子信息的一個基本原理,在量子信息的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建立在量子密鑰分發基礎上的安全通信是量子信息的重要應用,它的安全性就是建立在量子非克隆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決單光子探測系統的安全隱患

      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張強、陳騰云與清華大學馬雄峰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開發的高效低噪聲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成功解決了現實環境中單光子探測系統易被黑客攻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現實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性。

    中國科大合作實現高容錯率量子密鑰分發

       日前,中國科大科學家潘建偉、張強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演示了高容錯率量子密鑰分發,他們在50公里的光纖鏈路、誤碼率達29%的條件下仍然獲得了安全密鑰。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 《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密鑰分發,從原理上保證了通信的絕對安全性。“‘量子密鑰’在

    我國預計2030年建成量子通信網 每戶配一個“密鑰機”

      16日凌晨,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中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這一“領跑動作”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因為這不僅標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更有媒體預測,伴隨著量子信息技術逐漸走向實用化,其衍生出的量子通信技術,被譽為是繼微電子信息之后,最有可能引發軍

    中國科大實現國際最長距離的實用協議量子密碼分配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完成了國際上最長安全傳輸距離的環回差分相位(RRDPS)協議實用化量子密鑰分配實驗。該實驗室韓正甫、陳巍等首次基于主動切換技術實現了安全傳輸距離超過90公里的RRDPS協議量子密鑰分配實驗,創下了世界紀錄,其結果充

    國際最長距離的實用化環回差分相位協議量子密碼分配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完成了國際上最長安全傳輸距離的環回差分相位(RRDPS)協議實用化量子密鑰分配實驗。該實驗室韓正甫、陳巍等首次基于主動切換技術實現了安全傳輸距離超過90公里的RRDPS協議量子密鑰分配實驗,創下了世界紀錄,其結果充

    中國完成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關鍵部件研制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學科發展戰略院士論壇”上透露,由中國科學家完全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現已完成關鍵部件的研制與交付,衛星有望先于歐美在2016年左右發射,在軌設計壽命為2年。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

    我國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結合“京滬干線”與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這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

    量子通信, 可以高深但拒絕高冷

      拋棄宏觀世界的一切“常識”,掙脫由傳統經驗構筑的枷鎖,保持“腦洞大開”的狀態,文科生也要“咬牙堅持”,相信我,這一次你會發現量子通信,原來如此!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被頒給了這樣一個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該項目由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帶隊,彭承志、陳宇翱、陸

    量子通信商業化,中國起跑了

      一部其貌不揚的黑色電話,出現在濟南市多個單位的業務部門。在檢察院系統,對一些貪腐案件調查進行信息溝通時,通過它可以保證信息安全性,不存在泄露或竊聽;一些政府部門在政務信息的溝通中,通過它可以做好機要信息安全保護……  隨著中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下稱濟南專網)完成第

    路雖遠,行則至 事雖難,做必成”

      時間和空間,非凡卻又平凡。它們是哲學世界中聯系世間萬物的線索,是物理學家的星辰大海,卻也是每一段回憶的坐標軸和里程碑。  “我們用了10年時間,把空間量子通信實驗從十幾公里做到100公里再到1200公里;從實驗室做到青海湖,再到萬米高空的星地之間。”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兩周年之際

    中國科大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高維固態量子存儲器

      記者8月1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高維固態量子存儲器,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學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在固態系統中首次實現對三維量子糾纏態的量子存儲,保真度高達99.1%,存儲帶寬達1千兆赫,存儲效率為20%,

    潘建偉:“墨子”開啟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千公里級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國家發改委立項的世界首個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正式開通。“京滬干線”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

    潘建偉:“墨子”開啟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千公里級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國家發改委立項的世界首個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正式開通。“京滬干線”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

    2017年,我國科技創新十大里程碑事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征途上大步前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來之際,讓我們共同回顧2017年我國科技界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量子糾纏技術可提供安全的通訊及無法被破譯的密碼

      自斯諾登事件爆發以來,人們對網絡通訊安全性的擔憂與日俱增。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學家們表示,隨著量子力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幾年后,量子密碼就有望為我們提供無法破解的堪稱完美的安全保護,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望洋興嘆。  研究人員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撰文指出,量子

    郭光燦團隊等合作實現相距一公里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教授李朝暉、中山大學教授余思遠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于3月12日發表在國際光學期刊Optica上。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

    中奧學者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然而要實現這一優勢,必須

    量子互聯網六階段發展路線圖出爐

      利用量子物理學獨特效應的量子互聯網將與我們今天使用的經典互聯網大相徑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小組正致力于構建先進的量子互聯網。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量子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份報告,也可以說是一張路線圖,闡述了量子互聯網發展的各個階段及其應用領域。  他們認為,量子互聯網盡管還

    中科大等實現500公里地基量子密鑰分發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陳騰云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馬雄峰合作,突破遠距離獨立激光相位干涉技術,分別實現了500公里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PM-QKD)。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于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并被選為“編輯推薦”文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據悉,該成果8月28日

    科學家實現200公里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張強、陳騰云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繼去年實現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解決單光子探測系統易被黑客攻擊的安全隱患之后,成功將該系統的安全距離擴展至200公里,創下新的世界紀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7日出版的《物理評

    郭光燦院士團隊實現相距一公里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教授李朝暉、中山大學教授余思遠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量子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光學》。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于量子技術

    高維固態量子存儲器研制成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在固態系統中首次實現對三維量子糾纏態的量子存儲,保真度高達99.1%,存儲帶寬達1千兆赫,存儲效率為20%,而且該存儲器具有對高達51維的量子態的存儲能力。該成果發表在近日物理學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遠程量子糾纏

    科學大咖帶你看懂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驗發現三重簡并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研發出基于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制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Made in China!2020中國光學領域社會影響力事件,誰是你最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盡管如此,我國科學家仍以實驗室為戰場,爭分奪秒,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新發現。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活動的推出就是為了追尋中國光學領域的那些高“光”

    郭光燦院士團隊首次實現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余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光學》上。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

    潘建偉:量子衛星群將實現量子通信“全球通”

      愛因斯坦的好奇心是如何促進量子技術發展的?在昨天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透露,我國未來將發射更多量子衛星,形成量子衛星群,實現大容量傳輸,并用于深空探測。  首次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力學是正確的,但有些認識還有待填

    潘建偉:量子衛星群將實現量子通信“全球通”

      愛因斯坦的好奇心是如何促進量子技術發展的?在昨天的論壇上,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透露,我國未來將發射更多量子衛星,形成量子衛星群,實現大容量傳輸,并用于深空探測。  首次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力學是正確的,但有些認識還有待填補。”潘建偉說

    潘建偉院士:量子通信前景無限重在科研轉化應用

        “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經過10年的努力和國際合作,我們已經走到了國際前列。”3月7日,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主辦的“創新驅動發展”專題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表示,“我們有一個計劃,準備以我國為主導,在2016年前后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