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既是北京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承擔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截至2018年底,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北京主導和參與的占6項。北京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0.5%,輻射京外作用增長明顯…… 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按下了一個個“加速鍵”,高質量發展理念逐步融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創新成果涌現:成就“第一”美名 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主持的“先進納型衛星設計制造及應用”獲2018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納型衛星一直被認為是航天領域的顛覆性技術,過去的制造方式難以滿足壽命高、可靠性強的使用需求。“經過10余年攻關,我們終于在新技術、新應用領域取得了突破。”尤政說。 世界范圍內首次在鐵基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我國首條完全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軌道......閱讀全文
3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基礎性研究,是深圳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每到傍晚,匯集了一大批摩天大樓和“超級總部”的深圳灣就會燈火璀璨,這與30多年前的圖景相比,已是霄壤之別,甚至與5年前相比,都是“煥然一新”。深圳灣正迅速崛起成為
9月17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北京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開幕。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400多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150多位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40多位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相聚中關村論壇。2020中關村論壇現場 鄭金武攝 在開幕式暨全體會議現場,十多
2015年度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于8月22日發布,標志著2015年度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申報正式啟動。《指南》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從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出發,突出支持重點產業科技創新、民生領域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應用,是落實《國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特別是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工作時,希望上海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新疆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 按照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為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工程技術創新,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依據《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國土資發〔2016〕100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干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零突破”的陳薇研究員等。20名候選人具體名單如下:
2月2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2015年北京市科技工作會議。北京市委常委茍仲文,北京市副市長張工,北京市委副秘書長郭廣生、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呼文亮等領導出席會議。閆傲霜同志作了題為《把握新定位,適應新常態,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月13日,北京市科委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行媒體通氣會,發布“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4”。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建單位、理事單位和承建單位的代表,研究團隊的代表,以及來自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臺、科技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等20余家媒體參加會議。 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
“博學”出自《禮記·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說的是治學的幾個主要層次。“博學”須廣泛涉獵,兼容并包,以達博大精深的境界。學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但博學是創新的基礎,越過博學階段,為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創新人才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不僅要有
8月6日,2017年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正式發布。 藍皮書指出,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呈現出遠高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強勁增長趨勢,生物醫藥產業在技術進步與需求增長的雙向驅動下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全球競爭不斷加劇,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紛紛加碼,大企業并購中小企業,推動市場集中度再提升、前沿
近日,中關村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宣布,經國務院批準,2020中關村論壇定于9月17日至9月20日在北京舉行。論壇聚焦科技抗疫、全球創新合作等主題,將開展“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大板塊50余場活動。論壇全程線上直播,廣大公眾能在云端享受這道科技盛宴。 據悉,2020中關村論壇由科技部、中科院、中國
9月7日,2011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1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05、2007、2009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后,第四次召開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7位
1月11日上午,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主任萬鋼,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白春禮,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等有關領導,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在基礎研究、疾病防控、新藥創制等醫學與健康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科技創新對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但是,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仍不夠強,重要專利藥物市場被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表彰先進,弘揚創新求實精神,提振信心,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間作出更大貢獻,2月21日,科技部發布《關于表彰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授予461個團隊和單位“‘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授予287位
2013年3月1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十二五”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規劃》。該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試點建設15-20個國家重大創新基地。而且,我國將圍繞五個層面部署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具體包括光電技術、機械制造、智能制造、計量科學等領域。科技部 國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涌的生動局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科技創新的內容受到社會關注。 關鍵核心技術怎樣攻關?科技如何支撐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可預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又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
醫藥衛生科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多成績,“十三五”期間,我國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是什么?未來將怎么促進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轉化?日前,記者采訪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劉謙,他詳細解答了這方面的問題。 記者:“十二
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人口紅利處于上限、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凸顯、發展動力機制需要加快轉換……在新常態下,江蘇將如何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創新、改革、增長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12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暨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工作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科技界一年一度的交流盛會——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27日在浙江杭州閉幕。20年前,首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杭州召開,20年后,2500余位國內外科技工作者代表再聚杭州,探討科技創新最新話題,為經濟發展獻計獻策。這屆科協年會有何不一樣? 聚焦科學和技術前沿難題 研討科學和工程技術前沿,反映一線科研人員
科技基礎條件資源是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也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期間,通過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我國科技基礎條件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將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科技基礎條件,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工作尤為迫切。 “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工作
中科院與上海市科技會談現場,雙方簽署合作補充協議 3月11日,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在北京舉行科技合作會談,旨在全面深化院市合作,共同推進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出席會議并講話。會后,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和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代表雙方簽訂
中廣核嶺澳核電站二期 2013年11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國內核電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安運行等主要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百萬千瓦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 科技成果榮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及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名單公布 農業部網站2011年7月20日消息 “關于公布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及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名單的通知[農科教發〔2011〕8號]”發布,通知中稱: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2010-2015年)》(農科教發[2010]4號)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
非糧生物質能源技術攻關進展顯著,甘蔗糖蜜乙醇發酵節能減排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鑄造世界上直徑最大的2219合金鑄錠,滿足航空航天鋁合金H含量要求……2014年,廣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敲響鏗鏘鼓點,唱響時代強音。 圍繞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廣西將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以改革釋
創新團隊是把創新精神制度化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科研組織模式,指在共同的科技研發目標下,由團隊帶頭人和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組成的,通過分工合作,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科技研究群體。 團隊更適合現代科技發展規律 從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高度分化基礎之上的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顯著特
——聚焦“科技三會”系列評論 只有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才能勇立世界潮頭。“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
——聚焦“科技三會”系列評論 只有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才能勇立世界潮頭。“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
11月17日,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中國廣核集團舉行2013年度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會,通報“十二五”以來科技創新進展和科研投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情況,發布八項核電重大科研成果。中國廣核集團科技研發部總經理鄒勇平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 [中國廣核集團科技研發部
日前,遼寧省科技廳會同遼寧省衛生計生委、沈陽軍區聯勤部衛生部聯合出臺了《遼寧省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遼寧省以打造高端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和推廣應用網絡為目標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將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該《辦法》明確規定了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旨在通過整合集成轉化醫學科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