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返回上海
3月1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安全完成考察任務,乘“雪龍”船返回上海。考察隊經受了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船碰撞冰山后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和綜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據悉,此次考察隊由349人組成,分別開展了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侖站、羅斯海新站等站點的綜合考察工作,并在東南極冰蓋開展了航空地球物理遙感觀測,在南大洋阿蒙森海開展了海洋綜合調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船于2018年11月2日從上海出發,先后4次穿越西風帶,總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區航行2102海里,歷時131天。 記者了解到,在科學考察方面,長城站開展了生態環境監測、冰川監測及常規氣象觀測等項目,升級改造地震臺,建設海洋站雷達式潮位觀測系統,采集土壤、水體、動植物標本、巖石、氣溶膠等科學樣品近200千克。同時開展極地立法調研等社會科學類項目。中山站完成了我國首臺極區鈉熒光多普勒激光雷達機房建設及設備調試......閱讀全文
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返回上海
3月1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安全完成考察任務,乘“雪龍”船返回上海。考察隊經受了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船碰撞冰山后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和綜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據悉,此次考察隊由349人組成,分別開展了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侖站、羅斯海新站等站點的綜
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
在歡快的鑼鼓聲中,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4月8日,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政府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歷時163天,圓滿完成“一船三站”考察任務。“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安全完成天津港——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港——中山站——
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
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154名隊員,11月5日搭乘“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征,執行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預計2022年4月中旬返回國內。 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大氣成分、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
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完成考察任務返回國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07.shtm
第31次南極考察隊出征 首次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30日上午乘“雪龍”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將首次在南極地區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準站。這將是我國首次在南極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獲取相關數據。 在此次考察活動中,我國將調試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機及輔助設備,獲取相關數據,并以基準站為基
我國南極內陸考察隊首次赴西藏進行高原選拔訓練
17名來自中國各地的南極內陸考察隊員8月18日奔赴西藏,進行為期兩周的高原選拔訓練。這也是中國南極內陸考察隊首次赴西藏集訓。?中國第24次南極考察計劃于今年10月啟程。在這次考察活動中,中國將繼續對南極內陸冰蓋冰穹A地區進行綜合考察。?據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魏文良介紹,這次選拔訓練主要是
第3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凱旋抵滬
中鐵建工集團南極建設者抵滬在“雪龍”號前合影。 3月11日晚,中鐵建工集團南極建設者們隨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凱旋抵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鐵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前往碼頭迎接“雪龍”船靠港。自2002年以來,中鐵建工集團已16次隨中國科考隊遠征南極。在本次南極建設中完成了羅斯海
我國南極考察新站完成優化選址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近日,我國多名考察隊員從南極難言島順利返回“雪龍”號,標志著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區域圓滿完成南極考察新站優化選址任務。 據悉,為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選址是本次考察隊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至今,考察隊已對羅斯海地區進行了多次綜合考察規劃。本次
我國第26次南極考察揭開序幕
10月10日,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正式公布組隊情況,集結待發的考察隊整體趨向年輕化,隊員平均年齡僅為35.8歲。據了解,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共計251人,其中中方人員245人,年齡最小的僅20歲。此外,本次考察隊還有6名外方人員參加,包括從澳大利亞租用的S76輕型直升機機組人員3人,來自
中國歷次南極內陸冰蓋考察
????? 第一次:1997年,在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3天,向南極內陸冰蓋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進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國第14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7天,向冰穹A方向推進了464公里。考察期間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4.5攝氏度,所有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