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美國白宮發布了2020年的預算草案,新的草案再次試圖削減科學經費,增加國防預算,引起科研群體的不滿。美國科學促進會 CEO Rush Holt 表示,如此大幅削減科研經費會“破壞美國的科學”。美國特朗普簽訂的2020年預算草案新預算中環境保護署、農業、科研經費大幅下滑,而國防、國土安全等開支預算大幅上漲,圖片來自washingtonpost.com醫療保險以及基礎研究經費被大幅削減,其中NIH的科研經費削減了12%。圖片來自washingtonpost.com 在這份新發布的草案中,特朗普大幅削減了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機構的預算,減幅約超過12%。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經費更是被削減了近三分之一。 與之相對的是,國防部的預算與上年相比增加了333億美元,增幅達到5%,國土安全部......閱讀全文
美國白宮23日正式發布完整版2018財年預算案,聯邦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繼2017財年被特朗普政府提議大幅削減后,再次面臨緊縮危機。 雖然這份預算案總額為4.1萬億美元,略高于2017財年預算,但計劃在國防、邊境安全和基礎設施上投入更多資金,同時要求減少教育、環境、科研、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投入。特
“現在,承擔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看上去都很疲憊。”在6月9日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學習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中科院院士周衛健如是說。 多年的科研工作經歷讓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經費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經費太少,導致項目負責人只能靠多申請項目維持正常的科研活動。 與此同時,科研經費違規使用、科研
昨日,2016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來自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與此同時,共和黨也在參眾兩院占據了絕對多數。隨著這場年度大戲的落幕,許多業內人士開始紛紛對未來進行預測:在特朗普的任期內,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未來何去何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科學運用國家財政投入資金約1094.06億元,其他渠道資金約17.56億元,資助各類項目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金管理辦法》)好不好?有沒有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實際問題?對此,來自全國各地的基金依托單位代表、一線科研人員最有發言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金管理辦法》)好不好?有沒有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實際問題?近日,《中國
“我一開始做科普,是被‘逼上梁山’的。”中科院院士滕吉文很坦誠,作為一名地質專家,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單位委派任務,去人民大會堂作一場科普報告,可是科學家們都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只好我接了這個活”。 然而,一次看似偶然的科普活動,卻讓過去對科普不感興趣的滕吉文,開始思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黃大年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
【精彩掠影】 1、獲得過”百篇博士論文”的導師和社會公認的優秀導師應當有權利選擇學生,對導師看中的學生我們也應當給予特殊的放行; 2、給博士上課,應當更多地采取“講座”的形式,讓同個學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分別來給學生上課; 3、如果一個教授不能很好地從事教學,對教學沒有熱忱和
十年,對于不少人來說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對于北生所,則是滄海桑田。十年,這塊被譽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研究所,展現出一幅生命科學領域的壯偉藍圖。 在建立之初,北生所便擔負特殊的歷史重任:不僅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先進的現代化研究所的管理機制。自此,北生人兢兢業業,在短短十
對于許多科研工作者來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杰青基金帶來的不僅是科研資金,更是一個研究興趣得以延續的平臺。這個平臺使他們獲得了開拓學術領域的機遇以及完善科研版圖的條件。 1996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院士陳小明在做實驗。 有一群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成為研究領域內的佼佼者
2002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團隊慶賀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009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潘建偉教授在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有哪些顯著特點?如何保證下放的自主權規范、有效運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此次文件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 王志剛:科研相關自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2019年8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相關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面上項目等10類項目進行了集中審批,決定資助41752項,共資助直接費用2103070.68萬元,占全年資助計劃的72.51%。 這次集中審批的項目包括面上項目、重點項目、
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正確認識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正確認識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對于迅速發展我們的科學事業有極其密切的關系。”【1】 自此,我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技體制改革由
“這篇文章如此火爆是我們沒想到的。” 今年8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部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4年度經費的預決算情況。某國內網站針對這些數字進行了一個排行,發現高校的貧富分化“有點大”——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年度經費超百億元,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在年度收入上,四校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2018年度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在此次項目評審中,基金委共共接收項目申請214867項,經初步審查和復審后共受理211462項,決定資助面上項目18947項、重點項目701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在科學界,青年科學家是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大多處在科研的黃金期和創新的高峰期。然而,年紀輕、資歷淺,申請項目難、經費少等問題往往阻礙著這些年輕人前進的步伐。由此,20年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應運而生—— 8月4日一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繼峰匆匆趕到辦公室,第一時間打開電腦,一份長長的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高校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參照國家和教育部有關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高校重點實驗室是江蘇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行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辦公室 轉眼回望,2013年已悄然離去。當我們駐足回首,全面總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過去一年的各項工作,盤點這一年的成長、喜悅與收獲的時候,不難發現,對于科學基金事業來說,2013年無疑是充實而成功的。 在過去的一年里,科學基金工作準確把握戰略
圖片來源:JASON VARNEY|VARNEYPHOTO.COM 據《科學家》雜志報道,作為一名在梅奧診所工作了三年的博士后,Crystal Icenhour期待著自己作為獨立研究員的預備終身教職,但僅有的兩次面試均以失敗告終,一年的尋覓無果讓她十分失望。其中第二次面試的研究所同時招聘兩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張碧暉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消息引發熱議,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問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從制度上加以監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關專家談了他們的看法。他們分別是中
當地時間8月22日,MIT校長L. Rafael Reif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在信中承認了MIT曾在過去的20年里接受美國億萬富翁杰弗里·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捐款,總金額達80萬美金。他代表MIT校方向所有Epstein性丑聞中的受害者致以歉意,還承諾稱,所有從Epstei
“在工作中,群體處處都體現了同舟共濟的精神:共享實驗室資源,研究經費協調使用;群體的學生統一調配,由多位成員共同指導;群體圍繞幾個主要的研究方向每周開展學術交流;絕大多數所發表的論文也是多位成員相互合作的結晶。”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前主任田中群,在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目前,學術界廣泛關注科研投入及科研經費使用問題,其中,既有全面清醒客觀的認識,也有片面糊涂主觀的想法。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十大矛盾。本文試圖澄清是非,提出相應的化解對策與思路。 一是科研投入方向上重視科學規劃與輕視自由探索的矛盾。愛因斯坦認為:偉大的科學成就并不是通過組織和計劃取得的。科
“如不盡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筆科研經費的教授群體可能淪為新的腐敗高發人群。”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一位檢察官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發出警示。 中國青年報近日推出“窮教授VS富教授”系列報道與討論后,得到了讀者的積極響應,不少讀者提出,問題不在于教授的窮富,而是窮富的原因,富教授致
幾乎每個寒假,都可稱得上是高校學生畢業前備受煎熬的“冷冬”——不管是為繼續深造的錄取成績而擔憂,還是為走向社會的就業出路而發愁。 今年,一個名叫陳德旺(博客)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冷不丁”地關心起了學生的科研工作。之所以說是冷不丁,因為科研工作在不少人看來與繼續深造、就業都無甚關系,盡管,對
“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避免或消除這一行為。”對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憤怒、痛心、錯愕。今年在兩會期間,他的一項提案即和加強科研經費科學管理有關。 葛均波說:“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要堅決杜絕經費
近來,在新聞媒體和學術雜志上的部分評述,披露了中國科研經費分配中的一些問題,而對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源分析較少。少數人將這些現象又錯誤地歸因于中國文化特性,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設想和建議,試圖通過建立新的經費分配制度,以控制經費分配中的不合理現象。然而,如果不了解產生問題的根源,簡單地增加新制度來遏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