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制成品的正確保存極為重要,一旦保存不當,辛辛苦苦制成的樣品失活、變性、變質,使前面的全部制備工作化為烏有,損失慘重,全功盡棄。影響生物大分子樣品保存的主要因素有:⑴空氣:空氣的影響主要是潮解、微生物污染和自動氧化。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可使樣品腐敗變質,樣品吸濕后會引起潮解變性,同時也為微生物污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某些樣品與空氣中的氧接觸會自發引起游離基鏈式反應,還原性強的樣品易氧化變質和失活,如維生素C、巰基酶等。⑵溫度:每種生物大分子都有其穩定的溫度范圍,溫度升高10℃,氧化反應約加快數倍,酶促反應增加1~3倍。因此通常絕大多數樣品都是低溫保存,以抑制氧化、水解等化學反應和微生物的生成。⑶水份:包括樣品本身所帶的水份和由空氣中吸收的水份。水可以參加水解、酶解、水合和加合。加速氧化、聚合、離解和霉變。⑷光線:某些生物大分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長的光,使分子活化不利于樣品保存,尤其日光中的紫外線能量大,對生物大分子制品影響最大,......閱讀全文
生命科學研究中組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臨床醫療領域新一代檢測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對生物樣品的需求,也促進了生物樣品的采集、保存等環節的正規化、規模化。生物樣品的保存,不外常溫和低溫兩種方式。常溫保存能耗少、環保,有時也非常方便,是一種有潛力的保存方式。一些機構正在積極探索不同的常溫保存技術。上海伯豪生物也推
摘要: 高質量的生物樣品是組學研究和個性化醫療過程中臨床檢驗順利實施的前提。生物樣品的保存方式關系到待檢樣品的質量和檢測的結果。樣品的適當的處理、保存方式是最終獲取準確測定結果必不可少的一環。常溫保存能耗少,環保,效費比較高,是一種有潛力的生物樣品保存方式。 正文: 生命科學領域高通量技術的發展促進
PH 值:與沉淀蛋白質或酶原理相同,結晶的溶液PH 值一般選擇在被結晶的蛋白質或酶的等電點附近,以利于晶體的析出。溫度:除少數情況外,通常選擇低溫條件進行。低溫條件對蛋白質和酶不僅溶解度低且不易變性。在中性鹽溶液中結晶時,溫度可在0℃至室溫范圍內選擇,在有機溶劑中結晶一般要求溫度較低。晶種:不易結晶
2、等電點沉淀法 蛋白質在靜電狀態時顆粒之間的靜電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有差別,可利用調節溶液的pH達到某一蛋白質的等電點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單獨使用,可與鹽析法結合用。3、低溫有機溶劑沉淀法 用與水可混溶的有機溶劑,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數蛋白質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
選擇材料及預處理 以蛋白質和結構與功能為基礎,從分子水平上認識生命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生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質,首先要得到高度純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質。蛋白質的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但基本原理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把它們分配到
一、樣品的濃縮生物大分子在制備過程中由于過柱純化而樣品變得很稀,為了保存和鑒定的目的,往往需要進行濃縮。常用的濃縮方法的:1、減壓加溫蒸發濃縮通過降低液面壓力使液體沸點降低,減壓的真空度愈高,液體沸點降得愈低,蒸發愈快,此法適用于一些不耐熱的生物大分子的濃縮。2、空氣流動蒸發濃縮 空氣的流動可使液體
一、樣品的濃縮生物大分子在制備過程中由于過柱純化而樣品變得很稀,為了保存和鑒定的目的,往往需要進行濃縮。常用的濃縮方法的: 減壓加溫蒸發濃縮 通過降低液面壓力使液體沸點降低,減壓的真空度愈高,液體沸點降得愈低,蒸發愈快,此法適用于一些不耐熱的生物大分子的濃縮。 空氣流動蒸發濃縮 空
2.核酸的分離純化 從細胞中提取核酸后,仍混雜著蛋白質、多糖和各種大小分子核酸同類物。除去這些“雜質”的過程,也就是核酸提純過程。在核酸的分離純化時,為防止核酸大分子的變性降解,必須在0~4℃的低溫條件下操作。核酸酶的水解作用,是過去制備具有活性核酸大分子的嚴重障礙,現普遍采用加入去污劑或加入E
表2-1 室溫下由S1提高到S2時每升加固體硫酸銨的克數 0.10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0 55 113 114 175 209 242
說起冷凍電鏡,小編想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教授大咖,可能和科研有那么一丁點聯系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因為它實在太出名了!基于冷凍電鏡產出的科研成果很多都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頂刊上(羨慕臉),堪稱NSC神器。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直接帶動了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結構生物學的飛速發
1 儲存溫度 生物樣本的長期儲存通常使用盡可能低的溫度來降低樣本內的生化反應提高樣本內各種成分的穩定性。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常用儲存溫度有-80℃(超低溫冰箱), -140℃(液氮氣相或深冷冰箱)以及-196℃(液氮液相),溫度越低樣本的穩定保存時間越長。0~-60℃是水的結晶溫度,
1 儲存溫度 生物樣本的長期儲存通常使用盡可能低的溫度來降低樣本內的生化反應提高樣本內各種成分的穩定性。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常用儲存溫度有-800C(超低溫冰箱), -1400C(液氮氣相或深冷冰箱)以及-1960C(液氮液相),溫度越低樣本的穩定保存時
一、樣品的濃縮 生物大分子在制備過程中由于過柱純化而樣品變得很稀,為了保存和鑒定的目的,往往需要進行濃縮。常用的濃縮方法的: 1、減壓加溫蒸發濃縮 通過降低液面壓力使液體沸點降低,減壓的真
一、樣品的濃縮 生物大分子在制備過程中由于過柱純化而樣品變得很稀,為了保存和鑒定的目的,往往需要進行濃縮。常用的濃縮方法的:1、減壓加溫蒸發濃縮 通過降低液面壓力使液體沸點降低,減壓的真空度愈高,液體沸點降得愈低,蒸發愈快,此法適用于一些不耐熱的生物大分子的濃縮。2、空氣流動蒸發濃縮 空氣的流動
1、減壓加溫蒸發濃縮 通過降低液面壓力使液體沸點降低,減壓的真空度愈高,液體沸點降得愈低,蒸發愈快,此法適用于一些不耐熱的生物大分子的濃縮。 2、空氣流動蒸發濃縮 空氣的流動可使液體加速蒸發,鋪成薄層的溶液,表面不斷通過空氣流;或將生物大分子溶液裝入透析袋內置于冷室,用電扇對準吹風
色譜質譜界著名專家為您揭示:我們還需做出什么努力,來迎接痕量分析的挑戰?AB總部Qtrap產品線經理現場介紹5500新看點…… 2009年3月28日下午,質譜沙龍第十七期活動
冷凍超薄切片技術是在光學顯微冷凍切片和電鏡超薄切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常規超薄切片技術中應用化學固定、有機溶劑脫水、樹脂包埋等一系列處理,均可使生物樣品受到物理和化學性損傷,引起組織和細胞內蛋白質分子變性,大部分可溶性成分及某些生物大分子物質被抽提或發生移位。為了彌補這些缺陷,人們創造了冷凍
引言生物樣本庫主要是指收集和應用健康及疾病生物體的生物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包括人體器官、組織、體液或處理過的樣本(DNA、RNA、蛋白等),以及與這些樣本相關的臨床資料、質控、管理等生物應用系統。在醫學研究中,生物樣本是聯系分子信息與疾病的橋梁。根據使用目的的區別,樣本的保存要求也會有所差別。
一、引言在八十年代以前,生物大分子(特別是核酸、蛋白)用離心方法分離純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用分析超離心方法測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沉降系數、擴散系數、微分比容等在生物化學實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八十年代以后,由于離心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處理器的引入,變頻驅動的完善、轉速的提高等等),先進的制備用超速離心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儀(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膠作為載體的電泳技術,于1959年建立,1964年進一步從理論和實驗技術上得到改進并推廣應用。由于分辨率高,目前已廣泛用于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一、PAGE工作原理:
離子交換劑的總交換容量通常以每毫克或每毫升交換劑含有可解離基團的毫克當量數(meq / mg或meq / ml)來表示。通常可以由滴定法測定。陽離子交換劑首先用HCl處理,使其平衡離子為H?。再用水洗至中性,對于強酸型離子交換劑,用NaCl充分置換出H?,再用標準濃度的NaOH滴定生成的HCl,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生物材料的選擇、細胞破碎、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1 生物材料的選擇 制備生物大分子,首先要選擇適當的生物材料。材料的來源無非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工業生產角度選擇材料,應選擇含量高、來源豐
細胞里面的生命活動井然有序,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結構,承擔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則是一切生命活動的最終執行者,它們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攜帶了生命體的遺傳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自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以來的半個世紀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進而闡釋其功能機制一直都是現代生命科學
透析技術自Thomas Graham 于1861年發明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生物化學實驗室簡便,常用的分離純化技術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過程中,去除鹽、少量有機溶劑、小分子雜質、樣品濃縮和改變微量樣品的緩沖系統等都要用到透析技術。 &nb
生物大分子的貯藏保存可分為干態和液態貯藏兩種。所以蛋白保存也有干態保存和液態保存兩種。但是蛋白保存條件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天分析的就是影響蛋白保存條件的因素。 蛋白質失活受多種理化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空氣、溫度、水分、光線、酸堿度、樣品狀態、微生物活動、保存時間和容器等。這些因素可單獨起作
⑥元素分析:如果配體中含有某種特別的元素,通過元素分析就可以確定配體結合量。⑦放射性分析法:偶聯中加入一定量帶有同位素的配體,通過放射性分析確定配體結合量,這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方法。影響配體結合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基質和配體的性質、基質的活化方法及條件、基質和配體偶聯反應的條件等等。例如通常溴化氰活化的
配體與基質偶聯后,通常要測定配體的結合量以了解其與基質的偶聯情況,同時也可以推斷親和層析過程中對待分離的生物大分子吸附容量。配體結合量通常是用每毫升或每克基質結合的配體的量來表示。測定配體結合量的方法很多,下面簡單介紹幾種:1) 差量分析:根據加入配體的總量減去配體與基質偶聯后洗滌出來的量即可大致推
為什么要進行樣品前處理 1、富集濃縮被測痕量組分(ppm,ppb, ppt 級)的作用,提高方法的靈敏度,降低最小檢測限。 2、消除基體對測定的干擾,提高方法的選擇性 3、使被測組分從復雜的樣品中分離出來,制成便于測定的溶液形式 4、通過衍生化的前處理方
【實驗目的】 (1)了解實驗的常規儀器、設備、耗材。 (2)掌握本實驗所用儀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實驗內容】 一、驗室的常規儀器、設備 (一) 溫度控制系統: 1. 冰箱: 根據藥品、試劑及多種生物制劑保存的需要,必須具備不同控溫級別的
2、等電點沉淀法 蛋白質在靜電狀態時顆粒之間的靜電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有差別,可利用調節溶液的pH達到某一蛋白質的等電點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單獨使用,可與鹽析法結合用。 3、低溫有機溶劑沉淀法 用與水可混溶的有機溶劑,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數蛋白質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