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細胞亞群的分離
T細胞亞群的分離分離T細胞亞群,包括各種CD抗原陽性的亞群、αβ型T細胞受體陽性的T細胞或γδ型T細胞、或者其它表面標志不同的T細胞亞群,通常需要有相應的特異性抗體。用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染色,通過FACS分離細胞;或用抗體包被的免疫磁珠,通過磁場分離細胞;或用抗體親和層析柱分離細胞。......閱讀全文
T細胞亞群的分離
T細胞亞群的分離分離T細胞亞群,包括各種CD抗原陽性的亞群、αβ型T細胞受體陽性的T細胞或γδ型T細胞、或者其它表面標志不同的T細胞亞群,通常需要有相應的特異性抗體。用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染色,通過FACS分離細胞;或用抗體包被的免疫磁珠,通過磁場分離細胞;或用抗體親和層析柱分離細胞。
T-細胞亞群的分離純化
分離出來的T 細胞用抗CD8 抗體可分為CD4 + 和 CD8+ T 細胞。由于兩種細胞都可回收,此法優于抗體和補體溶解法作者:J.E.科利根等,譯者:曹雪濤等,本實驗來自「精編免疫學實驗指南」實驗步驟基 本 方 案 間 接 淘 洗 法 分 離 T 細胞亞群材 料親和純化的人免疫球蛋白吸附的羊抗鼠
T-細胞亞群的分離純化
?基 本 方 案 間 接 淘 洗 法 分 離 T 細胞亞群材 料親和純化的人免疫球蛋白吸附的羊抗鼠 Ig (Tago)0.05m ol/L Tris ?Cl,pH9. 5抗 CD 8 抗體或其他特異性小鼠抗體(多克隆或單克隆;如 Coulter 或 Becton Dickinson)PBS總 T 細
關于T細胞、B細胞亞群的簡介
淋巴細胞是構成機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細胞群,參與機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可將其分為 T 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T細胞亞群是細胞免疫的主要免疫應答形式,根據表型不同分為CD3細胞、CD4細胞、CD8細胞三類,在正常情況下,這三類細胞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其中CD3細胞是全T細胞標志,
T淋巴細胞亞群簡介
T淋巴細胞亞群的測定是檢測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且對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惡性腫瘤、血液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的輔助診斷,分析發病機制,觀察療效及監測預后有重要意義。
概述T細胞亞群的動態變化
目的研究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不同時期外周血T細胞亞群CD3^+、CD4^+、CD8^+細胞的改變及其變化規律。方法在病程不同時期采集30例IM患兒的外周血,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細胞術方法分別檢測了30例IM患兒急性期、病程1月、病程3月、病程6月及正常對照組外周血淋巴細胞CD3^+、C
外周血T細胞的檢測——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檢測分析
實驗步驟展開
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離原則
選擇純化所需細胞的方法是陽性選擇法,而選擇性去除不要的細胞,僅留下所需的細胞為陰性選擇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E花環沉降法; ②尼龍毛柱分離法; ③親和板結合分離法; ④磁性微球分離法及熒光激活細胞分離儀分離法。
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離原則
選擇純化所需細胞的方法是陽性選擇法,而選擇性去除不要的細胞,僅留下所需的細胞為陰性選擇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E花環沉降法; ②尼龍毛柱分離法; ③親和板結合分離法; ④磁性微球分離法及熒光激活細胞分離儀分離法。
各種疾病中T細胞亞群特點
HIV感染者的T細胞亞群特點:1) CD4+T及其純真亞群數量顯著減少;2) CD28表達比例顯著減低,即CD4+T 細胞功能障礙;CD4+T 細胞CD28表達比例與CD4+T 細胞計數呈顯著正相關,與血漿病毒載量呈顯著負相關;3)CD4+T < 200 時,CD4+T 純真亞群及CD28表達下降較
T淋巴細胞亞群概述(一)
?? 應用CD4和CD8單克隆抗體可將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的T細胞分為CD4+CD8-和CD4-CD8+兩個主要的亞群。每個亞群按照某些表面標志和功能又可分為不同的功能亞群。 (一)CD4陽性細胞群 1.Th1和Th2亞群 應用Th細胞克隆培養技術和細胞因子產生的不同,已發現小鼠CD4陽性細胞
T淋巴細胞亞群概述(二)
? (3)CTL的殺傷機制:TCL殺傷靶細胞的機理目前認為主要通過釋放多種的介質和因子介導的。 ①穿孔素(perforin):又稱成孔蛋白(pore-foming protein,PFP)、C9相關蛋白(C9 related protein)或溶細胞素(cytolysin),貯存于電子稠密胞漿
T細胞亞群的基本信息介紹
T細胞是一個不均一的細胞群體,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細胞表面分化抗原(CD)的不同,可分為CD4+和CD8+兩大亞群;按T細胞表面受體(TCR)的不同,可分為αβT細胞γδT細胞;按功能可分為輔助性T細胞(Th 細胞)、抑制性T細胞(Ts細胞)、細胞毒T細胞(CTL或Tc細胞)和遲發型超敏反應T細胞
關于T細胞亞群的具體分類介紹
初始、效應、記憶T細胞 從未接受過抗原刺激的成熟T細胞為初始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 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 根據表達的TCR類型,T細胞可分為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αβ+T細胞分布廣泛,識別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識別受體具有多樣性,既可分化為輔
關于T細胞亞群的具體分類介紹
初始、效應、記憶T細胞 從未接受過抗原刺激的成熟T細胞為初始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 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 根據表達的TCR類型,T細胞可分為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αβ+T細胞分布廣泛,識別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識別受體具有多樣性,既可分化為輔
簡述T細胞、B細胞亞群的臨床意義
評價體內免疫調節的平衡狀態。CD4/CD8維持在1.5~2.0之間,如機體免疫功能發生異常,則T細胞亞群細胞會出現數量的變化,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變。 1.CD4/CD8升高:結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等。SLE免疫異常的核心是多克隆B細胞的激活、自身抗體產生,B
FCM用于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
1、CD3代表全部T淋巴細胞。CD3+T細胞增高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重癥肌無力、慢性活動性肝炎和移植排斥反應等。CD3+T細胞減少,常見于某些白血病、應用免疫抑制劑、放療過程中、先天性細胞免疫缺陷、艾滋病、多發性骨髓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2、CD4代表輔助性T細胞和遲發型超敏T細胞
T淋巴細胞亞群正常值
免疫熒光法、橋聯酶免疫檢測法、SPA花環法: CD3+細胞陽性率71.5%±6.2% CD4+細胞陽性率45.7%±5.3% CD8+細胞陽性率27.9%±5.0% CD4/cD8比值為1.66±0.33 流式細胞術: CD3+細胞陽性率61%一85% CD4+細胞陽性率28%-5
T淋巴細胞亞群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特殊要求。 檢查前禁忌:禁忌暴飲暴食和劇烈運動,宜平靜狀態,空腹抽血檢查。 檢查時要求:注意血清標本不被污染,及時送去檢測。和聽從醫生的要求。
T淋巴細胞亞群檢查過程
在前散射(FSC)和側散射(SSC)的二維Dot-plot圖中,劃出淋巴細胞區,然后對淋巴細胞作FITC和PE的熒光強度檢測,熒光Ⅰ(FL1)為FITC,濾過片為(530±10) nm帶通,熒光Ⅱ(FL2)為PE,濾光片為(575±10) nm帶通。數據分析時,在確定每次檢測陽性細胞百分率之前,
T4淋巴細胞亞群的概述
T淋巴細胞表面有多種抗原,其中簇分化(CD)抗原分類甚多,這些抗原除了標記細胞的種類和分化階段外,同時也有一定的功能,或作為受體、黏附分子、信號傳遞成分等,可通過這些表面特征性抗原鑒別亞群。目前開展較多的是用抗分化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如抗CD4單克隆抗體,對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進行檢測,根據出現陽性率
T淋巴細胞亞群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1.CD4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2.CD8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自身免疫病,如SLE、慢性活動性肝炎、腫瘤及病毒感染等。3.CD4/CD8比值異常:艾滋病患者比值顯著降低,多在0.5以下。比值降低的還有:SLE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關于T細胞的三個亞群介紹
T細胞是相當復雜的異質性細胞群體。按其在免疫應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將T細胞分為:以下三個亞群。 ①細胞毒性T細胞:簡稱Tc細胞,占T細胞總數的20~30%,它們能直接攻擊進入體內的異體細胞、帶有變異抗原的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的細胞等。Tc細胞接觸靶細胞后,能夠釋放顆粒酶和穿孔素,誘發靶細胞凋亡。
外周血T細胞的檢測—熒光標記三參數檢測外周血T細胞亞群
實驗步驟展開
外周血T細胞的檢測—熒光標記雙參數檢測外周血T細胞亞群
實驗步驟展開
外周血T細胞的檢測—熒光標記單參數檢測外周血T細胞亞群
實驗步驟展開
T細胞亞群檢測有何臨床意義
1、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作為腫瘤早期診斷指標:腫瘤患者多處于免疫抑制狀態,特征是患者體內CD3+細胞、CD4+細胞明顯減少,而CD8+細胞增加,CD4+/CD8+比值顯著降低;2、為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在放化療過程中監測免疫功能,根據患者免疫狀態調整治療方案及劑量或使用免疫增強劑,減
T淋巴細胞亞群有哪些相關疾病
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感染,聯合免疫缺陷病,非典,斑禿,慢性腎功能衰竭,皮炎,腫瘤性心包炎
T-細胞及B-細胞的分離
將淋巴細胞懸液通過尼龍棉柱,B 細胞粘附于尼龍棉上,T細胞則不粘附,先用RPMI l640 培基洗脫尼龍棉柱,流下的細胞懸液含有豐富的T 細胞。然后用力反復擠壓尼龍柱、擠出粘附在尼龍棉上的B 細胞,并用少量的RPMI l640 培基洗脫,此細胞懸液含有豐富的B 細胞。尼龍柱(塑料管)的長短和尼龍棉的
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離原則是什么
選擇純化所需細胞的方法是陽性選擇法,而選擇性去除不要的細胞,僅留下所需的細胞為陰性選擇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E花環沉降法; ②尼龍毛柱分離法; ③親和板結合分離法; ④磁性微球分離法及熒光激活細胞分離儀分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