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SSCP法 PCR-SSCP法是在非這性聚丙烯酰胺凝膠上,短的單鏈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構象,一個堿基的改變將影響其構象而導致其在凝膠上的移動速度改變。其基本原理為單鏈DNA在中性條件下會形成二級結構,這種二級結構依賴于其堿基組成,即使一個堿基的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二級結構而出刺同的遷移率。由于該法簡單快速,因而被廣泛用于未知基因突變的檢測。用PCR-SSCP法檢測小于200bp的PCR產物時,突變檢出率可達70%-95%,片段大于400bp時,檢出率僅為50%左右,該法可能會存在1%的假陽性率。應用PCR-SSCP法應注意電泳的最佳條件,一般突變類型對檢測的靈敏度無大的影響,同時該法不能測定突變的準確位點,還需通過序列分析來確定。Sarkar等認為對于大于200bp的片段,用其RNA分子來做SSCP會提高其錄敏度。應用PCR-SSCP檢測點突變已見報道于人類大部分的腫瘤組織或細胞,如乳腺癌、食管......閱讀全文
載體 所謂載體是指攜帶靶DNA片段進入宿主細胞進行擴增和表達的工具。細菌質粒?是一種細菌染色體外小型雙鏈環狀結構的DNA,分子大小為1-20kb,對細菌的某些代謝活動和抗藥性表型具有一定的作用。質粒載體是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人工改造拼接而成。最常用的質粒是pBR322。噬菌體(phaeg)?噬菌體是感
PCR-SSCP法 PCR-SSCP法是在非這性聚丙烯酰胺凝膠上,短的單鏈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構象,一個堿基的改變將影響其構象而導致其在凝膠上的移動速度改變。其基本原理為單鏈DNA在中性條件下會形成二級結構,這種二級結構依賴于其堿基組成,即使一個堿基的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轉基因動物的建立和應用轉基因動物是以實驗方法交源基因導入宿主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細胞染色體基因組內,使其穩定整合和遺傳給后代動物。它主要采用顯微注射法、逆轉錄病毒載體感染法、精子載體法、電轉移法與胚胎干細胞法。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推動了腫瘤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它使人們認識到激活的原癌基因的異常表達及功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
初步應用 有關原位PCR技術應用成功的第一篇報道是對感染綿羊中樞神經系統visna病毒在綿羊脈絡從一細胞中檢查,通過PCR擴增,僅用150堿基對的短探針就可通過ISH檢查到了細胞內的visna病毒。從開始在試管內細胞行PCR擴增后再涂片做ISH(原位雜交)檢查,已發展到用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切片的
參考文獻: [1]Donohoe GG et al. Clin Chem,1999,45(1):143~146 [2]Grossman PD. Nucleic Acids Res,1994,22:4527~4534 [3]Barta C et al. J Chromatogr A,1998,81
DNA序列分析(DNA sequencing) 應用各種突變檢測技術檢測到的基因突變,最后都需用序列分析才能確定突變類型及突變位置,其效率可以達到100%。現在的測序方法已與經典的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基本原理雖仍是雙脫氧終止法,但自動化程度大為提高,操作更簡便,測序時間也大大縮短。隨著PCR技術
IS PCR的技術特點 (1)既具有PCR的特異性與高靈敏性,又具有原位雜交的定位準確性;(2)測到低于2個拷貝量的細胞內特定DNA序列,甚至可檢測出單一細胞中的僅含一個拷貝的原病毒DNA;(3)有助于細胞內特定核酸序列定位與其形態學變化的結合分析;(4)可用于正常或惡性細胞,感染或非感染細胞的鑒
DNA重組技術(或基因工程)是20世紀生物學的偉大成就,并已滲透到生命科學包括醫學 各個領域,為腫瘤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了嶄新的技術和有用的工具。本附錄扼要介紹在分子腫瘤學領域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及其在腫瘤研究中的應用,著重介紹它們的原理和應用。至于具體的技術方法和操作步驟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