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尿檢評估急性腎損傷的風險
一種同類首創的化驗有助于確定某些住院的危重癥病人是否有得中度到嚴重急性腎損傷(AKI)的風險,它已獲得上市批文。現有的化驗只能評估病人是否已經有AKI;一個常見的現象是,檢驗結果證實臨床診斷前病人已發展成中度到嚴重AKI,危重癥病人的AKI風險最高,尤其是符合某些因素的病人,如高齡、糖尿病和高血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Silver Springs, MD, USA)的審核包括評估該檢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兩項臨床研究。這兩項研究將23家醫院500多名危重癥受試者的臨床診斷與檢驗結果做了比較。一項研究中該檢驗準確檢測出92%的AKI患者,另一項檢驗檢測出76%的AKI患者。兩項研究中,約半數無AKI的患者該檢驗得出的結果為陽性。市面上目前沒有其它通過FDA認證的檢驗可供評估風險人群得AKI的風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Astute醫療用品公司的NephroCheck檢驗系統檢測尿液中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7 (IGFB......閱讀全文
急性腎損傷臨床路徑
一、急性腎損傷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急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損傷)(ICD-10:N17)、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損傷,衰竭期)(ICD-10:N17)??? (二)診斷依據。??? 根據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腎臟病學分冊》 和《臨床技術
怎樣預防急性腎損傷?
院內:對于各種原因進入醫院救治的患者,不論是接受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還是需要進行造影等檢查,都要警惕到可能導致急性腎損傷的誘因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強監測,這是預防急性腎損傷發生的最有效的方法。 院外:應避免隨意用藥,尤其是解熱鎮痛藥、抗生素、不明成分中藥等。當出現少尿、浮腫等癥狀時,應
急性腎損傷的疾病分類
根據病變部位和病因不同,急性腎損傷可分為腎前性、腎性和腎后性三大類,各有不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急性腎損傷的基本介紹
急性腎損傷是一組臨床綜合征, 是指突發(1-7d內)和持續(>24h)的腎功能突然下降,定義為血清肌酐(SCr)至少上升0.5mg/dl 1,表現為氮質血癥、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以及全身各系統癥狀,可伴有少尿(
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經過
急性腎損傷早期癥狀隱匿,可被原發疾病所掩蓋,即使尿量開始減少,也容易被忽視。典型急性腎損傷一般經過為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1. 少尿期:每日尿量少于400ml,此期一般持續1~2周,少數患者僅持續數小時,延長者可達3~4周。少尿期長,則腎損害重,如超過1個月,提示有廣泛的腎皮質壞死
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方式
急性腎損傷的診斷需要詳細回顧患者的病史和入院前的病史、治療史和用藥史,合理地應用實驗室及輔助檢查,必要時,行腎活檢明確診斷。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繪制既往和近期Scr的變化曲線,及其與藥物和各項干預性措施之間的關系,對于明確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經過
急性腎損傷早期癥狀隱匿,可被原發疾病所掩蓋,即使尿量開始減少,也容易被忽視。典型急性腎損傷一般經過為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1. 少尿期:每日尿量少于400ml,此期一般持續1~2周,少數患者僅持續數小時,延長者可達3~4周。少尿期長,則腎損害重,如超過1個月,提示有廣泛的腎皮質壞死
急性腎損傷的病理生理
腎前性急性腎損傷 由于腎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腎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腎功能損害,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腎小管對尿素氮、水和鈉的重吸收相對增加,使血尿素氮升高、尿量減少、尿比重增高、尿鈉排泄減少。 腎性急性腎損傷 按發病原因,病理改變可表現為: 1.腎血管疾病:動脈內膜增厚、血管壁增厚和巨
急性腎損傷的病理生理
腎前性急性腎損傷 由于腎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腎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腎功能損害,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腎小管對尿素氮、水和鈉的重吸收相對增加,使血尿素氮升高、尿量減少、尿比重增高、尿鈉排泄減少。 腎性急性腎損傷 按發病原因,病理改變可表現為: 1.腎血管疾病:動脈內膜增厚、血管壁增厚和巨
腎前性因素導致的急性腎損傷
1. 血管內容量減少: 細胞外液丟失 (燒傷,腹瀉,嘔吐,利尿劑,消化道出血), 細胞外液滯留 (胰腺炎,燒傷,擠壓綜合征,創傷,腎病綜合征,營養不良,肝功能衰竭)。 2. 心輸出量減少: 心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壓,嚴重肺心病)。 3. 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