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酶標記的溶液中,出現的是各種交聯物的混合物,有酶-抗體、酶-抗體-酶、抗體-抗體、酶-酶,甚至還有游離的酶和抗體。在這中間,除了抗體-酶和酶-抗體-酶外,其它都應該給予除去。1、50%飽和硫酸銨沉淀法。此法只能除去游離的酶及酶-酶聚合體。而不能除去其它不需要者。但是此法對酶標抗體的損耗少。2、過SephadexG200或Sepharose-6B柱。此法較繁瑣,而且對酶標抗體的損耗較大,但提純的質量好。......閱讀全文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發表了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測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開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標抗體技術發展成液體標本中微量物質的測定方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
1. 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發表了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ay,ELISA)用于IgG定量測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開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標抗體技術發展成液體標本中微量物質的測定方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體結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發表了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測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開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標抗體技術發展成液體標本中微量物質的測定方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
免疫酶細胞化學免疫酶細胞化學是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ICC)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抗原抗體特異反應存在的前提條件下,借助于酶細胞化學的手段,檢測某種物質(抗原/抗體)在組織細胞內存在部位的一門新技術:即預先將抗體與酶連結,再使其與組織內特異抗原反應,經細胞化學染色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發表了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測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開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標抗體技術發展成液體標本中微量物質的
(四)染色原理及步驟 1.基本原理 酶標抗體與熒光色素標記抗體的染色相同,亦分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是將酶直接標記在每一抗體上,間接法是將酶標記在第二抗體上,檢測組織細胞內的特定抗原物質。間接法所用的第一抗體是對組織細胞內某種抗原的特異性抗體(80%~90%的抗血清系由家兔制得,而絕大數單克隆
目前,免疫學檢驗中的標記技術主要包括酶免疫技術、熒光免疫技術、放射免疫技術、金免疫技術、化學發光免疫技術等。其中酶免疫技術是以酶標記的抗體(抗原)作為主要試劑,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催化底物反應的高效性和專一性結合起來的一種免疫檢測技術。作為經典的三大標記技術之一,酶免疫技術在檢驗醫學中得到廣
ELISA原理與分類1. 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
一、對照實驗 1.吸收實驗 應用尚無文獻報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備的抗血清進行ICC染色時,需用相應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標本,判斷結果的可信性(結果應為陰性)。常用的吸收實驗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兩種(見本書第一章 ),對于不能形成沉淀,難以用離心沉降法分離的一些小分子多肽類抗原,以固相吸收為佳
一、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
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
一、前言ELISA在生物藥物研發的各個環節均有廣泛的應用:如以生物大分子檢測為目的,在藥效藥代評估時,對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中的血液樣品的藥物濃度和生物大分子標志物進行定量檢測;以親和力測定為目的,在質量分析過程中,對抗體相對于靶點抗原的親和力檢測;以親和力篩選為目的,在抗體發現過程中,對雜交瘤細胞克
1. ELISA的原理 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
引言 1971年瑞典的Engvall等人分別以纖維素和聚苯乙烯試管作為固相載體吸附抗原/抗體,建立了酶聯免疫吸附測(Enzyme Linked Immunosrbent Assay,簡稱ELISA),后來人們改用板式反應孔進行ELISA,大大地提高了實驗通量。ELISA實驗具有極高的靈活性
ELISA在生物藥物研發的各個環節均有廣泛的應用:如以生物大分子檢測為目的,在藥效藥代評估時,對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中的血液樣品的藥物濃度和生物大分子標志物進行定量檢測;以親和力測定為目的,在質量分析過程中,對抗體相對于靶點抗原的親和力檢測; 以親和力篩選為目的,在抗體發現過程中,對雜交瘤細
ELISA原理 ELISA利用抗原抗體之間專一性結合之特性,對標本進行檢測;由于結合與固體承載物(一般為塑膠孔盤)上之抗原或抗體仍可具有免疫活性,因此設計 其結合 機制後,配合酵素顯色反應,即可顯示特定抗原或抗體是否存在,并可利用顯色之深淺進行定量分析。根據待測樣品與結合機制的不同,ELI
3 競爭抑制ELISA方法的建立3.1 抗體的酶標記及質量鑒定本試驗采用改良過碘酸鈉法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在抗體上[1],標記完后取上清用Sephedex G200 凝膠層析進行純化,洗脫液為0.2mol/L pH7.4的PBS,流速為15ml/h,分步收集,每支3ml,以紫外分光光度計測A280吸
2.2.3 間接法測抗體間接法是檢測抗體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為利用酶標記的抗抗體(抗人免疫球蛋白抗體)以檢測與固相抗原結合的受檢抗體,故稱為間接法(見圖2-3)。操作步驟如下:1)將特異性抗原與固相載體聯結,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及雜質。2)加稀釋的受檢血清,保溫反應。血清中的特異抗體與固
在臨床檢驗中一般采用商品試劑盒進行測定。ELISA中有三個必要的試劑:免疫吸附劑、結合物和酶的底物等。完整的ELISA試劑盒包含以下各組分:(1)已包被抗原或抗體的固相載體(免疫吸附劑);(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結合物);(3)酶的底物;(4)陰性對照品和陽性對照品(定性測定中),參考標準品和控制
1.1 抗體的酶標記及質量鑒定本試驗采用改良過碘酸鈉法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在抗體上[1],標記完后取上清用Sephedex G200 凝膠層析進行純化,洗脫液為0.2mol/L pH7.4的PBS,流速為15ml/h,分步收集,每支3ml,以紫外分光光度計測A280吸光度值,以洗脫檢驗地帶網體積為橫
圖3直接夾心ELISA原理對于雙抗夾心ELISA,待檢對象必須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表位,否則檢測抗體無法與待檢抗原結合,例如半抗原和小分子抗原都是不能用雙抗夾心ELISA檢測的。對于雙抗原夾心ELISA,其操作與間接ELISA基本相同,但利用特異性的抗原代替酶標二抗,所以特異性比間接法更好。另外,
3.2 結合物 結合物即酶標記的抗體(或抗原),是ELISA中最關鍵的試劑。良好的結合物應該是既保有酶的催化活性,也保持了抗體(或抗原)的免疫活性。結合物中酶與抗體(或抗原)之間有恰當的分子比例,在結合試劑中應盡量不含有或少含有游離的(未結合的)酶或游離的抗體(或抗原)。此外,結合物尚要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以下簡稱ELISA) :是酶免疫測定技術中應用最廣的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 ( 聚苯乙烯微量反應板 ) 表面,使酶標記的抗原抗體反應在固相表面進行,用洗滌法將液相中的游離成分洗除。常用的 ELISA 法有雙抗體夾心法和間接法,前者用于檢測大分子抗原,后
1.固相載體的選擇 載體的種類很多,其中包括纖維素、交聯右旋糖酐、葡萄球菌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等。從使用形式上可有凹孔平板、試管、珠粒等。聚苯乙烯凹孔板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載體。聚苯乙烯塑料微量滴定板吸附蛋白的性能好,操作簡便、用量小,適于大批檢查。由于聚苯乙烯的工藝過程不夠穩定
1.固相載體的選擇 載體的種類很多,其中包括纖維素、交聯右旋糖酐、葡萄球菌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等。從使用形式上可有凹孔平板、試管、珠粒等。聚苯乙烯凹孔板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載體。聚苯乙烯塑料微量滴定板吸附蛋白的性能好,操作簡便、用量小,適于大批檢查。 由于聚苯乙烯的工藝過程不夠穩
內源性干擾因素一般包括類風濕因子、補體、高濃度的非特異免疫球蛋白、異嗜性抗體、某些自身抗體、因使用鼠抗體治療或診斷誘導的抗鼠Ig抗體、交叉反應物質等。在日常的臨床血清(漿)標本中,有相當比例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種干擾物質,從而導致測定結果的假陽性。 1.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
3.1.3 包被用抗原 用于包被固相載體的抗原按其來源不同可分為天然抗原、重組抗原和合成多肽抗原三大類。天然抗原可取自動物組織、微生物培養物等,須經提取純化才能作包被用。如HBsAg可以從攜帶者的血清中提取,一般的細菌和病毒抗原可以從其培養物中提取,蛋白成份抗原可從富含此抗原的材料中
由于在酶標記抗體過程中,酶與抗體的結合可損害部分抗體和酶的活性,從而降低了抗體的效價。另外,血清中的非特異性抗體也可以被酶標記,這些非特異酶標記抗體與組織中相應抗原結合,放大了非特異背景染色。為了避免酶標記抗體法的上述缺點,Sternberger(1969)在酶標抗體法的基礎上,創建了非標記抗體免疫
3.2.3 結合物的制備 酶標記抗體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戊二醛交聯法和過碘酸鹽氧化法。(1)戊二醛交聯法:戊二醛是一種雙功能團,它可以使酶與蛋白質的氨基通過它而聯結。堿性磷酸一般用此法進行標記。交聯方法一步法、兩步法兩種。在一步法中戊二醛直接加入酶與抗體的混合物中,反應后即得酶標記抗體。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