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2018年度立項項目任務書技術審核會在北京鐵道大廈順利召開。會議由專家組副組長鄧子新院士主持,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 會上,生物中心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管理機制與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的總體情況,前沿生物技術處對本次項目任務書審核工作作了具體說明。與會專家對各項任務書的內容進行了認真地審核,并就個別問題進行了具體討論。 生物中心將認真梳理專家組提出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項目牽頭承擔單位,為專項的實施做好服務工作。......閱讀全文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比起當前的轉基因、基因工程等技術,合成生物學的研究更前衛,代表了下一代生物技術。”在日前舉行的以“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第322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研究員張春霆說。 來自國內外的40多位專家就“重塑生命”的相關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這一領域被認為充滿了人類的奇思妙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學》上公布了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誕生,這是地球上第一個由人類創造并能自我復制的新物種。文特爾的這一“爆炸新聞”,立即給公眾帶來了驚嘆和恐慌。像克隆技術最初的發展一樣,合成生物學也迅速成為國內外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學家
4 合成生物學的貢獻和困擾 4.1 合成生物學的概念與意義 合成生物學 (Synthetic biology) 是一門建立在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基礎之上,并以基因組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科學。 合成生物學一詞最早出現于1911年的The Lancet雜志,但許多學者認為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標志性人物克雷格·文特爾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人們似乎正走在成為“造物主”的康莊大道上。 如今的合成生物學正成為各國爭搶的科技高地。去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2000萬英鎊資金,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鼓勵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今年2月,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
導語:“像組裝電路一樣組裝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學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有人預言合成生物學將帶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最近,很多媒體報道了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的研究成果: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歷史上首個
2018年7月19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676.SZ)下屬子公司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收購無錫青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蘭生物),收購完成后,華大基因將在青蘭生物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共同開發高通量基因合成技術和下一代DNA合成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合成生物學發展
如果有一天,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可以直接用來充當生產產品的機器或者車間,那么,工業生產或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如今,這一完美的構想正在逐步落地。 自從生物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后,生物制造業也加快了取代化工產業的步伐。而合成生物學由于能夠通過人工設計和構建自然界中不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初新興的生物學研究領域,是在闡明并模擬生物合成的基本規律之上,達到人工設計并構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統,從而建立藥物、功能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徑,我國必須重視和加強這一領域的研究與開發。”近日,在以“合成生物學基礎前沿問題”為主題的第144期東方科技論壇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描寫了“復制人”的日常,他們是一群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覺的人造生命,被認為可能對人類本身帶來威脅。現實中,科學家眼里的“人造生物體”卻并非如此。 7月7日至8日,在深圳召開的第四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上,上千名海內外青年學者圍繞合成生物學最新前沿熱點議題進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描寫了“復制人”的日常,他們是一群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覺的人造生命,被認為可能對人類本身帶來威脅。現實中,科學家眼里的“人造生物體”卻并非如此。 7月7日至8日,在深圳召開的第四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上,上千名海內外青年學者圍繞合成生物學最新前沿熱點議題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生物學領域新興的一門學科,是分子和細胞生物學,進化系統學,生物化學,信息學,數學,計算機和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產物。該學科研究目標、對象和使用的工具及潛在的應用范圍還沒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生物學領域新興的一門學科,是分子和細胞生物學,進化系統學,生物化學,信息學,數學,計算機和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產物。該學科研究目標、對象和使用的工具及潛在的應用范圍還沒有完全定義。合成生物學已經進入“第二次浪潮”:即通過生物探索的本質與工程
5 展望 當生命科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的第10年,合成生物學也在Craig Venter等人的一個個創新與突破中走過了10個年頭。今天,“人造細胞”的成功見證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由無機到有機,從基因組到細胞的又一次飛越。讓人不禁感嘆現代生物科技的高度發達。這一研究成果與其說是人類征服自然過
在第四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勝利就生物煉制與生物經濟的相關問題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 本世紀末會形成生物經濟 記者:生物經濟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楊勝利:上個世紀9
人類是否能夠扮演上帝的角色創造生命?在科學家眼中,細胞就是一套積木,將基因“積木”和蛋白質“積木”重新洗牌組合,也許就能創造出生命體——具有新功能的新型細胞,比如能夠產生新型材料的細胞或是能夠清理原油泄漏污染的細菌。 組裝生命 在波士頓海洋工業園區——擁有40年歷史的加州的“硅谷”—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當國人將目光投向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屠呦呦身上時,一批專家學者進而聚焦在讓青蒿素可以大規模制備的幕后英雄——合成生物學身上。2015年12月底以合成生物學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552次香山科學會議上,30多位專家研討如何將“可以像組裝機器一樣組配生物”的設想變為現實。 所謂合成生物學,
‘iGEM合成生物學新視界’ 中國真正的崛起,不需要電商多么的發達,房地產多么的興盛 NO! 而是需要大健康生命智慧產業的崛起,更需要我們生物人團結、合作、溝通、創新 Yes! 撐起健康生命產業,需要學科跨界性的融合 合成生物學是生物科學一個
11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代謝與發育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辦的2019國際代謝科學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大會主題為“代謝科學驅動生物產業及遠景展望”。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子新和中國科學院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作為該項目的主要召集人,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倫理學研究
合成生物學使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創造自然界沒有的生物系統,或改變已經存在的生物系統以執行新穎的和有益于人的任務。這一新興的(emerging)的領域可看做是遺傳工程或基因工程的延伸,因為它也操縱和轉移基因。隨著它的進展,合成生物學越來越與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匯聚。例如納米科學家正在利用病毒
“如果把海南島上所有的天然橡膠都收割來用于做鞋,全中國每人一只都不夠,沒有合成橡膠技術,我們連鞋都不夠穿。”人類今天的衣食住行能夠得到滿足,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合成生物學中更多地是在使用已有的或改造過的基因模塊通過工程學手段拼裝、搭建一個自然界中本沒有的生命體系。 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評“首個人造生命”的誕生 日前,國內各大媒體均以《世界首個人造生命在美誕生》為題,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這一成果被報道后,引起了
小細菌、新系統、大產業 重新設計、制造新的生物系統,使解決能源、材料、健康和環保等問題不再是神話 科學技術的進展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使人類擺脫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并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和生態失衡等重大災難,這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發
盡管兩個陣營之間的文化差異仍然很大,但有跡象表明,其間的橋梁已經開始搭建。 合成生物學正在逐步從專注于手工制作的生物學轉向大規模集體創建標準化部件,從而產生了專利存在形式之爭。 加拿大一位未來主義者Andrew Hessel有一個關于如何治療乳腺癌的非正統想法。他問道:如果志愿研究人員都共同
“首個人造生命”誕生: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發展里程碑 日前,國內各大媒體均以《世界首個人造生命在美誕生》為題,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
未來生物工廠模型——外殼由一層自養、產氫、固氮、固定二氧化碳的藻類生物構成。中層進一步將藻類生物生產的原料處理為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原材料及生物燃料并加以儲存。內層是藻產生的氫氣,使得生物工廠漂浮在空中,可根據日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