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學探索的手段,早已經抵達浩渺太空;但對于腳底下的地球深部,卻還是難以觸摸。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家就夢想打一口超深的鉆井,一直鉆穿地球殼幔邊界的“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長什么樣? 六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夢想至今沒有實現。但由此發展起來的大洋鉆探計劃,已經成為地球科學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項國際合作計劃,我國是該項計劃的成員國之一。記者從近日在滬召開的“面向2023年后大洋鉆探學術研討會”上獲悉,鉆穿地球的“莫霍面”,仍然是地球科學家執著追求的重要目標。 夭折的“莫霍鉆”計劃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1909年,克羅地亞的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次發現地球內部存在一個不連續界面,穿過這一界面,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跳躍性增加。人們將這一界面稱為“莫霍面”,作為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 “莫霍面”是什么性質的界面?原位的地幔真面目又是什么?1957年,美國地質學家哈雷·海斯提出一個科學夢想:如果能打一口深井,......閱讀全文
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12月9日11:30,舊金山Moscone會展中心,中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專項(SinoProbe)首席科學家董樹文和他的伙伴們站在了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年會新聞中心的主席臺上。 在這場題為《SinoProbe:一個前所未有的洞察地球最大大陸內部的科學計劃》的新
青藏高原如何生長和變形,一直存在極大爭議。前人提出的模型主要有連續變形、塊體端元變形等。近年一個非常受關注的模型是中下地殼流模型。 為了研究青藏高原在其邊界部位的變形和擴展情況,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鄧陽凡及其合作者使用Vp速度約束下的接收函數與面波頻散聯合反演方法得到了青藏高原東北
一望無際的美麗南海再次迎來了藍色的“決心”號,中外科學家在這里開展第三次大洋鉆探。近半個世紀以來,利用大洋鉆探的先進技術,科學家鉆到海底“窺探”地球,創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學一個接一個學術亮點。 從夭折的“莫霍計劃”到大洋鉆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長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新華社“決心”號12月27日電 (記者張建松)地幔堪稱最大的“地球化學儲庫”,但迄今,人類尚未能直接從地幔取樣,因此對其知之甚少。目前,“決心”號大洋鉆探船正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開展的大洋鉆探,最終目標就是鉆穿地殼,“觸摸”地幔。 神秘而龐大的地幔充滿了許多未解之謎。在2013-2023年度的
50年,3700多口井,取芯40多萬米,大洋鉆探計劃是迄今為止深海研究領域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研究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國際合作項目。 展望未來,大洋鉆探作為“航母”和“旗幟”的作用仍將繼續,但是未來還有沒有新意?科學上的突破口在哪里?中國科學家能夠在其中發揮什么重要作用?《中國科學報》記
作為世界級的多金屬礦床,位于贛西北的大湖塘成礦區的成礦規模及形成機制引發學界關注。已有較多針對該區域地球化學特征和成礦作用的研究,例如,同位素定年及礦物學的研究認為該區的成礦表現為晚中生代(燕山期)的構造巖漿熱液成礦事件,成礦的物源和熱源可能由晚中生代巖漿侵入到新元古代九嶺花崗巖圍巖的過程提供,
1864年,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發表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描寫了人類由地面到地下,經過一番探險最終回到地面的故事。 如今,夢想照進現實。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前蘇聯、美國、德國等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地球深部探測的行列。2008年,中國一項關于地球物理的重大的科技專項計劃也正式拉開序幕—
近日,“向陽紅01”科考船執行的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正式結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考船將穿越赤道開展后續調查任務。“向陽紅01”船大講堂開講 據了解,本航次首條綜合地質斷面調查初步查明了沉積層厚度和莫霍面深度,實現了海底淺層向殼幔深層的綜合性探測,為探索印度洋海
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獲悉,該實驗室“南海深海盆區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間分布研究”團隊在南海西部首次發現了42個與巖漿侵入相關的海底大型圓丘,為中建南盆地油氣資源勘查提供了指示性意義。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質》。 研究海底地形對了解盆地內部地層結構和沉積演變過程有
由新特提斯洋閉合導致非洲板塊、阿拉伯板塊、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碰撞而形成的特提斯造山帶是當今全球最大的陸陸碰撞造山帶,對該構造帶深部結構及動力學過程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學界的熱點。地震層析成像是探測地球內部結構直接有效的手段,利用地震波路徑集中于上地幔頂部的Pn波這一優勢震相可以獲得地幔頂部高分辨率的
板塊俯沖是地球上較為宏大和復雜的地質過程之一,是理解地球內部物質能量交換、大陸巖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動及礦產資源分布等的重要環節。在板塊俯沖過程中,俯沖板片將冷的、不同組分的物質(如地表沉積物、玄武質洋殼、水等)帶入地幔,與周圍地幔相互作用,在二者邊界發生熱化學交換。對俯沖板片界面的認識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