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醫學者得天下高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覽
醫學對于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醫學和沒有醫學的院校,在多學科綜合與科研上,會明顯吃力。而且,想要往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沒有醫學的支撐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上,有無醫學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最終的立項數。 ▎2019年各大高校立項數排序(除去醫學類項目數) 從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來看(含2019年國家杰青建議資助項目,方便與其他年份進行比較),上海交通大學總立項數高達1199項,位居各單位之首,其中,醫學類項目數量為632項,除去醫學類項目后的立項數為567項,仍然位居第一位。浙江大學總立項數達到848項,醫學類項目數量為302項,除去醫學類項目后,排名從總立項數的第三位變為第二位。清華大學醫學類項目僅有24項,除去醫學類項目后,排名從總立項數的第七位進步為第三位。除去醫學類項目后,立項數前十的高校還有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閱讀全文
國自然醫學部發布原創探索計劃(指南引導類)
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已成為當今全球衛生健康領域的重大科學挑戰,有效的新冠病毒防治藥物研發成為重大戰略和社會需求。為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擬資助“基于冠狀病毒感染與致病共性機制的創新藥物研究”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原創項目),旨在資助聚焦于不同冠狀病毒感染與致病共性
國自然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公布基金評審組組成名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7月4日,國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1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醫學科學領域評審組組成名單,具體情況如下: 曹彬 曹亞 曹君利 陳策實 陳紀軍 陳廖斌 陳強 陳佺 陳悅 陳子江 程功 程永現 鄧紅雨 丁克 董小平 段廣才 方貽儒 付小兵 高成江 高建華 高興華
每項300萬元!國自然發布生物醫學領域國際合作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新西蘭健康研究理事會(HRC)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2020年雙方擬繼續共同資助中新兩國科學家在生物醫學領域開展創新研究與合作。 一、項目說明 (一)資助領域 1. 合作研究項目資助領域 (1)代謝疾病(Metabolic diseases) (2
國自然公布醫學科學部和生命科學部資助,共94個項目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有部分項目發布了立項公示。據統計,本年度(2020 年度)已有172家依托單位,共計375項,資助金額超2億元。 按照學科分類,截至目前已公布的項目名單,地球科學部已公布53個項目,資助金額達945.7萬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已公布81個項目,資助金額達3024.6萬
365人!2022國自然醫學科學部面青地會評專家名單公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2022年度當前已經公布會評專家一批次名單,涉及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三大類項目;相關會議評審日前已經結束;本次會評專家共計 365人,具體專家名單如下:白曉春? 白雪莉? 畢宏生? 邊專? 卜鵬程? 曹彬? 曹豐? 曹君利? 曹務春? 岑山?
《自然醫學》:有望改變醫學的11個臨床試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發布其年度特刊,盤點了在2024年有望改變醫學的11個臨床試驗,其中,人工智能(AI)的應用特別令人矚目。《自然-醫學》高級雜志編輯Ben Johnson表示,這次上榜的有首次用于人體的療法,如堿基編輯、新型疫苗和干細胞,還有AI算法、免疫療法等。這些
2024年國自然基金消息:醫學科學部優青、重點項目投票評審完成
近日,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與信息科學部相繼在北京召開了2024年度的評審會議。醫學科學部的評審會議于6月28日舉行,由常務副主任孫瑞娟主持,張學敏副主任在致辭中強調了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于選拔具有創新思維和才華的青年科學家的重要性。會議期間,專家評審組通過投票遴選出了建議資助的項目,全程由監督
《自然醫學》:HIV病毒抑制速度翻倍!
《自然-醫學》雜志近日上線了一篇艾滋病研究的新論文。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Jim Riley教授和哈佛大學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的Todd Allen教授合作領銜的研究團隊,介紹了一種新型雙特異性CAR-T細
最高600萬!國自然生命科學部與醫學科學部發布6項指南
2022年9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與醫學板塊發布6個2022年度專項項目指南,最高單項資助經費600萬。包括機體健康穩態調控及環境應激機制研究專項項目指南、雜糧作物種質資源遺傳基礎解析與利用研究專項項目指南、原位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與應用研究專項項目指南、猴痘相關重要基礎科學問題研
國自然生命科學部與醫學科學部發布2022年雙碳專項指南
為了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滿足國家實施“雙碳”戰略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需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與醫學板塊現發布2022年度“雙碳”專項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和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項申請。 附件:1. 凍土土壤碳循環及其驅動機制研究專項項目指南
《自然·醫學》發布11項臨床突破,“AI+醫學”或改變2024醫學界
新年將至,《自然·醫學》雜志咨詢了11位專家后,于12月7日發布了由業內頂尖專家評選出的有望改變2024年醫學的11個臨床試驗。 沒有人能夠預測2024年生物醫學領域到底會誕生什么,但可以讓這些專家告訴人們:有哪些正在進行的試驗,可能會對明年的醫學界產生重大影響。 《自然·醫學》雜志編輯Be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一時之間,將人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個科研界的新寵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
《自然—醫學》:抗過敏藥有助控制血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普通的抗過敏藥可以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實驗鼠減肥并控制血糖。這項研究也許可以為人類開發新的糖尿病藥物提供思路。 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報道,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癥和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組織中含有過多的肥大細胞,而這種細胞過
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登上《自然》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官網,今天向全球推介了一家正在成長的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它就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SFPBRIT)。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圍繞特定產業進行定位,研發這些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并與產業鏈上下游進
國自然會評時間表流出-生命科學已在評,醫學部9月開始
今年國自然由于疫情原因進度普遍推遲。過去會評在7月下旬就結束了,之后不少有路子的朋友已經可以知道自己的本子是不是要上會,或者已經提前通過了。 而往年到了8月中旬,國自然最終結果都該出來了,可現在根據會評時間表來看,生命科學部的面上和青年項目還在評審中。而醫學學部由于受疫情影響最大,標書也交得晚
2018國自然標書撰寫全攻略
今天已經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個月就提交了!為何說是只剩1個月呢?請大家仔細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開始,3月20日16時截止
國自然基金2000人調查,75%的人都……
20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已于8月23日正式公布,科學網編輯部于當日向大家征集本年度基金申請結果和心得體會。截止8月27日晚,共2179位用戶參與投票分享了自己的申請情況,其中75%的人今年都鎩羽而歸。結合網絡討論,可以體會到今年較為激烈的競爭情況……就像網友在征集下的評論:大部分網友還是表達
官宣|2024年國自然改革多項舉措
12月18日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 其中明確:取消面上項目連續兩年申請未獲資助后暫停一年申請的限制。 取消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不允許博士后研究人員變更依托單位的限制。更多具體改革舉措詳見下圖:
重磅: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時間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網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接收時間等相關事宜。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2022年國自然指南擬發布時間公布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關服務中心印發了關于《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征訂的通知。在該通知明確,《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預計于2022年1月中旬正式出版,屆時將以電子和紙質兩種形式同步刊出。 與以往征訂有區別的是,22年的紙質版《項目指南》擬分為上下兩冊(套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一)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編在這兒也給大家整理了eccDNA表達譜的研究思路,如下圖。?(2)生物標志物eccDNA優于線性DNA的生物穩定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特征,為迅速發展的無創活檢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較多的臨床樣本,它非常適合做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下面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體活檢方面探索的先驅文章,小編帶大家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二)
(3)?形成特征早期的研究發現eccDNA是基因擴增的產物,是基因組不穩定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腫瘤基因擴增往往以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染色體上進行基因的擴增,另一種則是形成eccDNA。目前關于腫瘤中eccDNA的形成機制還沒有定論。早期的研究認為短重復序列是介導eccDNA形成的因素,主要通過基因重組機
國自然進入函評階段!評審專家解析!
一年一度的國自然函評已拉開帷幕。 按照往年的情況,多數學部的杰青、優青等項目已經開始函評,甚至有的學科函評已結束。一般人才類項目函評會在5月下旬之前全部結束。 關于函評的過程和函評專家的情況,學者都非常關心,本文省略了形式審查之前的部分,重點關注函評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國自然評審流程)
國自然放榜后,這些評審意見怎么讀?
每年都有超過80%的人申請國自然失利,放榜后也是哀嘆聲遠大于歡呼聲。看完評審意見后,中了的人一聲歡呼就跑去游山玩水了,沒中的人則反復把評審意見翻了個底朝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每個字眼筆畫里找答案——為什么沒中?沒中的原因到底在哪? 沒中的朋友們不要氣餒,不要挫敗,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看看評審意
《自然—醫學》:天然免疫細胞炎癥反應研究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感染免疫中心的研究人員在T細胞抑制天然免疫細胞炎癥反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9月23日的《自然—醫學》。?天然免疫系統是人體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病毒感染的數小時內,天然免疫系統首先識別病毒并產生抗病毒的干擾素,
《自然—醫學》:孕婦也應接種新冠疫苗
1月14日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確診新冠肺炎后28天內分娩的女性中,延長圍產期死亡率為每1000例分娩中22.6例;而在蘇格蘭,該死亡率的基準數為每1000例分娩中5.6例。 研究結果還顯示,妊娠期已知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嚴重并發癥——包括重癥入院和圍產期死亡,在確診時未接種疫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轉化醫學與醫學實踐
轉化醫學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像是Science這樣的頂級期刊近年來也增加了Science轉化醫學這一子刊,希望能通過更多這方面的研究新成果,來促進轉化醫學的研究分享與進步,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特以“淺析轉化醫學與醫學實踐”為題,從醫學發展進程、基礎醫學與醫學各學科發展之間的關系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