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心與安徽省霍山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月21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安徽省霍山縣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霍山簽署。 協議雙方將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作為切入點,在環境污染治理、大別山國家公園申報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生態中心將為霍山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簽約儀式后,生態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歐陽志云做了《生態產品價值與實現機制》專題講座,霍山縣及其各部門、各鄉鎮相關負責人參加學習。儀式現場......閱讀全文
打造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
?青島市人大代表于仁成? ?海洋所供圖近日,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青島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于仁成表示,作為海洋科研人員,聽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報告的內容如此完善,對今后五年青島的發展方向做了非常完整的規劃,描繪了未來青島的
生態外交從邊緣走向中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生態外交空前活躍,已完成從國際關系邊緣向中心的轉移,成為主流的外交形態。所謂生態外交(亦稱環境外交),是指以國家為主的各種國際關系行為體圍繞生態環境領域所展開的外交活動的總和,是為推進全球和地區生態環境的國際治理,維護各國環境合法權益而進行的雙邊和多邊環境合作、國際交流
生態環境中心在生態補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作為聯系生態系統服務提供者和受益者、整合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生態補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但目前對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者、受益者的成本效益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者生計變化關注很少,影響著生態補償項目的公平性與效率。尤其是生態補償項目參與者受到補償后的生計變化,可能通過影響區域經濟結構
生態中心在大尺度生態變化評估方面取得進展
宏觀生態學(macro-systems ecology)是國際上新近提出的生態學前沿領域,重點關注大尺度生態監測、模擬和管理等。大尺度生態變化評估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能夠揭示區域生態系統變化的時間過程和空間格局,并能反映人類活動的宏觀生態效應以及生態保護和恢復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中國科學院生態
丁仲禮調研生態環境中心
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調研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丁仲禮聽取了生態環境中心主任曲久輝的工作匯報,并圍繞研究所實施“創新2020”,與科研人員代表進行了座談。 曲久輝代表生態環境中心簡要匯報了研究所的總體發展情況后,圍繞6大科學與技術問題,重點匯報了生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大氣污染控制中心成立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舉行大氣污染控制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報告會。生態環境中心主任江桂斌院士出席并致辭,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歐陽志云主持會議并宣讀成立大氣污染控制中心的決定。 揭牌儀式結束后,生態環境中心副主任莊緒亮主持了學術報告會。生態環境中心賀泓研究員、北京
生態中心在轉化毒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杜宇國研究組與劉思金研究組在轉化毒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Advanced Science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Petrosiol E in inducing the different
北京大學—鐵漢生態環境與生態聯合研發中心在京成立
201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學—鐵漢生態環境與生態聯合研發中心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水樓隆重舉行,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黨委書記李振山、黨委副書記劉卉、環境工程系系主任李天宏以及20余位教授,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水、高級副總裁李詩剛、副總裁趙亮、
共建“地圖云與環保云”-生態中心落戶天津
? 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宇圖”)日前與天津市東麗區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圍繞地圖大數據平臺、智慧環保平臺、智慧水務平臺、水體環境綜合治理等內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地圖云與環保云”新型云生態中心,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共贏。 據了解,運營中心將立足東麗,輻射天津市及環渤海地
生態環境中心DNA損傷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圖1 獨立研制的毛細管電泳-激光誘導熒光偏振檢測裝置 圖2 DNA纏繞-局部解鏈模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汪海林課題組在DNA損傷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突變、癌癥發生和發育畸形的關鍵因素。由于缺少
生態中心證實野生雁類受困于長江濕地
對野生雁類的高科技追蹤結果表明,不同于北美、歐洲及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中國的雁類不愿意從它們世代棲息的濕地遷移到農田中覓食。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曹壘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刊登在Current Biology (《當代生物學》)雜志上。該研究通過在5個物種67只雁身上放置
建設懷化生態中心城市的幾點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湖南省懷化市具有獨特的地理和生態優勢,自2004年起就開展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活動。經過多年努力,較好地實現了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為進一步推進可持續發展,懷化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五省邊區生態中心城市”戰略,積累了一些經驗,也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 建設生
生態中心鄭華研究組重大生態工程多尺度效應研究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鄭華研究組在重大生態工程多尺度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發展了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對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效益影響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三北防護林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態工程在局地、流域和區域的多尺度效應。相關研究成果以Time and space ca
生態中心在拉曼現場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景富研究組在基于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的現場快速檢測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分析化學》上(Anal. Chem. 2014, 86, DOI: 10.1021/ac5017387),美國Chemical
北京大學成立生態研究中心
本報訊 6月5日,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在北京揭牌。該中心將通過整合全校生態學科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全校生態學科的發展提供較為完備、管理理念先進的跨院系平臺。
北京大學成立生態研究中心
?? 6月5日,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在北京揭牌。該中心將通過整合全校生態學科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全校生態學科的發展提供較為完備、管理理念先進的跨院系平臺。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表示,希望生態研究中心以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為核心,以解決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己任,通過一流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為國家實現
國家林業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揭牌成立
?????? 10月9日,國家林業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在京成立。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為中心揭牌。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印紅,局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陳述賢,局總工程師陳鳳學,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杜永勝出席成立大會。印紅發表了講話。 為加強生態建設,維護國土生態安全
生態環境中心石墨烯毒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研究組在石墨烯毒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ACS Nano(ACS Nano, 2013, DOI: 10.1021/nn402330b)上。 石墨烯優越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其在多個
中科院生態中心DNA損傷修復研究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汪海林研究組在DNA損傷修復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細胞發現》雜志。 具有活性的RecA/Rad51核蛋白絲的結構及其介導的鏈交換過程,一直以來是DNA修復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汪海林研究組設想,在生理條件下
北科院設立“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10月26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在京舉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宣布成立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北科院院長郭廣生介紹說,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整合了北科院屬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北京市輻射中心、
通過創新改革推動生態環保工作更好融入中心大局
2月1日,新春伊始,浙江省副省長胡偉赴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看望慰問工作人員,調研生態環保工作。 胡偉先后參觀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實踐與示范基地展廳,現場視察了遙感監測等實驗室和杭州亞運會環境質量保障指揮大廳,聽取了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郎文榮關于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匯報,觀看了關于“美麗
“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6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資助項目啟動會在青島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山東省科技廳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出席了啟動會,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廈
生態中心在轉化毒理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宇國、劉思金團隊通過多方合作在轉化毒理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免疫系統的調控紊亂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目前KRN7000是一種被廣泛認可并具有成藥潛力的α-GalCer類Th1型免疫反應激活劑。但是由于α-GalCe
“中德干旱區生態與環境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1月16日,“中德干旱區生態與環境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陳曦研究員與德國慕尼黑國防大學Markus Disse教授分別代表雙方為中心共同揭牌,并簽署了“中德干旱區生態與環境聯合研究中心”的框架協議。 該中心的成立旨在建立中德雙方在干旱區水與生態系統研究方
“動批”變身金融科技中心,北京營造創新生態
曾經熙熙攘攘的批發市場,如今改造成8個金融科技主題樓宇。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動物園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動批”)不僅完成“騰籠換鳥”,還成功實現高質量發展。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東南門的斜對面,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樓宇里坐落著璞躍(Plug and Play)中國北京總部。璞躍曾在早期成功孵化出Googl
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環渤海分中心揭牌
8月10日,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環渤海分中心在山東濰坊揭牌。 環渤海分中心由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濰坊市濱海旅游集團三方聯合組建,擬主要開展濱海地區生態建設與生態產業技術開發、示范及推廣應用。
亞洲生物區域研討會代表團訪問生態中心
11月7日,由法國駐華大使館發起主辦的亞洲生物區域研討會(Bio-Asia)代表團,在法國駐華科技官員的陪同下,訪問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辦公室向代表團介紹了中心的歷史沿革、科研概況及國際交流與合作情況,并引導外賓參觀了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態中心在同源重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海林團隊在同源重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Flanking strand separation activity of RecA nucleoprotein filaments in DNA strand exchange reaction
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正式運行
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促成建設的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近日正式運行,將開展中國與中亞國家在資源開發、生態環保領域的聯合研究。 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分中心和野外觀測臺站。目前
生態中心梯田減水減沙效應評價研究獲進展
梯田的出現與地理環境、社會經濟和農業技術密切相關。在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的古代,梯田對山地丘陵地區農作物種植增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今,梯田則在蓄水保土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梯田對山地丘陵地區農作物種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日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利頂研究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