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肺癌,具有有限的治療選擇。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類型肺癌的一種新型治療靶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dentification of DHODH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在美國和世界范圍內,肺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20%。但是就肺癌的兩種主要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小細胞肺癌更具侵襲性,具有更差的預后。小細胞肺癌腫瘤生長快速,并且能夠較早地轉移,因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6%。 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綜合癌癥研究所主任Tyler Jacks說,“不幸的是,與其他肺腫瘤不同的是,還沒有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新方法。實際上,當前對患者的治療......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磅級研究成果,共同聚集科學家們在肺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突破!分享給大家! 【1】Cell:非吸煙肺腺癌的基因組重排早在癌癥確診前30年就已存在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KAIST)和首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癥療法耐受研究上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Science Immunology 【1】Science子刊突破!中國科學家開發抗體納米顆粒破解腫瘤免疫耐受難題! doi:10.1126/sciimmunol.aau6584 利用抗體對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6-7月份中國科學家們在CNS三大雜志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抑制肺癌轉移 doi:10.1038/s41586-019-1340-y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ucose, UDP-葡萄糖)是糖醛酸途徑(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
近日,《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腫瘤生物學家為我們展示了肺癌的一種治療新途徑。 癌癥研究領域大牛、Koch癌癥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所長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本期為大家帶來2019年8月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內體運輸缺陷的真正元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730 罕見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在癌癥領域的研究進展,他們逐漸發現腫瘤血管或許能夠作為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靶點,當然,腫瘤形成的血管對于腫瘤的擴散和進展也至關重要,那么科學家們如何以腫瘤血管為基礎來開發治療癌癥的新型療法呢?本文匯總,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各位! 【1】Nat Commun:新靶點
時光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2019年就要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Emory University 【1】Immunity:闡明T細胞“耗盡”的機制有望改善癌癥免疫療
8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UPMC 【1】Cell Metabol:首次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轉基因迷你肝臟組織 有望幫助研究肝臟疾病及開發新型療法 doi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Immunol:鑒定出對抗特殊靶標的T細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當接種疫苗,或者解除過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體之后,免疫系統激活,產生的T細胞亞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癌癥液體活檢新突破: TMB檢測可精準確定免疫療法是否對患者有效 8 月 7 日,《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網上刊發的一項研究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工程與基礎醫學部門研究員首次發現,用以評估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很多研究中都利用納米顆粒來進行疾病的治療和診斷等,比如有研究人員就利用納米顆粒開發出了能檢測胰腺癌的新型生物傳感器;那么近期納米顆粒還在哪些方面推動了醫學研究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 Biotechnol:重磅!科學家開發出能攜帶CRI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2016年Lancet雜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8927.4萬人,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從2006年到2016年,腫瘤死亡人數增加了17.8%。如今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而針對癌癥的研究和治療也成為了當前臨床醫學的重要研究熱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受體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Luismmolina/iStock 【1】Nature:中國科學家利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功揭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分子結構 doi:10.1038/s41586-019-1537-0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兒童癌癥的發病機制以及療法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揭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惡化和消退的分子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at6768 周圍神經系統腫瘤(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
三月即將過去,生物谷在3月為大家推薦了不少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小編盤點了3月份生物谷推薦的最受歡迎的10篇研究報道,與大家分享。 TOP 1 :Cell Metab:科學家發現攻克1型和2型糖尿病的關鍵機制 DOI: 10.1016/j.cmet.2017.02.004 如果身體出現胰島素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腫瘤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攻克的難題,也一直在探尋腫瘤治療的方法。2016年,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下面讓我們來看看2016的腫瘤研究都有哪些進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細胞能夠快速增殖的機理,并且將此作為癌癥治療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