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藻門、輪藻門、紅藻門、褐藻門鑒定
實驗方法原理:實驗材料:綠藻試劑、試劑盒:I-Kl 溶液 濃 KOH 溶液  ......閱讀全文
從藻類大規模提取生物燃料有望實現
荷蘭瓦格寧根農業大學兩名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說,人類有望在10年至15年內研發出從藻類中大規模提取生物燃料的技術,屆時整個歐洲使用的礦物燃料將有望被這種新能源取代。 研究人員說,目前每公頃土地種植的油菜子只能提煉出6000升生物燃料,但是同樣面積用于培植藻類卻能產生
報告稱用藻類生產燃料還不靠譜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哥倫布市的藍寶石能源公司的綠色原油工廠收獲由藻類生產的原油 美國國家科學院下屬國家研究理事會(NRC)于10月24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用現有技術通過藻類大規模生產生物燃料是不現實的,因為這需要使用太多的水、能源和肥料。 為了使情況得以好轉,該報告的作者建
日本IHI正在研究從藻類中提取油
?? ? ?? 當地時間11月7日,日本IHI公司在橫濱向媒體展示藻類培養設備,他們正在研究從藻類中提取油。據介紹,該公司從8月開始培養“產油率”較高的藻類進行試驗,希望以后能為飛機和火力發電提供燃料,并爭取在2014年出產樣品。研究界期待其能批量生產可與重油相媲美的高品質生物燃
北極藻類的方解石結殼保存氣候記錄
一項研究發現,關于北極海冰覆蓋的一個650年的記錄可能被記錄在了海底藻類的每年的結殼中。對夏季北冰洋海冰覆蓋的衛星觀測僅能追溯幾十年,這妨礙了氣候建模者模擬數個世紀的氣候變化的嘗試。Jochen Halfar及其同事發現,一種北極藻類物種——格形藻(Clathromorphum comp
德國漢堡建全球首座藻類發電建筑
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設計的建筑,正面鑲嵌玻璃裝有生物反應器,內有微藻類 中化新網訊 北京時間4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漢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類發電建筑。這座建筑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設計,正面的鑲嵌玻璃裝有生物反應器,內有微藻類。這些藻類能夠產生生物量和熱量,是一種可再生
藻類基因組有望解開珊瑚白化之謎
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12日發表公報稱,其研究小組成功破譯了一種與珊瑚共生的單細胞植物蟲黃藻的基因組,這一成果將有助于探究正在全球蔓延的珊瑚白化現象的原因。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研究員將口榮一率領的研究小組,對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蟲黃藻進行培養,然后提取出DNA,花費兩年時間分析了蟲黃藻
藻類有望成為清潔可再生食物來源
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校園新聞網報道,今年五月,該校圣地亞哥分校生物科學部的研究人員與藍寶石能源公司的科學家們聯手,共同完成了美國環境保護署對轉基因藻類的首次戶外實驗。 在美國能源部資助的一系列實驗中,研究者在真實環境中測試了一種基因工程制出的藻類。在環保署限期50天的試驗條件下,科學家們從
德國為獲取生物燃料建立藻類科學中心
據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報道,該中心新成立的藻類科學中心近日啟動,工作目標是建設一個利用微藻生產生物煤油的試驗工廠。從微藻獲取燃油是可能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之一,但還需進行大量研究。 新建的藻類科學中心是聯合研究項目“AUFWIND”的一員,12個項目伙伴共同研究從藻類獲取生物煤油的經濟與環境可行
科學家首次發現藻類固氮神“器”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求。相關研究成果4月11日發表于《科學》。據《自然》報道,“教科書上說,固氮過程只出現在細菌和古菌中
藻類毒素中發現最大蛋白質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峰”。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藻類能進化出制造復雜毒素的生物機制,還發現了此前未知的化學物質組合策略,拓寬
藻類毒素中發現最大蛋白質
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峰”。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藻類能進化出制造復雜毒素的生物機制,還發現了此前未知的化學物質組合策略,拓寬了人們對生物學潛力的認識
科學家首次發現藻類固氮神“器”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求。相關研究成果4月11日發表于《科學》。據《自然》報道,“教科書上說,固氮過程只出現在細菌和古菌中
研究揭示綠藻類肺衣演化過程
相比于大自然界各種瑰麗明艷的植物,地衣甚至有點丑怪;但地衣早于侏羅紀前已有藻類和真菌的痕跡,實為生物中的 “老大哥”。 綠藻共生的肺衣類是大型葉狀地衣的代表之一,食藥用歷史久遠。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立松聯合瑞士聯邦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揭示綠藻類肺衣這類古老生物在喜馬拉雅和橫斷山的演化
高通量組織研磨儀制樣分析藻類葉綠素
藻類的特異性色素是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浮游藻類里常見的三種葉綠素是葉綠素 a,b和c.葉綠素a在一切浮游藻類里大約占有機物干重的1~2%,是估計藻類生物量的好指標.細胞的葉綠素含量隨種類或類群而有所不同,同時還受年齡、生長率、光和營養條件的影響.脫鎂葉綠素a(一種葉綠素a的普通降解產物)能夠干
藻類多糖的結構與生物活性研究實驗
實驗材料 大型藻類試劑、試劑盒 NaNO;Na2HPO4?12H2O;EDTA儀器、耗材 偏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實驗步驟 (1)多糖的純化是將離心分離出的1000 ml培養液,用40℃真空濃縮到50 ml,再移入到透析袋內于4 ℃蒸餾水中透析三天。早晚更換一次蒸餾水,將透析袋內液體倒入燒
藻類多糖的結構與生物活性研究實驗
高效液相層析(HPLC)法 ? ? ? ? ? ? 實驗材料 大型藻類 試劑、試劑盒
南非利用藻類提高污水處理質量
基礎設施老化、技術技能不足和有限的財政資源給南非的一些污水處理廠帶來了重大挑戰。據南非《2014年綠色水滴報告》指出,在南非林波波省的塞庫庫尼地區評估的16個污水處理廠中,有3個處于高風險,13個處于關鍵風險位置。從這些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水污染了水體,對生活在下游的社區居民健康帶來了高風險。
藻類植物的采集和培養實驗(一)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藻類植物儀器、耗材?工具袋 25 號浮游生物網塑料瓶(或試劑瓶) (100mL) 廣口瓶 (250mL 500mL) 大鑷子采集刀吸管鉛筆標簽紙紙袋(或信封)等實驗步驟 1 淡水藻類的采集方法(1) 浮游藻類在較大較深水面,可用浮游生物網在水中作"∞"字形來回慢慢拖動采集。采
藻類植物的采集和培養實驗(二)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藻類植物儀器、耗材?工具袋 25 號浮游生物網塑料瓶(或試劑瓶) (100mL) 廣口瓶 (250mL 500mL) 大鑷子采集刀吸管鉛筆標簽紙紙袋(或信封)等實驗步驟 常見藻類的分離和培養(1)衣藻的分離和培養①藻種分離把野外采集來的衣藻水樣,經顯微鏡鏡檢后,倒入廣口瓶內,
污水處理中藻類的相關問題
一、藻類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藻類是自養型生物,生長對廢水中營養要求較低,可利用氮、磷等營養物質合成復雜的有機質。 藻類細胞具有富集金屬的能力,對一些金屬離子如Zn、Hg、Cd、Cu、U、Pb等金屬離子的富集可達幾千倍,并且由于其生長速度快,代謝迅速,吸附快,所以凈化效率高。 污
資金匱乏限制藻類能源技術發展
夏日炎炎,前往海濱度假的人們總是盡量避免踩在海藻上。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會員們卻早已將這些簡單的自養生物看成是能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并最具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預測,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耗總量與目前相比將增長53%。這一預測刺激了可再生能
藻類一小時轉化成原油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飛機、貨車和小轎車都會用類似塘泥的物質來驅動加速。一項新的技術稱,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濃縮的藻類黏液就可以轉化成生物原油。這種黏液由水和藻類組成,后者的重量占總重的10%到20%。 在轉化的時候,黏液被連續輸送進一個高科技壓力鍋,鍋內的溫度大約為350攝氏度,壓強達到近
NASA新技術:利用細菌和藻類火星造氧氣
如果人類如愿在2030年登陸火星,那就必須在火星上實現自給自足,因為飛船無法搭載足夠的物資。為此,美國宇航局正在測試利用火星土壤獲得氧氣的新技術。新技術需要利用細菌和藻類,它們可以把火星土壤作為產生氧氣的“燃料”。 對新技術的研究是美國宇航局“先進創新概念”(NIAC)項目的一部分。為了更符合
藻類進化出可控制量子相干的基因開關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生活在極暗光線環境下的藻類進行研究后發現,這些藻類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能打開或關閉一種“量子開關”,表現出奇特的量子效應,這種量子效應可能幫它們高效收集光線。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海藻的這種量子效應是量子相干。在量子物理
海洋變暖導致有毒藻類在極地水域大量繁殖
2022年7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博士生Evie Fachon乘坐Norseman II科考船,在美國阿拉斯加海岸搜尋潛伏于此的微小但危險的生物。據《科學》報道,當船只接近白令海峽時,她看到水樣圖像中單細胞生物亞歷山大藻的數量在增加。這種鞭毛藻會產生毒素,導致麻痹性貝類中毒。在科考結
海洋變暖導致有毒藻類在極地水域大量繁殖
2022年7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博士生Evie Fachon乘坐Norseman II科考船,在美國阿拉斯加海岸搜尋潛伏于此的微小但危險的生物。據《科學》報道,當船只接近白令海峽時,她看到水樣圖像中單細胞生物亞歷山大藻的數量在增加。這種鞭毛藻會產生毒素,導致麻痹性貝類中毒。在科考結
新研究揭示綠藻類肺衣演化“前世今生”
與綠藻共生的肺衣類,是大型葉狀地衣的代表,有悠久的食藥用歷史,但弄清其物種劃分和系統演化過程的問題卻并不容易。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立松研究員與相關研究團隊合作,首次較為清晰地揭示了綠藻類肺衣在喜馬拉雅及橫斷山的演化過程。 與大自然各種爭奇斗艷的植物相比,作為菌藻群
便攜式水體藻類原位熒光儀相關數據
原理:藻類可按照附屬色素種類組成分成三類(綠藻、藍藻、棕藻),便攜式水體藻類原位熒光儀通過監測混合藻類在6種激發波長下685nm熒光強度,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求得各組份藻類葉素素a濃度。 用途:環境監測部門利用本儀器可以實現野外水體藻類的現場快速檢測;自來水廠將本儀器安裝在入水口,可在線監測水源地
手持式水體藻類葉綠素熒光儀相關數據
測量程序與功能 Ft:瞬時葉綠素熒光,暗適應完成后Ft=F0 QY:量子產額,表示光系統II 的效率,等于Fv/Fm(暗適應狀態)或ΦPSII (光適應狀態)。 OJIP:快速熒光動力學曲線,用于研究植物暗適應后的快速熒光動態變化 NPQ:熒光淬滅動力學曲線,用于研究植物從暗適應到光適應
在線藻類分析儀技術特性及測量原理
一、在線藻類分析儀技術特性? 1、全自動監測藻類濃度在水體中的變化。? 2、可同時測定總葉綠素、藍藻葉綠素、DOM(溶解性有機物)、濁度,DOM和濁度值可自動修正葉綠素濃度。? 3、幾秒鐘內檢測含氰基的葉綠素濃度,有效預測毒性藍藻的爆發。? 4、易于集成到iTOXcontrol在線生物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