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揭牌
11月13日,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揭牌成立。同期舉行的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實驗室主任人選,審議了實驗室章程(草案)及建設方案。 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由海南省與中科院聯合建設。實驗室致力集聚國內外深海科技創新資源,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實施深海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提升深海科技創新能力,支撐海南省深海科技產業發展。 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實驗室是海南省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一次深度探索,將采用“小核心、大網絡”的“海島輻射”創新模式,打破海陸界限、區域界限、部門界限,最大限度地減少深海試驗運輸成本,提高試驗時效,為深海技術研發、試驗提供科研碼頭和快捷、優質的岸基保障服務。 據了解,實驗室建設周期為5年,力爭到2023年建成國內獨特的深海技術研發基地,支撐深海科研、深海環境安全、深海資源開發等領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開展深海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深海相關產業孵化基地。......閱讀全文
深海漏油快速測定技術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5日報道,在去年的墨西哥灣馬康多油井泄漏事件中,為了精確檢測漏油情況,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科學家開發了多種先進檢測技術和測算方法,集中在忙亂和壓力的情況下獲取準確且高質量的數據,對評估漏油的環境影響起了關鍵作用。該報告發表在9月5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新加坡提升深海石油生產技術
??? 新加坡成功建造第一艘外海風輪機安裝船,標志著新加坡深海石油生產技術邁入新的歷程。 ????在今年宣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國立研究基金會向經發局和科研局撥款1.5億新元,用于提升深海石油生產的研發技術。 ????去年新加坡深海石油生產領域經濟貢獻達160億新元,聘請本地員工1.8萬人。
美開發出深海漏油快速測定技術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5日報道,在去年的墨西哥灣馬康多油井泄漏事件中,為了精確檢測漏油情況,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科學家開發了多種先進檢測技術和測算方法,集中在忙亂和壓力的情況下獲取準確且高質量的數據,對評估漏油的環境影響起了關鍵作用。該報告發表在9月5日的《美國國家
走向深海,“技術”和“科學”不可偏廢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 相關人士解讀,“走向深藍”是想把大眾的目光引向深海。深海是地球表面最后一塊人類遠未涉足的區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社會謀求未來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新疆域。要實現海洋強國戰略,必須在深海有所作為。 “走向深海首先要解決
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揭牌
11月13日,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揭牌成立。同期舉行的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實驗室主任人選,審議了實驗室章程(草案)及建設方案。 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由海南省與中科院聯合建設。實驗室致力集聚國內外深海科技創新資源,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實施深海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提升深海科技創新
2024深海探測技術研討會在青島舉辦
近日,“2024深海探測技術研討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會議旨在更好地推動我國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會議由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測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測繪研究分會指導,浙江溪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運行管理中心協辦。此次會議匯聚了國內深海探測領域的眾
哈工程主辦“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深海潛水器項目啟動會
近日,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指導發起,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深海潛水器項目啟動會暨深海裝備青年學者論壇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啟航活動中心召開。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著力突破深海科學
水下考古“潛”向深海:中國深海考古零突破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器布放入水 ▲提取水下文物標本 1987年3月,國家文物局牽頭成立了國家水下考古協調小組,成為中國水下考古誕生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30多年來,我國的水下考古基本集中在40米以內的淺海。今天,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與水下考古“聯姻”,終于實現了中國深海考古“
“雪龍2號”回歸-為深海熱液探測提供技術支撐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擁有智能機艙,便于飛機在甲板上起降;能通過傳感器等設備進行船體全壽命監測,如與冰面刮擦后,能自動預警。該船可實現極區原地360度自由轉動,并可突
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月17日,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在湖南大學整車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綜合驗收,驗收結果為優秀。專家組認為,項目攻克了多項行業技術難題,形成了系列裝備技術成果,順利完成了預期研發任務。 該專項由湖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牽頭,
“深海稀土資源高效探測評價技術與示范”在青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45.shtm
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月17日,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在湖南大學整車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綜合驗收,驗收結果為優秀。專家組認為,項目攻克了多項行業技術難題,形成了系列裝備技術成果,順利完成了預期研發任務。項目績效評價現場。王昊昊 攝該專項由湖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有
LS電纜成功開發深海臍帶纜-用于深海6000米環境
韓國LS電纜稱,最近已成功開發出用于深海勘查機器人的臍帶纜 。 臍帶纜是一種復合纜,由電纜和光纜構成,可為遠程控制的深海勘查裝備提供電源,通過傳達和控制各種信號,使機器人臂、傳感器及鏡頭開始工作。 該產品需要適應深海的高水壓、不規則生長的藻類等惡劣環境,對設計技術的
深海考古聯合實驗室獲得深海考古重大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77.shtm 中新網三亞5月21日電(記者 應妮 符宇群)國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亞發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5月20日國家文物局已進行了第一次水下考古調查,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863海洋技術領域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項目工作會召開
8月19-20日,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2014年度工作會在無錫舉行。總體專家組成員、各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研人員、承擔單位相關領導等參加會議。科技部社發司孫成永參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柯兵副主任、出席會議。會議由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丁抗教授主持。
深海“探寶”這樣進行
? ? ? ? ? ?科考隊員在回收單拖體瞬變電磁儀。中國大洋協會供圖 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萬里,海風徐徐。隨著科考隊員將微塑料采樣器回收至“向陽紅10”船甲板,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在30多天的時間里,科考隊員24小時輪班開展作業,強大的海底資源勘查設備輪番上
墨西哥首次打出深海石油
8月29日,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親自宣布,墨西哥所屬的墨西哥灣深海海域首次打出了石油。據稱,出油的井位距離墨美領海分界線咫尺之遙。 出油的Trion 1井位于柏迪多褶皺帶(Perdido Fold Belt)上,這個地質構造靠美國一端埋有大規模的石油資源。據預測,柏迪
油氣開發-挺進深海
2021年5月,“深海一號”能源站完成全部設備安裝工作,具備投產條件。 “深海一號”氣田首口開發井開鉆。 以上圖片均由中國海油提供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臺時強調:“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
深海龍膠囊的主治
溫補腎陽,補髓填精。用于因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頭暈耳鳴,心悸失眠,小便頻數。
深海龍膠囊的功效
溫補腎陽,補髓填精。用于因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頭暈耳鳴,心悸失眠,小便頻數。
乘“蛟龍號”潛入深海
西北太平洋海山區中部的Albo海山,有500余個小山包,最高的一個距離水面僅約500米。特殊的地形地貌為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也令這里的深海世界豐富多樣。 9月4日,記者搭乘正在進行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科考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海,近距離認識這座獨特的海山。 圖為2024年
“深海勇士”結構無損檢測
成功完成4500米海上試驗任務的我國國產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三亞接受全面體檢。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委托,江蘇省特檢院無錫分院對“深海勇士”號進行了為期6天的結構無損檢測,為潛水器如期驗收交付和后續科研工作保駕護航。 此次的檢測團隊由無錫分院5名高級檢測人員組成,他們均是該
我國攻克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核心技術
第二輪試采平臺藍鯨二號圖 中國地調局供圖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3月26日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采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此輪試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
國家深海基地將完成深海三大國家平臺業務化運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42.shtm
“蛟龍”潛深海-“勇士”寫精彩
“蛟龍”號是我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95%,“奮斗者”號是我國首臺完全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它們為我國深海科學探索立下赫赫勛功。 這三個大國重器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葉聰。 他是我
“蛟龍”潛深海-“勇士”寫精彩
“蛟龍”號是我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95%,“奮斗者”號是我國首臺完全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它們為我國深海科學探索立下赫赫勛功。 這三個大國重器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葉聰。 他是我
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立
9月26日,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啟動會。會上宣布成立深海專項總體專家組,中心郭日生主任向專家組代表頒發聘書。 深海專項總體專家組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聘任,負責協助做好深海專項項目的過程管理,為解決在專項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海洋所等在深海海底甲烷原位探測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鑫博士作為第一完成人與美國MBARI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基于深海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纜控機器人的深海甲烷原位探測系統。相關研究成
“深海勇士”號入駐海南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51.shtm 6月24日,崖州灣載人深潛工程實驗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揭牌運行,同時迎來“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正式入駐。 崖州灣載人深潛工程實驗室位于深海科
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將執行萬米深海科考任務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7日發布消息稱,“東方紅2號”科考船日前從青島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執行萬米深海科考任務。 本航次將對2015年冬季中國海洋大學和海洋國家實驗室聯合構建的馬里亞納海溝海洋科學綜合觀測網近一年的資料進行現場收集。這個觀測網包含5套深海科學綜合觀測潛標、9套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