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食品領域,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任發政、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劉仲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等多人當選。 在新當選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來自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9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7人,農業學部7人,醫藥衛生學部10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此外,還選舉產生來自挪威、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陳衛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年來圍繞乳酸菌的資源發掘與整理,益生菌生理代謝與功能機制的解析和優化,益生菌與環境及宿主的相互作用,益生菌對宿主的健康效應,腸......閱讀全文
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21位。現予公布。 中國工程院 2015年5月14日 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各學部經過審閱材料、專業組評審、學部評審和投票等程序(工程管理學部候選人在相關專業背景學部評審),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22位,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現予以公布,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61人)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曹萬林1954年04月結構工程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協02陳??軍1956年10月攝影測量與航天測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陳同濱(女)1953年07月歷史遺產保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士提名04陳湘生1956年06月地下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候選人名單公布,從485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163位。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 (各學部名單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各學部經過候選人材料審閱、專業組評審、全
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各學部經過審閱材料、專業組評審、學部評審和投票等程序(工程管理學部候選人在相關專業背景學部評審),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22位,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現予以公布,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根據工作安排,7月1日-3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4月21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533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7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3位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70人)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鮑曉軍1963年04月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福州大學院士提名02柴立元1966年09月冶金環境工程中南大學中國科協03程春生(女)1962年06月精細化工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協04戴厚良1963年08月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中國工程院章程 (2018年5月30日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中國工程院(以下簡稱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致力于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第二條??中國工程院以馬克思列寧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79人)序號姓名年齡專 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白國良60結構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科協02陳 軍58攝影測量與航天測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陳生水52水利水電工程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核心內容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圖片源自互聯網 1、拓展院士增選推薦途徑,嚴格審核把關。健全完善院士推薦
近日,黑龍江省科技廳發布了《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公示擬備案、撤銷黑龍江省企業院士工作站和備案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名單的通知》,對擬備案的4家企業院士工作站和1家科學家工作室以及對擬撤銷的34家院士工作站予以公示。 全國多地相繼有一批院士工作站被撤銷。撤銷院士工作站,源于去年6月中辦
編者按 席南華、歐陽頎、李永舫,他們是院士,他們是大師,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摘下院士、科學家頭銜,同其他教授、研究員一樣,他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而所不同的是,他們的授課對象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的首屆本科生。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能與院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很多。甚至我們在食堂吃飯時都
據《法人》報道,盡管在發布時間和平臺的選擇上刻意保持低調,但中國工程院7月1日公布的 201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質疑:173位候選人中,竟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顧大釗等數十位企業高管赫然在列。 來自公眾的這些質疑并
醫藥衛生學部(67人)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曹洪欣1958年02月中醫基礎學中華中醫藥學會院士提名02陳??杰1955年12月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士提名03陳士林1961年11月中藥資源與鑒定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院士提名中國科協04陳??薇(女)19
日前,中國工程院官網公開了《中國工程院2018-2022年工作綱要》。對于包括2021年在內的院士增選工作,綱要提出,嚴把院士增選“入口關”。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適度增加增選名額,改進涉密領域候選人院士增選工作,加強新興產業領域院士增選工作。 此外,《綱要》的發展目標中還提到,院士隊伍規模適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37個字的表述不僅受到科技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討論。 院士制度改革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關注?科技工作者對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議和期待?公眾關注度何以居高不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21人)#aabbccdd6 td {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1陳衛1966年05月食品科學江南大學院士提名2陳文興1964年12月纖維材料科學與工程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科協3馮起1966年03月流域或區域環境保護與綜合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未來5年,是浙江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科技強省的關鍵時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 面對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面對新時代科協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面臨著新挑戰、新機遇。 截至2017年底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一直是最高榮譽。兩院院士評選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僅僅選出一百多人,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也不過數千人。然而,在我國科學界中,依然存在為數不多的夫妻都是兩院院士的事例。 這些科學家伉儷大都攜手于同一研究領域,在科學長空,他們的名字互相輝映。是執著的追求使他們發現了彼此,在他
兼職教授、名譽教授被模糊成全職教授 在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假如有院士任教,他們一定被擺在師資隊伍最顯著的位置上。 院士,國家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設立的最高的、終身的榮譽稱號。 “北京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如果不去較真,一心向往名校的考生不會發現其中的奧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作為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和浮躁的學術環境下,科學道德建設面臨挑戰,必須引起全體院士的高度重視。”6月8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再次敲響了院士道德建設的警鐘。與此同時,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院士兼職、社會活動頻繁等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二、 回過頭來看北大在本次院士增選中的成績,6位當選院士當然可喜可賀。其實從本年伊始 ,北大就行顯示了良好的態勢:27位教授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教授候選中國工程院 院士。無論是被提名人數或者是進入第二輪(中科院稱為初步候選人)的人數都位居各 高校第一位。但鑒于北大歷來在中科院院
只要一當官,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中國的傳統。 兩院新增院士超8成為現任官員引發質疑 官而優則院士? 從“工程管理學院士”的現實,到設立“社會科學院士”的“愿景”,有人開始擔心,和“學而優則仕”相對,另一條新的路徑——“仕而優則學”會否出現 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
“一個東方大國,竟連一個科學院院士都選不出來!”這是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吳有訓在1960年遇到的尷尬。 當時,院士制尚未在新中國實行,承擔院士職責的科學家還被稱作“學部委員”。直到1993年10月,國務院第十一次常務會議才決定,將中科院學部委員改稱中科院院士。院士制度的建立,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
“實行院士退出和退休制,將有利于促進院士制度更合理發展”,三中全會發布的《決定》,要“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引起院士和各界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說,他非常支持和擁護這個規定,年齡大的院士一般不會在科研第一線,跟不上最新的科研發展,院士實行退
時值《中國科學報》創刊60周年之際,謹向報社全體新老報人致以熱烈的祝賀! 科學是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中國科學報》作為我國最早的一份純科技類報紙,從1959年誕生以來,始終高舉科學旗幟,踐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神圣使命。 從一支鋼筆、一沓稿紙到如今的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69人) #aabbccdd2 td {border:1px solid #666666} 序號
近幾年來,深圳、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紛紛出臺各類政策吸引各層次人才的到來,尤其是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更為強烈。 但是對高層次人才來說,各地的政策、待遇是一方面,真正選擇某一地方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其中,籍貫的因素對于他們的抉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近日,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