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記者8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了解到,以該院智能所為首席單位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應用納米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取得成果,這套包括新型納米材料及配套處理程序的技術對控制飲用水源砷、氟等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這項技術已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現場使用,為改善當地農民飲用水質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在飲用水處理上使用納米材料及其處理程序。 據了解,常規飲用水處理方式下,部分重金屬等微污染物會有明顯殘留,長期飲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處理是飲用水安全領域最富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 負責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智能所劉錦淮研究員介紹,富有活力的納米材料具備常規材料無法比擬的高吸附效率等優勢,為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提供了新的機遇。 劉錦淮及其合作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同時具有微米級材料的易處理性和納米級材料高效率、高活性等優點的三維微納分級結構材......閱讀全文
8月2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分院獲悉,該院智能所承擔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應用納米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近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伍什家鎮興旺莊村示范成功。 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處理是飲用水安全領域最富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富有活力的納米材料具備常規材料無法比擬的高
10月22日至25日,由智能機械研究所承辦的中國-巴基斯坦雙邊飲用水處理納米技術研討會召開。 本次會議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倡議并經中國科學院審批。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是在看到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咱村喝上納米水”的專題報道后,了解到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納米專項“應用納米技術
日前,科技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應用納米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伍什家鎮召開示范現場會。專家指出,這套包括新型納米材料及配套處理程序的技術對控制飲用水源砷、氟等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員劉錦淮擔任首席科學家。該技
石墨烯/納米金的“淬滅/增強熒光”機制檢測汞重金屬示意 在國家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應用納米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的支持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并發展了基于熒光檢測方法的新機制,設計了相應的檢測體系,實現了對飲用水中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納米材料治理水體復合污染的應用基礎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項目負責人劉景富研究員匯報了項目的關鍵科學問題、總體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標,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山東大學教授閆兵、南京大學教授潘丙才等課
近年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劉錦淮研究員(973首席科學家)和黃行九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領銜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探索與發展基于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的污染物快速痕量檢測技術,并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Persis
近期,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納米專項項目“應用納米材料和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的資助下,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錦淮課題組副研究員孔令濤等人經過不斷創新在飲用水氟污染去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又經過攻堅克難成功研發出一種“天然礦物納米復合除氟劑飲用水除氟
飲用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去除與檢測,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重金屬離子以多種形態存在于飲用水中,只要微量濃度即產生毒性效應,且具有持續性和放大作用。因而,發展高效去除和檢測飲用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的技術至關重要。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了解到,以該院智能所為首席單位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應用納米技術去除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礎研究”取得成果,這套包括新型納米材料及配套處理程序的技術對控制飲用水源砷、氟等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這項技術已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現場使用,為改善當地農民飲用水
利用銅與銀離子的置換反應生長納米銀枝狀晶已被廣泛接受,但是在微納尺度下的枝晶生長過程與機理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此領域聯合開展科研并取得進展,有關成果于4月1日發表在國際納米材料領域知名期刊《微尺度》(Small, 2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智能所專家在去除水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物方面取得新突破,他們研制出一種單晶多孔納米材料,可快速、高效去除高毒性重金屬離子六價鉻。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環境類國際知名期刊《危險材料雜志》,評審人認為“這是一項有趣、新穎且有用的工作”。 六價鉻為常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實驗室研究員劉錦淮和楊良保等在納米等離激元“熱點”構建理論及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SERS)超靈敏檢測各類污染物的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銀納米棒陣列中液體毛細力構筑的可逆SERS熱點用于分子捕獲和超高拉曼增強》為題發表在《化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百人計劃”黃行九研究員和“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實現了小于20納米的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晶面可控生長,并以此實現對磁性的精確調制和電化學行為的調控,揭示了電化學檢測砷污染過程中的納米晶面效應。 環境中砷污染物的檢測是一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和中科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黃行九研究員的課題組針對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電化學檢測,創新性地提出了“選擇性吸附產生選擇性的電化學響應”的檢測策略。 重金屬離子污染一直是環境安全所面臨的重
近年來,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的劉錦淮研究員、楊良保副研究員等人一直致力于狀態轉變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檢測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信號的靈敏性研究是當今科學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其本質上是基底的熱點構筑問題。研究人員一改傳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個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實施期滿,進行結題驗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筑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并取得了研究進展。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
12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稱,2013年973計劃啟動的184個項目,專項經費預算為29.9313億元人民幣。 這184個項目涵蓋糧食生產、作物多樣性、遺傳與基因、天氣變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2016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獲獎名單序號獲獎項目名稱獲獎單位主要完成人獲獎等級1食品(果蔬)中農藥化學污染物高通量偵測技術研究與示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龐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9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及第八次全體會員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對第七屆理事會工作進行總結,宣讀了2016年新申請入會單位,審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名單,頒發了2016年度CAIA獎,同時舉行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1月23日,“第一屆全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應用學術大會”在北京京儀大酒店開幕。此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技術應用分會、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北京理化分析測試學會承辦。此次會議將持續到24日,會議將圍繞國內外食品安全與營養
各有關單位: “第四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簡稱 CFAS 2015)”籌備工作已就緒,在學界與業界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的大力支持下,將有70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及壁報交流,同時將有約100家國內外知 名企業參展
評獎程序: 各分會場主持人根據每個會場報告情況推薦0-1名候選人; 評獎委員會討論決定獲獎人名單。 推薦的候選人名單(15名) 報告人 題 目 單 位 推薦人 王 瑜 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度北京質譜年會于2015年3月27~28日在北京懷柔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各大科研機構、院校、廠商的科研工作者們近300人參加。來自中國工程院的詹啟敏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張四純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紀建國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的徐偉教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磁性固相萃取(MSPE)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于復雜基質中分離痕量目標物的熱點技術,目前已廣泛用于食品安全檢測。與傳統固相萃取相比,MSPE具有操作簡單、萃取時間短、有機溶劑使用量少、固液相分離速度快等優點。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尤其近些年發生的瘦肉精、蘇丹紅、孔雀石綠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8月11日,由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環渤海色質譜學術報告會暨遼寧省第十屆學術年會分會”在丹東召開(相關報道:第四屆環渤海色譜質譜學術會在丹東開幕 首次發布徽標)。大會上,眾位環渤海的
前言 2013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膜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連續出版《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對中國膜工業、再生水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得到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的研究人員和環保從業人員的高度評價,成為學術界、環保界、金融界、咨詢界人士了解中國環保產業的窗口,對我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流通過程中,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生物毒素、工業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畸變物質,長期攝入會造成潛在食源性危害。食品樣品基質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