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和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密碼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密碼學家備受矚目,她就是榮獲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的首位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雙聘教授王小云。 她先后破解了此前十多年被公認為牢不可破的密碼學兩大支柱算法——哈希函數MD5和SHA—1,使得這兩大國際標準被逐步淘汰;她主持了中國國家標準密碼哈希函數SM3的設計,該標準算法自2010年發布以來已在國內許多重要領域使用,并于2018年成為ISO/IEC國際密碼算法標準。 接連破解多個著名密碼學算法,震驚世界 2004年8月中旬,作為國際兩大頂級密碼學會議之一的美國密碼會議在美國加州圣巴巴拉舉行。8月17日晚,大會主席吉姆·休斯教授特意為王小云安排了一場特別報告。當晚,王小云宣布了她和自己的研究小組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對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個著名密碼哈希函數算法的破解結果。當她講到第三個成果......閱讀全文
實驗室數據很有價值,有時極其敏感。特別是,如果他們在醫學研究的背景下是個人的。數據保護至關重要:保護測試對象的隱私或公司機密需要量身定制的IT安全解決方案。 與其他生活領域一樣,數字化早已進入實驗室。計算機不僅支持常規的辦公室工作,還使用“智能”實驗室設備采集測量數據,協助進行統計分析,并計算模
2005年,一位中國女科學家的名字震動了全球密碼學界。 她帶領博士生于紅波提出對兩大用于數字簽名經典Hash(哈希或者雜湊)算法體系(MD5和SHA-1)的破解策略,導致標準制定者美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不得不提前棄用SHA-1,啟動新算法的設計。 她就是密
量子密碼學和現代密碼學的博弈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密碼作為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撐備受重視,各國都在努力尋找和建立絕對安全的密碼體系。由于近年量子信息尤其是量子計算研究的迅速發展,現代密碼學的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在不久前舉行
4月11-13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勞德代爾堡,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主持召開了首屆后量子時代公鑰密碼標準化的國際會議(First PQC Standardization Conference)。會議受到全世界密碼界人士的熱烈關注,盛況空前,會議入場卷一票難求。本次大會的議程已經公布
12月2日至6日,第十八屆亞洲密碼學年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ryptolog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簡稱Asiacrypt 2012)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
基因測序數據云處理有望加速發現與疾病相關聯的基因突變。 未來醫療的夢想是掌握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并據此制定出個性化的醫療方案。但是科學家認識到這種“個性化”或“精準”醫學存在一個問題:即如何在保證基因數據和醫療記錄安全的同時,用基于云端的大規模數據分析處理這些數據。如今,一種方興未艾的數據加密技
由于近年量子信息尤其是量子計算研究的迅速發展,現代密碼學的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近日,中國密碼學會、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承辦的以量子密碼技術應用基礎性問題為主題的第九次中國科協論壇在北京召開。 與現代密碼學不同,量子密碼由物理原理確保其安全,在安全性和管理技術方面
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科學家榮獲“引文桂冠獎” 迄今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 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 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Web of Science Group)9月24日公布了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獎。根
2月17日收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曾紀晴、張明永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基于虛擬基因組的密碼系統(VGC)的構造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0910192218.0)。 密碼系統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傳統的密碼系統基本都是依賴于數學的密碼系統,也就是說它們只具有數學計算上的安全
顛覆性、劃時代、革命性……量子計算光環太多,又有不近人情的“高冷”。另一邊,開年以來,區塊鏈火得一塌糊涂。網上熱傳的“3點鐘不眠區塊鏈社群”,神秘而火爆。 最近,它倆不期而遇了。據外媒報道,一臺具有40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瓦解區塊鏈。若有人能做出這樣的量子計算機,就能解出并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范靖云、馬雄峰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在發展高品質糾纏光源和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件的基礎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相關研究成果9月20日凌晨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顛覆性、劃時代、革命性……量子計算光環太多,又有不近人情的“高冷”。另一邊,開年以來,區塊鏈火得一塌糊涂。網上熱傳的“3點鐘不眠區塊鏈社群”,神秘而火爆。 最近,它倆不期而遇了。據外媒報道,一臺具有40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瓦解區塊鏈。若有人能做出這樣的量子計算機,就能解出并驗證每筆交
為了找出致病基因,研究人員常需要大量患者與健康者的基因資訊,甚至針對全基因體進行分析比較,找出關鍵的差異。然而,個體 DNA 差異也正是每一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征。有些人因此擔憂,自己的 DNA 資訊可能會因為提供樣本進行研究或遺傳檢測而外流。 因此,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 DNA
俄羅斯 從化合物溶液中制備出锝 量子和光學研究亮點紛呈2020年,俄羅斯科學家在量子、光學和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力,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 俄羅斯審計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布研究報告稱,2010—2018年間,俄羅斯科研和研發開支從5230億盧布(約83億美元)增至1萬億盧布(約158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30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IBM的研究人員共同設計出一個固若金湯的“數學拼圖”加密軟件系統,在允許用戶將其作為一個程序使用的同時,可阻止任何潛藏在背后的破譯。該研究成果經同行審閱后將于10月召開的第54屆IEEE研討會計算機科學基礎會議上提交。 這
7月22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曾紀晴、張明永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基于DNA芯片的密碼系統”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110364015.2)。 DNA芯片技術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將大量的DNA探針以顯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與標記的樣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研究領域或方向所在單位推薦專家推薦單位123蔣力帥*男1989年02月礦山巖體力學山東科技大學宋振騏中國煤炭學會124莫帥*男1987年06月紡織機械與設備天津工業大學王先逵,張以都,金國光中國紡織工程學會125余厚詠*男1986年12月紡織材料浙江理工大學陳文興,朱美芳,姚菊明
6月23日,記者從山東信息通信研究院獲悉,山東省引進國際一流量子通信研發團隊,將在濟南市建設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開創國內“量子通信”的先河。 目前,山東省已確定在年內投資5600萬元啟動建設山東量子技術研發平臺,投資1.22億元建設山東量子通信試驗網工程。試驗網第一期工程為
摘要:物聯網是以感知為目的,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人全面互聯的網絡。其概念一經提出,得到了各國政府、科研機構以及各類企業的大力推廣和積極發展。感知層作為物聯網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其信息安全問題是物聯網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對物聯網感知層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及存在的安全威脅進行了研究,并對現有的安全
“網絡信息安全需要解決四個關鍵問題,我的工作涉及其中三個。” 作為未來科學大獎的首位女性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云成為未來科學大獎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點紅”。 十年破解世界五大著名密碼,設計出的密碼為6億智能電網用戶、上億銀行卡保駕護航……這位自帶傳奇光環的女科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3日報道,印度提出一項新國家量子任務,計劃未來5年投入800億盧比(11.2億美元),推動量子技術的發展,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密碼學。 印度這一投資由該國科學技術部管理,新投資額在以前投資額的基礎上增加很多。2018年,印度啟動一個為期5年的量子技術研
據《自然》網站11月20日報道,英國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探測器,將一串量子密鑰通過嘈雜的光纖傳輸了創紀錄的距離——90公里。此舉說明量子密碼學終于進入主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X》上。 兩個人可以將加密密鑰編碼為一串光子并共享,任何竊聽者都會被量子系統警報攔截。但這樣的系統還不能
重慶市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陳龍 重慶郵電大學教授陳龍提醒市民,不重視數據安全,分分鐘可能遇上麻煩 重慶郵電大學是市內高校第一個開設“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大學,去年又獲批成為重慶市首個網絡空間安全重點學科和碩士學位授權點,重慶市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工程實驗室也設在這里。 2010
圖① DNA具有持久性和存儲海量信息的能力,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可利用其持久性進行存儲。圖② 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傳回的照片顯示,棉花的種子有發芽的跡象。新華社發圖③ 英特爾公司Pohoiki Beach芯片系統。圖④ 《科學》雜志封面刊登了由水凝膠3D打印而成的肺氣囊模型。圖⑤ 五夸
區塊鏈進入普通人的視野,也許是比特幣價格的熱炒,也許是勒索病毒要求人們使用數字貨幣來支付恢復電腦內容的贖金,也許是新聞中看到的在黑網上購買毒品的交易。總之,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開始迅速為普羅大眾所聽聞。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它甚至彎道超車蓋過了也是剛剛興起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風頭。世界各國開始大范圍的
田剛在給學生上課。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供圖燕園未名湖北端有一座紅墻灰瓦的四合院,描金牌匾上書“懷寧園”。這是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的辦公之處。 新學年伊始,田剛忙著準備開設新的數學課程,并組織新的研討班。見到田剛,正是他剛指導完學生的空閑時間。這座雅致
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Diffie)27日在海南博鰲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很有優勢。 圖靈獎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獲獎者須在計算機領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先進性技術貢獻。密碼學和網絡安全技術專家惠特菲爾德·迪菲因奠定公共密碼交換系統的基礎,獲得
核心提示:回首2014年,科學界有什么最新的技術即將失敗或者已經失敗。我們如何從失敗中獲得創新的靈感?當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2014年取得的成果之時,MIT科技評論總結了2014年科技界的六大技術故障,其中在生命科學界,STAP細胞榜上有名。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
2019年9月7日,9月7日消息,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四位頂級科學家獲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陸錦標(Kam-Biu Luk
英國《自然·通訊》近日公開的一篇核物理學論文,展示了一項中子成像技術,旨在不揭露基礎細節的情況下驗證核彈頭的真實性。 未來的軍備控制協議可能需要一種可靠的驗證機制,以證明核彈頭的真實性。但是,出于安全和防止核擴散方面的考慮,要求這種驗證不能透露任何有關核彈頭構成或設計方面的信息,而零知識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