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1.1 基因的基本信息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 1.2 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 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 1.4 分析并設計CRISPR,分析其效率及脫靶的情況一般使用CCTOP,少數物種如沒有可找其它專業網站。 二、CRISPR活性驗證2.1 分析并確認基因組序列設計Genotyping引物,確認實際基因組序列與理論匹配情況,如CRISPR靶點驗證與理論序列存在出入,需回到1.4重做。該步驟還需要確認引物擴增條件,以備后用,如不能正常擴增需要重新設計,并且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 2.2 合成sgRNA使用Thermo轉錄試劑盒轉錄,完成后需測定濃度(不得低于400 ng/μl) 和OD值(260/280需在1.8~2.2)。 2.3......閱讀全文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 1.1 基因的基本信息 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 1.2 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 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 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 1.4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1.1 基因的基本信息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1.2?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1.4 分析并設計CRISPR,分析其效率及脫靶的情況一般使用C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 1.1 基因的基本信息 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 1.2 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 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 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 1.4
斑馬魚的基因敲除定制(Cas9KO)法介紹
利用 CRISPR/Cas9 技術,針對靶基因序列設計 sgRNA, 指導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點引起 DNA 雙鏈斷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復斷裂 DNA 的過程中,靶基因堿基突變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馬魚基因組中,最終導致靶基因無法正常轉錄翻譯,達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們利用 CRISPR
斑馬魚的基因敲除定制(Cas9KO)法介紹
利用 CRISPR/Cas9 技術,針對靶基因序列設計 sgRNA,?指導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點引起 DNA 雙鏈斷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復斷裂 DNA 的過程中,靶基因堿基突變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馬魚基因組中,最終導致靶基因無法正常轉錄翻譯,達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們利用 CRIS
應用CRISPRCas9實現斑馬魚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術開發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這對于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斑馬魚具有養殖方便、繁殖周期短、產卵量大、胚
轉基因斑馬魚的構建
實驗概要本實驗對斑馬魚導入含 EGFP的質粒,觀察其在動物體內的表達情況,在斑馬魚體內,綠色熒光蛋白從原腸胚到出苗期均能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綠色熒光。主要試劑EGFP、綠色熒光蛋白基因、pEGFP-N2載體、E.coli主要設備試管、試管架、可調式微量加樣器、電泳儀、電泳槽、染色缸、42℃恒溫水浴箱
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斑馬魚這種原
斑馬魚
一、概述斑馬魚是生長在印度、巴基斯坦淡水河流中的一種硬骨魚(鯉魚),成年魚全身僅長4-5厘米,因全身橫向分布著一道一道褐色的斑馬線而得名。斑馬魚很容易在實驗室飼養,一般3個月就可以達到生殖成熟期,雌魚每次產卵200枚左右,一生可產卵數千枚,斑馬魚所產之卵經24小時即可胚胎發育成熟,仔魚期只有1個月。
定向基因編輯改寫斑馬魚的DNA
斑馬魚是基因研究中一種常用的模式生物。現在科學家可以對它們的基因組進行定向的編輯。 據Nature近日報導,在對脊椎動物和人類疾病的研究中,斑馬魚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它的卵是透明的,在體外孵化,它的繁殖周期很短,生長速度快,這些都意味著,很適合在生物生存的條件下對它的胚胎進行密切研究。而
斑馬魚一號染色體全基因成功敲除-有益于人類截肢再生治療
斑馬魚,因全身布滿多條藍色條紋似斑馬而得名。其基因和人類相似度達到87%,有“水中小白鼠”之稱。因為其具有繁殖力強、發育迅速等生物學特征,更加便于科學研究,已經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研究的新寵。 中國科學家在近日的關于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敲除計劃結題會暨第二屆全國斑馬魚PI大會上宣布,他們已在全球
水生生物所等公布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敲除研究成果
斑馬魚是開展生命科學、健康科學、環境科學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動物。在斑馬魚研究歷史上,歐美學者發起過幾次大規模的隨機誘變突變體庫,開展基于“從表型到基因型”的正向遺傳學篩選,奠定了斑馬魚作為國際公認模式動物的重要基礎。 隨著斑馬魚全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和CRISPR/Cas9等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成熟,規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 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 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 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 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 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 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
Dev-Cell:轉基因斑馬魚的彩色皮膚
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造成單個的皮膚細胞可以產生70種不同顏色的熒光。該研究發表在最近的《Developmental Cell》上。 該團隊并非是為了好玩才做成這樣五彩斑斕的斑馬魚,實際上,他們希望通過顏色標記來研究斑馬魚皮膚的愈合。利用顏色來標記細胞,可以讓斑馬魚皮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確認目標基因
Nature:系統解析斑馬魚參考基因組
斑馬魚(Zebrafish)是研究發育生物學的新興模式動物。斑馬魚由于具有飼育容易、胚胎透明、體外受精、突變種多、遺傳學工具成熟等諸多優點,近年來已成為研究脊椎動物發育與人類遺傳疾病的新興模式動物。 近日,英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斑馬魚出生就識數!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斑馬魚幼魚在孵化后96小時里可以識別不同數量的黑條,研究者表示這一發現表明數字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馬魚中是與生俱來的。相關研究3月24日發表于《通訊—生物學》。 過去的研究表明,人類新生兒和新孵化的孔雀魚、小雞(孵化時腦已經高度發育的物種)具有數學能力。但在此之前,人們對新生時處
斑馬魚顯微CT實驗
斑馬魚作為傳統的脊椎動物模型已經廣泛應用于人類疾病和胚胎發育過程的研究,斑馬魚全基因已經完全清楚,與人類基因組有85%同源性,這意味著在斑馬魚身上進行的實驗,其結果很多都適用于人類。斑馬魚與其他實驗常用動物相比,具有較高的繁殖率和生長速率,并且其胚胎發育過程是在體外進行的,科研人員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
斑馬魚基礎研究
近期,我們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獻獎勵申請,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編的注意,這2篇文章的內容都是斑馬魚研究相關的。我們都知道,斑馬魚是一種常見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針對斑馬魚的抗體卻非常少,我們不僅有一百多種斑馬魚抗體,而且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來進行定制生產。下面來看看這2篇文章吧。01標題:Sa
斑馬魚胚胎細胞的培養
成纖維細胞飼養層 原代培養 細胞系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通過用鏈酶蛋白酶除去絨毛膜、用添加成分的 FGF 培養液培養細胞和采用不同的胰蛋白酶消化
斑馬魚胚胎DNA的制備
材料和試劑1.????????蛋白酶K(羅氏03115836001)2.??????? 1M的Tris,pH值8.33.??????? 氯化鉀4.??????? 吐溫20(10%,EMD4 biosciences,655207)5.??????? NP40(10%,Merck,492018)設備1.
一個抑癌基因可抑制斑馬魚再生
總有一天,再生醫學會讓醫生能夠矯正先天性畸形,再生受損的手指,甚至修補一顆受損的心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將必須對付身體的抗癌安全系統。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人類基因,可能是這種權衡的一個關鍵介質,阻斷腫瘤和健康的再生。延伸閱讀:斑馬魚神經元助力人類出生
斑馬魚——CRISPR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新平臺
近日,來自美國NIH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利用CRISPR-CAS9技術靶向斑馬魚特定DNA序列進行基因功能探索和人類治病基因的發現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research。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進行斑馬魚基因靶
深受科學家的熱愛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
深受科學家的熱愛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
斑馬魚色素細胞如何形成條帶
一項研究發現,斑馬魚的特征條帶反映了這種動物的皮膚上的色素細胞的運動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盡管科研人員長久以來就注意到了數學模型可以準確地重現動物界的許多特征條帶和斑點,動物圖案背后的生物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解釋。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過程,Hiroaki Yamanaka 和Shigeru
斑馬魚人類疾病模型的構建
斑馬魚是唯一的經過大規模遺傳篩選的脊椎動物物種。許多斑馬魚的哺乳動物同源基因已經被克隆,并且發現有相似的功能,證實了斑馬魚作為人類疾病模型的可行性。通過Tol2轉座子技術、基因突變(插入誘變、ENU化學誘變)、基因敲除(TALEN,CRISPER)等技術,構建在特點靶點標記熒光蛋白的轉基因品系及
基因組學突破性成果:斑馬魚序列解析
人類發育,生理功能及疾病發生的過程涉及到成千上萬的基因和其變異體,但是大部分的基因和其變異體的功能依然是未知的。過去的20年里,斑馬魚逐漸成為研究人類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動物。在《自然》雜志網站發表的兩篇文章里1,2,報道了斑馬魚參考基因組序列和完成超過10,000個蛋白編碼基因的斷裂性突變體的鑒
從“1”開始實現“0”的突破大規模斑馬魚定向突變體庫建成記
斑馬魚,因全身布滿多條深藍色條紋似斑馬而得名。這種不起眼的生物,卻是撬動許多學科發展的基礎——其基因和人類基因相似度達87%,因此被應用在生命科學、健康科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與線蟲、果蠅、小鼠一樣,是常用的模式生物。 從2013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孟安明的號召下,國內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