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記者從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圍繞疫情防控中對高品質口罩的需求,北京市科委積極組織科研單位和企業加大口罩新材料技術攻關,加快成果落地應用,提升口罩的過濾性能和耐熱性能,并推動研發了新型可復用口罩。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許心超介紹,疫情期間,北京市科委組織北京時尚控股集團、北京化工大學等單位強化產學研深度合作,開展新型口罩研發和可重復利用民用口罩的研制工作。 時尚控股集團在口罩研制中發現,許多口罩的版型并不適合中國人的臉型,導致口罩佩戴起到的密封性、透氣性效果并不好。了解都這一情況后,北京市科委積極組織北京相關人臉識別企業通過中國人面部大數據分析,提供了9組典型三維面部結構。 針對優化口罩過濾效果,原材料、零部件供應不足等問題,北京市科委組織北京化工大學、中化北京橡膠院、北汽海納川公司等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開展工藝優化,提高了口罩過濾效率,并落實了材料供給保障等工作。 同時,從口罩的核心功能材料......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數與SARS接近,具有中等傳染能力,確屬可防可控的傳染病!”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教授在微信公眾號“DataCastle數據城堡”上連續發布研究結果,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戰“疫”建言獻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搭建平臺:用大數據預判疫情趨勢 該系列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數與SARS接近,具有中等傳染能力,確屬可防可控的傳染病!”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教授在微信公眾號“DataCastle數據城堡”上連續發布研究結果,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戰“疫”建言獻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搭建平臺:用大數據預判疫情趨勢 該系列研
2月27日,上海市科協舉行“抗疫情穩發展”科技政策在線解讀活動,這是科協企業“在線支援團”首場線上活動。主辦方采用視頻直播的形式,請政策制定方的專家“現身”,緊扣企業關心的穩企政策落地問題,遠程面授“機宜”。此次活動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指導辦公室主辦。首場活動特邀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力量不可或缺。如何讓高校院所沉淀的高價值專利盡快服務疫情防控,使科技發明和知識創新真正為“戰疫”服務,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3月24日,中關村管委會發布新一期“疫情防控高價值專利轉化項目路演活動”通知,即將于兩天后舉行的路演活動,將迎來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工業大學等多家
疫情防控阻擊戰突如其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 疫情當前擔使命,忠誠履職踐初心。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標準化戰線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兩手抓、兩手硬、雙勝
新型智能測溫設備,在機場、車站等大人流場所落地應用;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參與應急醫院信息系統及安全建設;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和基于國產CPU的醫療自助終端,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了便利;機器人、無人車,已廣泛用于藥品、物資的自動配送;消毒消殺產品,為市民防疫和出行安全提供了便利…… 這是3月25日中關
隨著各國對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的提高,確診人數有井噴態勢。今晚,全球累計確診罹患新冠病毒肺炎人數已突破50萬。 全球科學界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藥物研發和疫苗研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目前全球有42種候選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前的評估,有2種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實驗,已經是史上最快速度。 雖然疫苗被認為是預
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是一項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新技術。有關研究顯示,該技術對于篩選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具有獨特優勢。中和抗體是指當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時,由B淋巴細胞產生的某些抗體;該抗體能夠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細胞。 3月20日,來自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注:本文可能引起您的不快感受,請在繼續閱讀前三思! 分析測試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精密 儀器在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工業品品質等衣食住行,甚至航空航天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學又是一把雙刃劍。對科學成果的負向利用,會造
“這款無線電子聽診器非常實用,隔著防護服也能聽診,效果比普通聽診器還要好。” “防霧效果真心不錯,密閉性也很好,感覺眼前明亮了好多。” …… 連日來,隔離式無線電子聽診器2.0版、醫用防霧護目鏡等醫學裝備火遍了整個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試用后,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穿著隔離服不方便為病人聽診
這是人類與病毒的殊死較量,這是科學與時間的生死競賽。 “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高校、科研機構快速行動,在疫情可溯
鐘南山團隊開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肺炎一號方3天內獲廣東藥監局臨床應用研究應急審批;4個試點省份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 2月以來,各級衛生部門紛紛要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新冠肺炎“戰疫”,是否會成為中醫藥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 剛剛率醫療團隊進駐武漢江
編者按:2月23日,中國科協網收到《武漢科協人的“戰疫”日記》,共39篇。其中,一個個真切真情的工作生活片斷,記錄著一個月來武漢科協人歷經的“戰疫”洗禮。樸實無華、情感真摯的文字,反映了科協人在災難面前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頑強拼搏、日夜奮戰,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對黨、對人民高度負
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保障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面對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嚴重緊缺,各地各部門迅速組織企業復工達產、增產擴能,千方百計保障物資供給。 這是一條提振信心的“上揚曲線”——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只,是2月1日的12倍,醫用N95口罩日產量達到166萬只。醫用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干細胞能夠多向分化為組織細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細胞。此外,它還能夠分泌一些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調節提升機體的整體活力,例如促進血管生成及細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癥反應等。 當前,抗疫之戰到了攻堅階段,面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藥物研發顯然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干細胞能夠多向分化為組織細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細胞。此外,它還能夠分泌一些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調節提升機體的整體活力,例如促進血管生成及細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癥反應等。 當前,抗疫之戰到了攻堅階段,面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藥物研發顯然是
“我們愿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隨時聽候調遣,我們全體隊員都義無反顧!” 1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和所里的科研骨干一起,在“科技攻關請戰書”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群科研人員的誓言,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力量的許諾。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整個國家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加速
2月18日,記者從廣東國民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獲悉,由其管理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子基金廣東國民凱得科技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主導投資的中山博銳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博銳斯)發揮科研優勢攻關新技術,自主研制出高標準醫用防護服用的高透濕型熱塑性聚氨酯薄膜(TPU薄膜),有望助力一線醫護人
鄧寧說,清華大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下專門設置科研攻關工作小組,設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從診、治、防三個方面全面布局,聚焦疫苗、藥物、臨床診療技術、病毒傳播防控、應急決策等方向,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清華大學于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
人工智能是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冠疫情期間,一批人工智能產品,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智能語音機器人等,在抗疫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應對疫情,雖然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長遠來看這將是發
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白春禮來到中科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干細胞創新院”),調研應對新冠肺炎科技應急攻關專項工作開展情況。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參加調研。 白春禮一行深入到便攜快速檢測裝置研發實驗室,看望慰問戰“疫”科研攻關團隊,
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自湖北武漢爆發,短時間內傳染確認病例便達數萬例。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舉國上下防控疫情,抗擊“戰疫”牽動千萬人心。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和檢測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二、病毒傳播途徑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
重磅!OFweek生命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在線招商會即將線上啟幕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大科學、大數據、大產業、大健康”為城市發展定位。在成為示范區的多年以前,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就已被納入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六大未來產業的規劃之中,予以重點培育發展。在今年上半年抗擊新冠肺
2013年中國檢驗檢疫十大新聞 隨著201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飽含憧憬和希望的2014年已經向我們走來。 回首2013,一年中有太多的事情發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檢驗檢疫工作、全國檢驗檢疫系統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地檢驗檢疫部門轉變職能應對法檢目錄調整、口岸打響H7
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資金周轉緊張、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但來自中關村示范區的數百家企業在應對資金難題時,卻顯得比較從容。 4月9日,《中國科學報》從中關村管委會獲悉,自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相關機構推出企業“抗疫發展貸”以來,兩周時間里已發放貸款271筆貸款,累計發放貸款金額51.
“需要大量計算資源!” 1月24日除夕之夜,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羅海彬提出了緊急需求,中科曙光的工程師火速響應,組建了應急工作組,不眠不休協調計算資源,幫助該團隊開展藥物篩選作業。 這是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控股)旗下科技企業以科技力量支撐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在這
截至2月10日12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0例。在舉全國之力與新冠病毒抗爭之際,生態環境系統正全力筑牢另一道防線——加強監管,確保一線產生的大量醫療廢物(以下簡稱“醫廢”)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理處置。 那么,自“非典”以來,我國醫廢處理體系如何從捉襟見肘到日臻完善,現有醫廢
截至2月9日12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7000例。在舉全國之力與新冠病毒抗爭之際,生態環境部門正全力筑牢另一道防線——加強監管,確保一線產生的大量醫療廢物(以下簡稱“醫廢”)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理處置。 那么,自“非典”以來,我國醫廢處理體系如何從捉襟見肘到日臻完善,現有的醫廢
2月10日12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0例。在舉全國之力與新冠病毒抗爭之際,生態環境系統正全力筑牢另一道防線——加強監管,確保一線產生的大量醫療廢物(以下簡稱“醫廢”)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理處置。 那么,自“非典”以來,我國醫廢處理體系如何從捉襟見肘到日臻完善,現有醫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