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科協發布關于2020科技期刊項目的申報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意見》(簡稱《意見》),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0年工作計劃,從圖書編制和視頻制作、學術研究、交流研討、保障支撐四方面設立相關科技期刊項目課題,擬委托相關單位實施。現將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項目內容 (一)圖書編制和視頻制作 1.《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中英文版編印工作(項目編號:2020XFKJQK01) 項目內容:組建專家委員會、編寫委員會、編寫組,編制出版計劃,應有足夠的樣本量和詳實的數據,能夠取得一手材料,要有充分的數據統計和案例分析,結合當前形勢與熱點,研究探討科技期刊現狀和發展趨勢,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組織召開專家委員會會議,確定年度出版主題、整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完成全書編寫、翻譯及出版工作。 實施要求:具有圖書出版資質,具備完成研究所需的研究團隊、數據資源等條件,擁有成功出版......閱讀全文

    中國科技期刊出路何在?

      今年適逢學術期刊誕生350周年,從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創辦世界第一份學術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算起,全世界至今已有幾萬

    科技期刊打響誠信“保衛戰”

      我國的科技期刊超過5300種,占全國期刊總數的一半多。  用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程東紅的話說,“科技期刊是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員得到同行認可、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途徑”。  但近些年,科技期刊似乎成了學術不端的“眾矢之的”。  在浙江大學擔任校

    科技期刊不應重“外”輕“內”

      要真正提升我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僅僅靠一兩本刊物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我國科技期刊的體系。  雖然國際上有愛思維爾、斯普林格這樣的案例,但現階段,我們還不能把辦期刊看成是純粹的企業行為和商業行為,還需要從國家長遠戰略的角度去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和政策上的扶持,發揮我們的體制優勢,有效地進行追趕和超越。

    中國科技期刊的困境與出路

      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研發投入增長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學術期刊是我國當前科技界的一塊短板,我們國家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外,還要向國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費。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本刊

    中國科技期刊彰顯出巾幗力量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8月24日下午,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一個重要環節——第五屆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大賽決賽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48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編輯在主題辯論、現場答題、才藝展示等環節大放異彩。經歷全國網上答題海選、視頻展示等多輪競技,48位選手從近2000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晉級

    訪談: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道路

    安托萬·博奎特?戴維·施溫班克斯?李黨生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不久前發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國科技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已經攀升到9.417,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影響力

    優化評價勢在必行:中國科技期刊如何自強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專家、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    ?    ?    ?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瘧研究首篇論文就發表在中國本土科技刊物《科學通報》上    ?    ?    40年前

    我國科技期刊仍滯后于科研水平

      6月13日,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2016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簡稱JCR)。報告通過對引證數據、影響力衡量指標以及引文索引數據庫中數百萬的期刊被引及施引數據等可量化統計信息進行了客觀評價,以評估期刊在學術文獻中的地位。  據悉,該報告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同行評議期刊的評估資源

    科技期刊編輯應做好“科學守門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很少反問,為何在每個時代,“伯樂”都是“稀缺資源”?并非世無伯樂,而是做個伯樂需要過硬的德行。同樣,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一批“伯樂級”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只有他們的德行過硬,才能當好伯樂,為一流科技論文的面世當好“接生婆”。 近日有媒體報道

    科研聚焦: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