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或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截至4月23日23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過兩百萬,達到了2664262例,現有確診達到了1748245例。死亡病例超過18萬,達到186245例。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盡早進行檢測,不僅可以使感染者獲得及時治療,降低死亡風險,還能有效控制傳染源,通過隔離切斷傳播途徑。 什么是新冠病毒檢測? 現在大家在新聞中聽到的新冠病毒檢測,最為大眾熟悉的是目前用于確診的新冠核酸檢測。新冠核酸檢測是一種“進行時”檢測,通過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病毒基因組中特定的核酸序列,從而判斷被試者此刻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與核酸檢測不同,抗體檢測顯示的是哪些人曾被感染。新冠抗體檢測又被稱為血清學檢測,目的是檢測血液樣本中的抗體。人體感染病毒后,會產生IgM或IgG抗體。被感染初期,人體會迅......閱讀全文
鑒于昨天我提到自己去做抗體檢測,很多朋友產生疑問,什么是抗體,新冠抗體與新冠肺炎有什么關系?很多朋友在這次疫情中已經了解病毒核酸的概念,但還并不明白什么是新冠抗體,這里我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釋。 抗體 先看一句非醫學專業難以看懂的定義: 抗體是指血液和組織液中一組活性或化學結構相似的糖
2019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已有許多感染和死亡病例,截止2020年3月1日,累計確診超8萬人,死亡近三千例,但仍存在許多臨床疑似病例無法確診。既往COVID-19診斷依賴于qPCR核酸檢測,但是該方法顯示出較高的假陰性率和低敏感性(陽性檢出率僅為30%至50%),
兩種檢測方法各有利弊。核酸檢測的優點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適用,缺點在于從采樣到檢測環節較多,結果易被影響。抗體檢測十分靈敏,但存在窗口期,較為滯后。 昨日,北京11人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有10人完成流調。記者發現,其中3人在初次接受核酸檢測時出現陰性結果,但抗體檢出陽性。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這是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日前,王辰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指出,目前對新冠病毒的傳播與致病規律還遠未深入掌握。開展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是當前關鍵任務,急需落實。 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將有助于回答哪些科學問題?如何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核酸與抗體檢測顯示感染進程
合力戰“疫” 3月19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學計量團隊成功研制新型冠狀病毒人源IgG單克隆抗體標準物質兩種,并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批準為國家標準物質。此前該標準物質已通過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鑒定,將繼續緊急馳援戰“疫”一線。 新型冠狀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相比于第六版中,在診斷標準中關于確診病例的診斷有這么一條變動,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該指標可以將疑似病例確診為確診病例。 新
今天看到2005年1月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核心結論是: 針對SARS,對疑似患者血清標本進行N蛋白的檢測 , 比鑒定抗體更有意義,而且陽性率高。 如下圖,發病后1-5天,檢測N蛋白是陽性率最高的方法。 我想向各位專家請教的問題是: 1、這個結論可靠嗎? 2、對于COVID-19的病人,
近日鐘南山院士指出:增加對核酸檢測“假陰性”的補充,開展IgM/IgG抗體檢測。 核酸檢測雖然是目前新冠病毒肺炎的確診指標,但假陰性結果比較多檢出率僅30~50%,不少患者需進行多次檢測。 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目前已經有100多家企業快速宣布研制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不少企業是上市公司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南昌大學科研工作者堅守科研初心,心系戰“疫”一線,發揮人才、科技資源優勢,彰顯高校服務社會使命擔當。近日,由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何慶華研究員團隊、南昌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辛洪波教授團隊、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偉教授團隊以及佳賀斯(浙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將研究方向
檢測,對于疾病防控就具有重大意義。美國的新冠檢測,從開始每日檢測數十人到如今每日檢測近100萬人! 隨著檢測量不斷增長,檢測的技術也在快速進步,截止2020年8月6日,已經有168個分子檢測手段被美國FDA批準可以在緊急狀態下(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簡稱EUA
當下我國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展階段,該病毒感染主要會造成的新型的急性肺炎癥狀(WHO已將其名為NCOVID19),疫情已在全國范圍內肆虐超過20天,對我國民生健康和經濟造成極大影響。目前網上涌現多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文章,文章質量水平千差萬別
一、血液學檢查 病毒感染相關的血液學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血生化以及其他針對性的檢測項目,相關指標為臨床常用的病毒感染診斷指標,為疾病的輔助診斷提供依據。 1、血常規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
近期生物藥領域風起云涌,Venclexta、Atezolizumab等多個新型靶向藥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于生物藥開發的重要性。筆者在近期參加一些抗體/精準醫療峰會時發現產業界和市場都在關注著靶向藥物、特別是抗體藥方向的新型藥物種類。因此我們撰寫了《抗體藥物?遇見未來
當下我國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發展階段,該病毒感染主要會造成的新型的急性肺炎癥狀(WHO已將其名為NCOVID19),疫情已在全國范圍內肆虐超過20天,對我國民生健康和經濟造成極大影響。目前網上涌現多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文章,文章質量水平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