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旁路途徑溶血活性的測
原理兔紅細胞不經致敏可激活人補體旁路途徑,導致兔紅細胞溶解。在反應系統中加入乙二醇雙氨基四乙酸(ethyleneglycol-bis- aminotetracetate,EGTA)可和血漿Ca2+螯合,EGTA與Mg2+結合能力很弱,故經典途徑被封閉。根據兔紅細胞的溶血程度,可測定補體旁路途徑的總補體活性。2、所需主要試劑(1)兔紅細胞(rabbitredbloodcell,RRBC)懸液的制備 無菌采兔耳靜脈或心臟血,用阿氏液抗凝,分裝,4℃保存。可用1周左右。試驗時取一定量的RRBC,用EGTA-GVD2應用緩沖液洗滌3次,并用該緩沖液配制成3×108個/mL細胞懸液;(2)0.1mol/LEGTA-M溶液 EGTA 38.00g,MgCh·6f102 0.30g,NaOH約7.00g,溶于蒸餾水中,以1mol/LNaOH調節至pH7.5,加蒸餾水至1000mL;(3)0.03mol/LEGTA-GVB2 0.1mol/......閱讀全文
補體旁路途徑溶血活性的測
原理兔紅細胞不經致敏可激活人補體旁路途徑,導致兔紅細胞溶解。在反應系統中加入乙二醇雙氨基四乙酸(ethyleneglycol-bis- aminotetracetate,EGTA)可和血漿Ca2+螯合,EGTA與Mg2+結合能力很弱,故經典途徑被封閉。根據兔紅細胞的溶血程度,可測定補體旁路途徑的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正常值
本法測得的健康人正常值為50-100u/ml。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臨床意義
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清補體含量可以發生變化,因此臨床上觀察補體含量的動態變化,如總補體活性、補體個別成分特別是C3和C4量的變化等,對一些疾病的診斷、病因研究及預后判斷都有一定意義。但補體量的降低,并不一定就是免疫紊亂或免疫性疾病。現知缺血、凝固性壞死和中毒性壞死,可使組織釋放較多的蛋白分解酶,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的注意事項
(1)受檢血清必須新鮮,如放置室溫2h以上,會使補體活性下降。 (2)補體的溶血活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綿羊紅細胞濃度及致敏抗體的量等。當每一致敏紅細胞吸附的抗體分子低于100時,紅細胞溶解程度隨細胞濃度的增加而減少。當用高濃度抗體致敏時,溶血程度隨細胞的增加而增加。紅細胞濃度增加一倍,可使5
免疫學實驗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介紹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介紹: 本試驗阻斷補體傳統活化途徑,加入兔紅細胞使B因子活化,導致補體旁路激活,兔紅細胞遭受損傷而發生溶血。溶血率與補體旁路活性之間的關系類似CH50。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正常值: 本法測得的健康人正常值為50-100u/ml。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
補體旁路的概念
中文名稱補體旁路英文名稱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定 義不經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參與下,直接由C3b與激活物結合啟動補體酶促連鎖反應,產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和最終發生細胞溶解作用的補體活化途徑。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免疫(
補體旁路的概念
中文名稱補體旁路英文名稱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定 義不經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參與下,直接由C3b與激活物結合啟動補體酶促連鎖反應,產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和最終發生細胞溶解作用的補體活化途徑。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免疫(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介紹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介紹: 本試驗阻斷補體傳統活化途徑,加入兔紅細胞使B因子活化,導致補體旁路激活,兔紅細胞遭受損傷而發生溶血。溶血率與補體旁路活性之間的關系類似CH50。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正常值: 本法測得的健康人正常值為50-100u/ml。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臨床意義: 在許多病理情況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清補體含量可以發生變化,因此臨床上觀察補體含量的動態變化,如總補體活性、補體個別成分特別是C3和C4量的變化等,對一些疾病的診斷、病因研究及預后判斷都有一定意義。但補體量的降低,并不一定就是免疫紊亂或免疫性疾病。現知缺血、凝固性壞死和中毒性壞死,可使組織釋放較多的
血清補體旁路途徑活性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本法測得的健康人正常值為50-100u/ml。 臨床意義 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清補體含量可以發生變化,因此臨床上觀察補體含量的動態變化,如總補體活性、補體個別成分特別是C3和C4量的變化等,對一些疾病的診斷、病因研究及預后判斷都有一定意義。但補體量的降低,并不一定就是免疫紊亂或免疫
旁路途徑的概念
中文名稱旁路途徑英文名稱alternative pathway定 義物質代謝過程中,某一物質主要代謝通路以外的其他代謝途徑。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新陳代謝(二級學科)
補體激活途徑
①經典途徑是以結合抗原后的IgG或IgM類抗體為主要激活劑,補體C1~C9共11種成分全部參與了激活途徑。除了抗原抗體復合物外,還有許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徑,如非特異性凝集的Ig、細菌脂多糖、一些RNA腫瘤病毒、雙鏈DNA等。②替代途徑又稱旁路途徑。由病原微生物等細胞壁成分提供接觸面直接激活補體C3,然
旁路激活途徑與經典激活途徑不同之處
旁路激活途徑與經典激活途徑不同之處在于激活是越過了C1、C4、C2三種成分,直接激活C3繼而完成C5至C9各成分的連鎖反應,還在于激活物質并非抗原抗體復合物而是細菌的細胞壁成分—脂多糖,以及多糖、肽聚糖、磷壁酸和凝聚的IgA和IgG4等物質。旁路激活途徑在細菌性感染早期,尚未產生特異性抗體時,即可發
補體激活途徑介紹
補體激活途徑之一。指微生物或外源異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備解素參與下,形成C3轉化酶與C5轉化酶,最終形成攻膜復合物。
補體的活化途徑
1.經典途徑:以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C1q啟動激活,是抗體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的主要效應方式。2.MBL途徑:是甘露聚糖結合凝集素(MBL)結合至細菌啟動的途徑。其誘導物或激活劑是機體的炎癥反應急性期時相性蛋白產生的MBL和C反應蛋白等,后者與病原體結合而啟動繞過C1的MBL途徑。3.旁路途徑:是通過
什么是物質代謝的旁路途徑?
中文名稱旁路途徑英文名稱alternative pathway定 義物質代謝過程中,某一物質主要代謝通路以外的其他代謝途徑。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新陳代謝(二級學科)
補體激活途徑都有什么?
①經典途徑是以結合抗原后的IgG或IgM類抗體為主要激活劑,補體C1~C9共11種成分全部參與了激活途徑。除了抗原抗體復合物外,還有許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徑,如非特異性凝集的Ig、細菌脂多糖、一些RNA腫瘤病毒、雙鏈DNA等。②替代途徑又稱旁路途徑。由病原微生物等細胞壁成分提供接觸面直接激活補體C3,然
補體活化途徑分類介紹
補體活化途徑(activating pathway of complements),也稱作補體系統。補體的各成分為抗原抗體復合體以及其他成分,離子等相繼會合連鎖被活化,結果引起免疫細胞溶解(immune cytolysis)和免疫溶血(immune haemolysis),也就是細胞和細菌、紅血球等
什么是補體活化途徑?
補體活化途徑(activating pathway of complements),也稱作補體系統。補體的各成分為抗原抗體復合體以及其他成分,離子等相繼會合連鎖被活化,結果引起免疫細胞溶解(immune cytolysis)和免疫溶血(immune haemolysis),也就是細胞和細菌、紅血球等
補體經典激活途徑介紹
補體系統的經典激活途徑是由抗原-抗體復合物(即免疫復合物)結合C1q啟動補體激活的補體活化途徑。一般在感染后期發揮作用。經典激活途徑主要由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由C3轉化酶C4b2a與C5轉化酶C4b2a3b介導,經由一系列級聯放大反應激活補體系統,形成攻膜復合體,造成帶有抗原的細胞質膜溶解破裂,細
Cell重要論文:驅動癌癥的旁路途徑
結腸癌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疾病的風險因子多種多樣,包括老年和飲食等因素。科學家們希望找到大多數病例共有的一些至關重要的特征,利用它們來開辟新的治療。在幾乎所有病例中,結腸腫瘤的DNA均發生了與某一關鍵性的細胞內信號途徑相關的突變,從而導致了某些蛋白質累積,驅動細胞失控性生長。
補體系統的激活途徑
補體系統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狀態存在于血漿之中,當其被激活物質活化之后,才表現出各種生物學活性。補體系統的激活可以從C1開始;也可以越過C1、 C2、C4,從C3開始。前一種激活途徑稱為經典途徑(classical pathway)或替代途徑。“經典”,“傳統”只是意味著,人們早年從抗原體復合物激活
補體系統活化激活途徑
1.經典途徑: 經典途徑是以結合抗原后的IgG或IgM類抗體為主要激活劑,補體C1~C9共11種成分全部參與的激活途徑。除了抗原抗體復合物外,還有許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徑,如非特異性凝集的Ig、細菌脂多糖、一些RNA腫瘤病毒、雙鏈DNA.胰蛋白酶、纖溶酶、尿酸鹽結晶、C-反應蛋白等。經典活化途徑可人為地
補體系統的活化激活途徑
補體系統的活化激活途徑:補體系統的各組分在體液中通常以非活性狀態、類似酶原的形式存在,當受到一定因素激活,才表現出生物活性。補體的激活途徑主要有兩種,即經典途徑和替代途徑,此外尚有MBL(甘露糖結合凝集素)途徑。經典途徑和替代途徑兩種途徑的啟動過程不一致,但經典途徑的激活可以導致替代途徑的活化,反之
補體的激活途徑分別有什么?
①經典途徑是以結合抗原后的IgG或IgM類抗體為主要激活劑,補體C1~C9共11種成分全部參與了激活途徑。除了抗原抗體復合物外,還有許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徑,如非特異性凝集的Ig、細菌脂多糖、一些RNA腫瘤病毒、雙鏈DNA等。②替代途徑又稱旁路途徑。由病原微生物等細胞壁成分提供接觸面直接激活補體C3,然
補體激活途徑的主要異同點
補體兩條激活途徑:、一是經典途徑,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1和補體4、2,形成補體3轉化酶,然后是補體5、6、7、8、9的激活,最后導致靶細胞溶解。 二是補體3傍路途徑,是細菌的內毒素和其它有關因子,直接激活補體3,再是補體5、6、7、8、9的激活,最后導致靶細胞溶解。 不同點是路徑不一樣,傍路途徑可
關于補體系統的激活途徑說明
補體系統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狀態存在于血漿之中,當其被激活物質活化之后,才表現出各種生物學活性。補體系統的激活可以從C1開始;也可以越過C1、 C2、C4,從C3開始。前一種激活途徑稱為經典途徑(classical pathway)或替代途徑。“經典”,“傳統”只是意味著,人們早年從抗原體復合物激活
補體系統的活化激活途徑生化檢驗
補體系統的活化激活途徑:補體系統的各組分在體液中通常以非活性狀態、類似酶原的形式存在,當受到一定因素激活,才表現出生物活性。補體的激活途徑主要有兩種,即經典途徑和替代途徑,此外尚有MBL(甘露糖結合凝集素)途徑。經典途徑和替代途徑兩種途徑的啟動過程不一致,但經典途徑的激活可以導致替代途徑的活化,反之
補體成分的含量、理化特性以及活化途徑
一、補體成分的含量與理化特性(一)補體成分的含量 補體大多為糖蛋白,屬于β球蛋白,Clq、C8等為γ球蛋白,Cls、C9為α球蛋白。正常血清中補體各組分含量相差較大,其中C3含量最高。(二)補體的理化特性 補體的性質不穩定,易受各種理化因素的影響,加熱、紫外線照射、機械振蕩、酸堿和酒精等因素
概述致密物沉積病的發病機制
盡管DDD形態學上與MPGN有相似之處,但在發病機制上卻有著本質的差異。Ⅰ型和Ⅲ型MPGN主要為免疫復合物介導的疾病,與之相反,DDD多與免疫復合物無關,而是由于體內存在補體活化調節異常,觸發補體系統功能紊亂的因素包括C3腎炎因子,H因子等。 1. C3腎炎因子(C3NeF) 正常時,體內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