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的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專家組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實現連續4年平均畝產超過1100千克。 專家組選取了3個地塊,同時進行收割、脫粒,匯總后按照高產創建產量公式計算,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 專家組成員、云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楊從黨認為,蒙自市“超優千號”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攻關樣板連續4年平均畝產突破1100千克,這是世界上少有的高產典型。這些高產樣板是科技人員合理應用栽培技術,利用環境優勢,充分發揮品種高產特性創造出來的,是可以重演的。通過高產樣板的創建,可以培訓科技人員,帶動周邊農戶,提高當地水稻生產水平。 近年來,蒙自市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合作,引進了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進行高產攻關試驗示范項目。過去的三年,水稻產量不斷增加,去年取得了畝產1138.2千克的好成績。 項目技術負責......閱讀全文
超級稻風暴眼中的袁隆平:埋頭攻關水稻“核武器”半年走遍大遍大半個中國 從今年4月9日,“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一事被披露開始,關于“超級稻”的各種討論至今未絕。10月9日,袁隆平在《環球時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無疑為超級稻討論又添了一把火。在不同地方,袁隆平表
4月9日,“超級稻”在互聯網上又火了一把。伴隨《隆平超級稻減產絕收被下逐客令》成為各大網站、朋友圈轉載的頭條與熱點,半年前發生的安徽萬畝超級稻減產絕收事件,再度引發超級稻有多“超級”的熱議。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袁隆平團隊與超級稻領域諸多專家,正在海南,舉行“第五期超級稻觀摩培訓會”。 超級稻
袁隆平(右三)在湖南省超級稻試驗田查看稻穗。 “超級稻每公頃產量16噸的目標原計劃在2018年實現,但我們爭取明年就突破!”“馬上就是羊年,我們的超級稻就是領頭羊。”談起自己的羊年愿望,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說的還是他心愛的水稻。這位已經84歲的老人,在海南剛剛做完育種,2月8日晚上又趕到北京開會。在
袁隆平接受專訪時重申:超級稻絕對不含轉基因。圖為袁隆平在察看超級稻的長勢。 昨日(9月28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就公眾關心的轉基因食品、耕地保護、糧食安全以及超級稻在全世界的推廣等問題進行了闡釋。 水稻不打農藥不能存活 記者:畝產900公斤的超
近日,一篇“請暫時遺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轉發并引起很多人的討論。這篇名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以下簡稱《遺忘》)的文章,呼吁民眾多關注水稻育種領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國內大規模種植的水稻品種、雜交水稻的發現過程等資料,也被一些人認為文
19年來,超級稻試驗產量高歌猛進,中國稻谷總產量和單產卻未見顯著提高。2013年,中國實際水稻平均畝產量僅為447.8公斤,與1000公斤的試驗水平相去甚遠。 隆平高科的超級稻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再度引發農業界對“重產量不重質量”的反思。 超級稻的提法最早源于日本,然而日本發展超級稻是為了
11月17日上午,“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河南農業大學作報告,引發校園旋風。講座之前求門票,講座現場求指點,講座結束求合影。同學們蜂擁而至各種圍追各種求,冒著被擠成相片的風險希望能跟“袁爺爺”親密接觸一回,高舉手機拍照,根本停不下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火爆 袁隆平要
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大院內,幾位科研人員在采集水稻光合作用的數據。 猝不及防——“老實說,攻關900公斤的消息,本不想這么快報出來。” 袁隆平秘書辛業蕓向記者坦言,實在是“關注度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離農業部驗收還有3天,有媒體播出將沖刺900公斤,各地記者接踵而至,辛業蕓壓力
記者從10月23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展示交易會上獲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將在廣西百色建10萬畝超級稻制種基地。 本次袁隆平親自率領超級稻科研團隊前來百色出席交易會開幕式,實地考察交易活動,還在當天下午舉行的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給廣西區內外專家、東盟
近日,“超優千號”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在海南省三亞市海棠區基地實施的百畝示范項目,經專家實地驗收平均畝產達到941.79公斤,創造了我國海南水稻最高紀錄。 對我國第五期超級稻的這一驗收結果,項目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態度是“滿意卻不滿足”。他表示:“‘高產更高產’是育種永恒的主題。”
記者從廣西桂林市灌陽縣農業部門獲悉,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8月22日組織科研、教學、推廣、統計等專家,對灌陽縣袁隆平超級稻第四期攻關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顯示,這個示范片今年最高畝產達911.27公斤,平均畝產達879.9公斤。 專家組出具的《2013年廣西超級稻超高產攻關技術(灌陽)驗
11月26日,在株洲召開的2016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上,株洲宣告:要打造中國軌道交通城,打造全球最大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世界頂級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和制造中心。2020年,力爭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達兩千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長沙,湖南省政府新聞辦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2016年超級稻高產攻關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閻冬)“雜交水稻發展至今,我們要調整育種戰略,高產優質并行,以推廣大眾化平價優質米作為目標。”近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接受新華網采訪時如是說。 自上世紀60年代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團隊不斷科研攻關,從大面積推廣“
“今年,我們計劃在湖南省53個縣市區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面積1200萬畝。”6日,在湖南省株洲市攸縣召開的“湖南省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早稻現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 “種三產四”豐產工程2007年開始實施,即運用超級雜交稻技術成果,以3畝耕地,產出常規技術種植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表達了自己的一個新愿望:那就是通過大力推廣超級稻種植,幫助湖南省早日實現增產6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的任務。 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劃,到2020年我國要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其中湖南省承擔的任務是增產6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 袁隆平說,湖南省推
“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可以研究雜交小麥,利用雜交小麥優勢攻關。”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17日在河南農大的一場學術報告中提出一個這樣的建議。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非常關注小麥。他說河南是糧食大省,小麥平均畝產已超過400公斤,很不錯。 袁隆平介紹,現在國內部分地區已經開
原標題 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技術”再創新紀錄 年畝產達1537.78公斤 新華社廣州11月19日電(記者吳濤、毛鑫)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后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
日前,有媒體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稱,自己正在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上面來,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他還認為轉基因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1月3日,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鄧啟云表示,由
“袁院士,我謹代表所有學生,在這個特別日子里,表達我們對先生的敬意。”9月12日,在長沙舉行的“中國超級稻二十周年暨第二屆袁創超級稻論壇”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頒發“金果獎”。第32個教師節剛過,這是袁隆平首次獲得由學生頒發的獎項。 一篇宏文 開宗
“這是我的‘核武器’。”7月3日上午九點,剛剛吃過早飯的袁隆平院士領著湖南糧油健康生態行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自己位于湖南省農科院附近的畝產1000公斤攻關試驗田邊,查看“超優千號”的長勢,“你們可以觀察一下,這兩片稻田有什么不同。” 在袁隆平的核武器“超優千號”旁邊,種著“Y兩優900”,后
“雜交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我們是采用常規技術、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水稻產量。”24日,針對有媒體關于“雜交稻是否為轉基因水稻”的疑問,“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回應稱。 自上世紀60年代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團隊不斷科研攻關,實現了雜交水稻研究從三系、兩系再到第一、二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湖南省農科院發布了袁隆平最新研制的“Y兩優2號”超級稻,畝產達到926.6公斤。如此高產,有人質疑超級稻是否含轉基因? 袁隆平回應說:我們的超級稻絕對不含轉基因。目前轉基因有抗蟲抗病的,來自細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會怎么樣?又不能由人試吃,只能用小白鼠來做實
袁隆平87歲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間。他最近一次出席公開場合是4月12日,三亞的首屆國際水稻論壇。他是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及主席。 論壇上,袁隆平介紹了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進展。他稱,今年超級雜交水稻正在向畝產113 4公斤(即每公頃17噸)攻關,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產更高產,依舊是他所追求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近日有消息說,袁隆平的第四期“超級稻”2014年畝產超過了1000公斤。要知道,在1958年,全國水稻最高畝產只有400公斤左右,直到2000年,袁隆平“超級稻”第一期試驗的目標產量也不過700公斤。短短十幾年,“超級稻”單產連續刷新紀錄,為這個尚未消除饑饉的世界帶來希望,這是中國人運用科技手
“衡陽是農業大市,農業基礎不錯,糧食的產量、品種和質量在全國有較大影響。”8月28日至29日,省政協副主席、衡陽市院士專家學術交流促進會名譽主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程來到衡陽,考察第4期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片項目時這樣說。 當前,衡陽市力促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衡
“今年氣候條件不太好,陰雨天多,稻瘟病高發。但超級稻四大攻關總體情況不錯。”2日在長沙召開的湖南省超級稻高產攻關與示范年度總結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 今年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領銜下,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及“三分田養活一個人”
82歲高齡的袁隆平,自稱是“80后”。他說,等自己成了“90后”時,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3月4日晚,全國政協委員駐地——北京國際飯店,袁隆平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專訪。在鋪著地毯的套間里,“80后”袁隆平光著腳,撲在一桌子的文件和資料里,手舞足蹈地講起了超級
9月15日,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在創造1000公斤畝產紀錄的第四期超級稻品種“Y 兩優900”種植基地。 “萬畝絕收”風波后 超級稻遭遇新挑戰 “超級稻”說法會被廢止嗎 “超級稻品種”萬畝絕收、盲目追求超高產目標,高水高肥不環保、增量不增產、米質口感差……自1996年農業
近日,“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通過早造測產驗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選育的超級稻新組合實割平均畝產達到832.1公斤(干谷),刷新了雙季早稻產量世界紀錄。 該項目自2015年啟動,由廣東省農業廳組織,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華南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