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2年北京干細胞論壇——干細胞技術和臨床轉化研討會在北京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論壇由北京干細胞庫、華東干細胞庫、南方干細胞庫、中國科學院干細胞庫聯合主辦,北京干細胞庫主任周琪研究員擔任主席。 ......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月14日,2016生物樣本庫與臨床研究論壇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召開,本次會議聚焦國內生物樣本庫建設現狀、樣本庫存儲、大數據與疾病、質控及管理、協同與臨床應用、健康管理、臨床研究應用等熱門話題,邀請了來自醫院臨床、高校和科研院所、制藥企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就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2015年9月14-15日,以楓林論壇冠名的第五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及精準醫療國際研討會(Annual Biobank China)暨第四屆北京重大疾病臨床資源庫標準化建設國際會議暨第一屆中國細胞資源儲存與應用論壇在上海美蘭湖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ABC 2015會議圍繞國際上生物醫藥的熱點領域
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在我國尚處臨床研究階段。 然而,伴隨著商業資本的紛紛介入,從干細胞的獲取、制備、生產到醫院的治療,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每個環節的盈利,最終只得由“獻身研究”的患者埋單。 引子 8月的一個周末,張明亮(化名)從北京天壇醫院匆匆趕往幾十公里外的昌平區上
“第四屆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5月16日在京召開。“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籌委會秘書長、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中國代表處時占祥博士在會上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29家各類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平臺機構,為加快我國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奠定了必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北京市批準設立了我國第一家以圍產干細胞為主攻研發方向的工程實驗室,即“圍產干細胞北京市工程實驗室”。這是一家由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的直轄市級企業工程實驗室。 圍產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特殊用途?中國在這一領域處于什么水平?這些問題為公
韓忠朝在2016 國際干細胞醫學轉化與智慧健康產業研討會上。 5月27日,2016 國際干細胞醫學轉化與智慧健康產業研討會在江西省上饒市召開。國務院僑辦經濟科技司副司長于建明、江西省及上饒市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法國技術科學院院士布魯
9月13日,為期2天的第三屆北京干細胞論壇在北京亞奧國際酒店召開。本次論壇由北京干細胞庫、華東干細胞庫、南方干細胞庫、中國科學院干細胞庫聯合主辦,北京干細胞庫主任周琪研究員擔任主席。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領導出席開幕式并作了講話。 第三屆干細胞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廣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令人矚目的是,《計劃》對提高臨床試驗水平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計劃,其中包括: 提高臨床研究與試驗水平。進一步加快國家及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切實發揮其對臨床研究的帶動引領作用。采取
2015年11月13日,兩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單發布,共計61名杰出科學家入選此次院士榜單。其中,備受生物界矚目的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名單也新鮮出爐,從30位候選名單中歷經“終選”機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學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來自于中國科學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來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由實驗室自動化與篩選協會(SLAS)主辦的“SLAS2012亞洲會展”將于2012年6月19至21日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舉行,大會將圍繞實驗技術創新推動藥物及生命科學研究為主題展開。本屆大會預計吸引約350名參會者及50家參展企業出席,致力于匯集行業從業人士,包括但
11月22日,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干細胞生物學分會主辦、中科院干細胞與再生創新研究院承辦的《干細胞通用要求》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的《干細胞通用要求》是中國首個干細胞通用標準。 根據其增殖、分化能力和功能類型,干細胞可以分成多個種類,如胚胎干細胞、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等,其中間充質干
“生物銀行”的中國之路 生物樣本庫又稱為"生物銀行",它的存儲品不是錢,是組織、血液、細胞、DNA等生物樣本以及與其相關的臨床資料及其質量控制信息管理與應用系統。但生物樣本庫不僅具備存儲功能,更主要的含義是資源的應用和共享,利用其龐大和詳細的樣本數據,為人類健康服務。它不僅是各
4月6日,博雅控股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博士出席“2017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生命科技與健康產業未來發展展望”,并在細胞治療專題研討會上,作《細胞治療技術——下一個未來醫學浪潮》專題講演。 “在過去的80年里,藥物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小分子藥物時代發展到大分子藥物發展時代,再到過去5年來涌
8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一名骨關節炎患者在歷經為期 7個月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已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據悉,這是江蘇大學附屬醫院與博雅干細胞合作實施的全國首例應用胎盤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是胎盤干細胞技術在骨關節炎領域的全新突破。 證實:胎盤干細胞可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骨關節炎
2019年冠狀病毒(縮寫為“ COVID-19”)是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新型病毒,可以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引起威脅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肺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最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現已在全球多個地區被發現。鑒于此種病毒傳播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應急委員會已于2020年1月30日
“轉化醫學研究,不僅是推動中國醫改進程的重要具體措施,也是解決‘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主要技術保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說。 2012年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日前在滬舉行,樊代明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我國轉化醫學研究的進展情況。 樊代明介紹,轉化醫學研究,是從臨床和
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兩項干細胞研究成果——“哺乳動物多能性干細胞的建立與調控機制研究”和“成體干細胞救治放射損傷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分別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的干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首次同膺國家科技獎。這不僅再一次將人們的眼球聚焦到干細胞
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兩項干細胞研究成果——“哺乳動物多能性干細胞的建立與調控機制研究”和“成體干細胞救治放射損傷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分別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的干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首次同膺國家科技獎。這不僅再一次將人們的眼球聚焦到干細胞
生物樣本庫定義及種類生物樣本庫又稱生物銀行(Biobank),是按需標準化收集、儲存、處理和/或發放生物樣本的實體機構。生物樣本庫涉及的樣本類型及相關信息主要包括:健康和疾病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如:人體器官組織、全血、血漿、血清、生物體液等;經處理的生物樣本(DNA、
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是孵化醫藥企業和加快成果轉化的搖籃,是“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簡稱專項)的重點任務。山東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專項的戰略性機遇,按照“多點布局、集成優勢、結盟發展、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以基地建設項目為引擎,以濟南、濰坊、煙臺三市為重點,輻射帶動淄博、菏澤兩市共同發展,構建起具有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中國上海的研究人員在世界上率先利用一種經過改進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第一批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改進的技術培育出遺傳上相同的靈長類動物群體,以便提供更好的癌癥等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那么近年來體細胞研究領域還有哪些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集成了生物學、獸醫學、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為研究對象,產生實驗動物資源、動物模型資源、動物實驗技術、生物信息和動物實驗設備等,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食品、農業、環境、航空航天等相關學科發展提供系統性生物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2月20日,第二屆北京亦莊生物學術年會暨生物制藥分析技術論壇在北京亦莊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北京中航環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美中生物醫藥協會協辦。會議旨在聚焦生物分析技術在藥物研發與質量控制領域的應用,展示新技術、新進展、新經驗、為國內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利用微電子、微機械、物理化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將生命科學研究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連續化
2012年12月13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以及華大基因共同主辦的“深圳國際生物科技創新論壇暨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開幕。本次展會以“生物產業鏈上的高成長機會”為主題,旨在深入探討以生物基因資源為源頭、以生物科技創新為牽引,貫穿從科學研究到技術創新到產業發展的生物領域全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