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編寫的“中關村指數2020”發布。數據顯示,中關村指數穩步提升,近五年來年均提高17.2。中關村示范區科技創新環境、輻射帶動能力均顯著提升。 據悉,為了客觀、全面評價中關村示范區的發展,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連續13年開展中關村指數研究,通過指數形式反映中關村示范區發展的新動態、新特點、新趨勢。中關村指數指標體系設置了創新引領、雙創生態、高質量發展、開放協同、宜居宜業5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該指數以2013年為基期,基期數為100,被譽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達到222.4,近五年年均提高17.2。其中,雙創生態指數為375.9,位居第一,“十三五”期間年均提升27.9;創新引領指數增勢強勁,達258.0,“十三五”期間年均提高31.8;高質量發展指數和開放協同指數快速增長,分別為180.2和178.7,“十......閱讀全文
在21日舉行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中關村專場活動”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3家第三方智庫機構聯合發布了“中關村指數2015”。研究者認為,中關村已率先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 “中關村指數2015”從創新環境、創新能力、產業發展
9月11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2020中關村論壇相關情況。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會上介紹,今年中關村論壇將新設技術交易板塊,前期搭建的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將作為論壇技術交易活動的支撐平臺。 翟立新介紹,論壇期間,將發起組建國際技術交易聯盟,
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聯席主席薛瀾教授出席指數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薛瀾解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中關村論壇組委會供圖 薛
9月17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北京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開幕。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400多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150多位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40多位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相聚中關村論壇。2020中關村論壇現場 鄭金武攝 在開幕式暨全體會議現場,十多
2月16日,科技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北京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和《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成立了由國務院領導任組長的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組織保障。 “一南一北”兩大科技創新中心正在成為
毛二可,年逾八旬;田剛印,“80后”…… 一位是搞了一輩子科研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帶領所在研究所部分研究成員創辦公司,從事雷達系統、空天遙感等領域的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制造。 一位是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即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創業,研制出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所創辦的公司,如今已成為無
來自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經濟運行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發展結構不斷優化,企業創新創業保持活躍,“641”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為首都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發揮了重要的引擎支撐作用。 結構優化推動重點產業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高新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歷經近30年的建設,國家高新區已步入“三次創業”階段。作為中國創新密集區域的典型代表和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中樞,其發展歷
在昨天的河北團開放日中,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還是要靠改革和創新。在三地政策區域合一上目前已有所突破,北京的手機號到河北打電話現在已經沒有漫游費。河北省省委書記周本順介紹,反腐方面,2014年河北巡視發現的問題是2013年的3.6倍,查處的省管干部貪腐案件則超出了前10年的總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在論壇上指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37個重點城市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帶動形成全國知識產權運營良好生態。中關村彰顯了創新基因和首創精神,發布了首個知識產權質押項目集中投保“中關村模式”,成立了首個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
政府部門擁有大量高價值密度的數據,北京市科委也在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數據資源。在前期論證的基礎上,市科委于今年4月10日召開了“首都科技大數據平臺”的方案征集發布會,提出大數據時代的創新資源共享,從開放政府科技數據資源開始,希望社會廣泛參與、提供方案,成熟一個,上線一個,并面向市場運行一個
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征集梳理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板塊活動;200多個國內科創項目首次面向社會亮相……9月17日至20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 這是一場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論壇集全球智力研判科技創新動能,各創新主體“亮家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既是北京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承擔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截至2018年底,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北京主導和參與的占6項。北京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0.5%,輻射京外作用增長明顯…… 為北京
中關村企業法人中,“80”、“90”后創業者占比超過半數,創業者年輕化成為趨勢。北京市統計局昨天公布《2017年度北京市雙創統計監測報告》,稱2017年北京市雙創整體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雙創綜合指數為111.4,較2016年提高11.4個點。其中,雙創資源指數達到121
前 言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首科院”)連續5年開展“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以下簡稱“首科指數”)研究,近三年更是緊緊圍繞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定位,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通過“大數據、新數
5月24日,中國首家“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在貴州貴陽成立。這是北京和貴陽繼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之后,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是根據貴州省發展大數據的總體部署設計,依托貴州大學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組建和運行,是一個跨學科、專業
5月24日,中國首家“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在貴州貴陽成立。這是北京和貴陽繼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之后,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是根據貴州省發展大數據的總體部署設計,依托貴州大學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組建和運行,是一個跨學科、專業性
去年,隨著20家國家級大院大所落戶天津,天津國家級院所和高水平研發分支機構總數已超過170家,其中來自北京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記者從天津市科技局獲悉,2019年,天津將著力構建中科院創新資源聚集區,繼續引進大院大所,同時主動服務河北省特別是雄安新區建設,持續推進三地創新資源共享。 大院大所是京
2月13日,北京市科委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行媒體通氣會,發布“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4”。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建單位、理事單位和承建單位的代表,研究團隊的代表,以及來自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臺、科技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等20余家媒體參加會議。 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
《生物技術-2007——第21版全球生物產業研究報告》(Biotech 2007——21st annual report on the industry)詳細地描繪了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全景圖,對目前的熱點領域和焦點問題進行了詳實的分析和闡述,是生物技術從業人士和機構審
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廣東、河北、湖北、遼寧、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論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將“課堂”搬到紅墻外,在中關村“頂層設計”推動創新驅
大會主題: 生命組學與精準醫學,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 精準醫學在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的前沿進展 精準醫學在腫瘤精準檢測領域的前沿進展 精準醫學在微生物快速檢測領域的前沿進展 創業投資助力精準醫學發展 基本信息: 會議報到:2015年12月11日全天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深度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院市座談會舉行,北京市相關部門與中科院無縫對接。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下“快進鍵”,相關活動密集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讓生產力發揮實效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這“最后一公里”走起來卻并不平坦,充滿著路障與坎坷。 近年來,為打破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讓“高冷”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深閨”,讓科研“青蘋果”變為產業“紅蘋果”,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規
2月28日,來自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多位專家,對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毅新博創)的進行成果鑒定。 專家們一致認為,Clin-ToF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項裝置和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高通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讓生產力發揮實效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這“最后一公里”走起來卻并不平坦,充滿著路障與坎坷。 近年來,為打破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讓“高冷”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深閨”,讓科研“青蘋果”變為產業“紅蘋果”,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政策、
大會介紹 中國版精準醫療論證已完成,“十三五”規劃啟動,為全面落實國家科技部精準醫學發展規劃,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指導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以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生命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04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項目(包 1 至包 20)中標公告正式公布。 此次項目采購 1087 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的建設及其三年運維服務、531 個已建水站的三年運維服務、135 個國家已建水站的儀器設備填平
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在省委中心組學習讀書會上強調:“要通過擴大開放,倒逼改革,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我們要適應新常態和貴州發展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建設全面小康新階段的新要求,積極搶抓中央把內陸開放作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最大潛力、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動力的重大機遇,深化體制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0月14日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5監管能力建設項目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新建及更新擴展項目中標公告發出,北京尚洋東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晟德瑞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天地環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