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醫生需要一個AI助手
在醫療界,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但過去病理醫生只是每天重復著一樣的工作,即透過各種倍數顯微鏡的目鏡觀察分析組織切片樣本,同時記下他們的發現。在如今癌癥高發的背景下,提升病理醫生的工作效率刻不容緩。昨日,一個專注于做AI人工智能+病理精準診斷的項目出現在2017中國臺州“和合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杭州分賽區的初賽上,并成功入圍總決賽。 據微瞰智能聯合創始人徐豐介紹,他們是一家來自上海,專門做組織病理與分子分型定量分析的公司,旨在為病理行業提供數字病理診斷系統,輔助醫生診斷,以提高準確率和效率。 病理醫生雖然不直面病人,但他們對疾病病因、發病機制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改變的研究與分析是疾病診斷的重要標準。徐豐告訴記者,“目前微瞰智能提供的算法可應用于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肝癌、食道癌、前列腺癌等常見高發癌種的輔助診斷。”與此同時,團隊還會根據醫院不同的需求而其提供不同癌種的整體解決方案。 微瞰智能自主研發......閱讀全文
病理醫生需要一個AI助手
在醫療界,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但過去病理醫生只是每天重復著一樣的工作,即透過各種倍數顯微鏡的目鏡觀察分析組織切片樣本,同時記下他們的發現。在如今癌癥高發的背景下,提升病理醫生的工作效率刻不容緩。昨日,一個專注于做AI人工智能+病理精準診斷的項目出現在2017中國臺州“和合杯”科技創新
ChatGPT之父:需要建立一個AI監管機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79.shtm 當AI監管成為全球越來越受關注的焦點議題之時,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最新的訪談中表示,可以建立一個類似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AI機構,讓每個人都
Zocdoc-CEO:為了配合-AI,醫生未來需要像演員一樣
Zocdoc首席執行官Oliver Kharraz期望機器學習能夠實現許多臨床功能。對于醫生來說,這意味著情商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CNBC報道,周四,Kharraz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會議上接受采訪時說:”未來的醫生接受的培訓將類似于演員。Zocdoc基于網絡的軟件可以讓消費者進行
“有知識、有記憶”的AI助手上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94.shtm
助手還是對手?AI工具將如何改變數學領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50.shtm 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人們對聊天機器人的興趣如野火般蔓延,數學家們開始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幫助他們完成工作。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在2月17日的報道中指出,機器學習等AI工
1打5,谷歌AI完勝臨床醫生
開年第一天,全球知名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以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而享譽全球!于2014年被Google收購)傳來最新戰果:他們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an AI system for breast cancer
醫聯推出國內首款AI醫生medGPT
2023年4月28日,中國領先的互聯網醫院醫聯宣布成功研制國內首款大模型驅動的AI醫生——medGPT,該產品目前已進入內部測試階段,并計劃于今年5月份正式發布。醫聯medGPT目前已經擁有近3000種疾病的首診能力,覆蓋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12歲兒科疾病。醫聯medGPT采用大
當AI成為看病拿藥的醫生,你怕了嗎?
北京市衛健委日前牽頭組織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該辦法,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近年來,人工智能不斷發展,除了Chat.GPT外,AI似乎在藥物研發、影像分析、病歷
安徽醫療版“人機大戰”-醫生“機器人”比賽識別超聲影像
“89名醫生提交了答題,平均準確率80%,機器答錯5題,準確率83%,機器的準確率高于醫生的平均分。但是第一名是醫生,只答錯了一題,準確率超過96%。”12月2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辦“發現共同語言——乳腺臨床超聲高端研討會”。研討會現場,來自我省的89名超聲醫生與AI(人工智能)展開了
路透社推AI新聞助手-近期入駐全球新聞編輯室
近日,據網易智能報道,路透社正致力于構建一款人工智能工具,以幫助新聞記者分析數據、提出故事構想,甚至撰寫一部分內容。其目的并不是取代記者,而是以電子數據科學家兼文案撰寫助理的身份出現,旨在豐富新聞內容。這款名為Lynx Insight的人工智能工具已經被幾十位新聞記者所試用,并將在路透社各個新聞
廣東醫院研發慢性鼻竇炎“AI醫生”-惠及基層診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29.shtm
-一個神經內科醫生眼中的ALS
最近“冰桶挑戰”在網上大熱,這使得人們關注到一個神經內科的罕見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pnic lateral sclerosis,ALS),這令作為一個從事神經內科醫生來說感到十分的欣慰。自2006年至今,在過去8年的時間里,我們共接診治療了125位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患者,這個
回歸學術熱,大學迎來一個又一個AI界“大牛”
螞蟻金服原副總裁、AI團隊負責人漆遠已于近日離職,出任復旦大學「浩清」教授,復旦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將從事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應用。 那個支付寶背后的AI大牛,重返學術界了! 近日,前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AI首席科學家,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負責人,達摩院金融智
人工智能沃森可提供9種腫瘤治療方案-業內:不能替代醫生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把患者的檢測結果輸入電腦,十幾秒鐘就會有一套治療方案,這是近一兩年來,醫療人工智能探索的方向。從去年到今天,醫療AI逐漸走近大家的生活,走向實際應用階段。昨天,沃森(watson)腫瘤智能會診中心在南京多家醫院啟用,腫瘤患者在不同醫院就診,都可以獲得來自這個系統給出
3分鐘完成!騰訊AI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
中國約有300萬帕金森病患者,5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約為1%。然而早期發病的癥狀并不明顯,要診斷是否患病,需要經過一系列判斷。 近日,騰訊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全名叫“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由騰訊醫療人工智能實驗室Tencent Medical AI
人工智能醫師與人類醫師比賽讀片-效率更高
不吃飯、不會累、不發脾氣、不犯糊涂——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充當醫生的助手,醫生和患者們想必都會皆大歡喜。在圍棋界人機大戰吸引全球關注后,中關村創業團隊羽醫甘藍打造的醫療版“阿爾法狗”也來了。日前,羽醫甘藍宣布獲得中關村發展集團戰略及財務投資,估值過億元。 人工智能醫師與人類醫師比賽讀片 效率更
第一個發現外星文明的會是AI嗎
從美國西弗吉尼亞的山丘到澳大利亞鄉村的平原,一些全球最大的望遠鏡正在聆聽來自遙遠外星文明的信號。搜尋地外文明(SETI)是一項尋找人造電磁輻射的計劃。 一項1月30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的研究描述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AI)的一個子集——幫助天文學家快速篩選此類搜索產生的大量數據。
AI大模型,智能汽車的下一個戰場?
ChatGPT走紅后,大模型的熱度持續不減,并日漸形成了“千模大戰”的局面。前兩個月,百度、阿里、騰訊加入;進入5月份,先有網易有道,發布了基于“子曰”大模型開發的AI口語老師劇透視頻,介紹其基于教育場景的類ChatGPT產品;后有科大訊飛,發布認知大模型“訊飛星火”……總之,各種大大小小的發布
化驗前需要向醫生說明的幾件事
??? 病人就診時,最常見的檢查就是血液化驗檢查,由于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液化驗的結果,從而影響醫生對疾病的判斷,因此,在進行血液化驗時,如病人有下列情況,要向醫生說明,以便醫生綜合考慮,正確分析化驗報告結果。??? ??? 一、女患者在月經期、妊娠期間進行抽血化驗,要事先向醫生說明。這是因為在月經期
在美國,培養一個研究型醫生有多難
研究型醫生是定位于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的臨床醫生,將自己職業定位在開拓創新與服務社會,或稱為醫學科學家、臨床研究員。理論上,這樣的研究型醫生能夠全面掌握臨床醫生和科學研究兩者兼備的職業技能,促進醫學科學的進步。然而在臨床醫生和科學研究的培養方面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通道,這使得研究型醫生的培養變得復
組建病理科需要哪些設備
第一要用到脫水機,用于組織制備第二要用到包埋機,用于包埋蠟第三要用到切片機,用于切蠟片第四要用到烘片機,要把玻片烤干第五要用到染色機,要把組織上色第六要用到封片機,要在載玻片上放蓋玻片第七要用到顯微鏡,要看成片第八可能要用到取材臺,取組織時要用到第九可能要用到冰凍切片機,冰凍切片時要用到基本上病理科
科研助手是什么?
科研助手是專為有分析測試活動的科研實驗室開發的運行管理工具, 是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支持下, 由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 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 北京北達燕園微構分析測試中心有限公司 負責運營。 科研助手平臺是免費的 在lab-bj.com上注冊一個賬號,即可免費創建一個或多個屬
AI病理診斷解釋方案或解決人工智能CFDA三類申報獲批難點
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s)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一種可以輔助生物醫學圖像診斷的技術,并已廣泛運用于肺結節、眼底等放射影像識別。近日,病理領域的AI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 2019年5月,國內楊林團隊的論文《Pathologist-level Interpretable Whole-slide Ca
騰訊-AI-Lab: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準進入臨床
癌癥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盡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癥的檢查和診斷依賴于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鐘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志」。 騰訊 AI Lab 聯合業界領先的舜宇光學科技、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
陳忠華:好外科醫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13.shtm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主辦、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器官移植接受者健康管理專項基金合辦的“移路同行”健康管理大講堂舉行線上直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任醫師
AI醫生診斷四種致盲眼病-準確率達專家水平
7月21日,廣州市海珠區松鶴養老院來了一位特殊的醫生:“他”的身子方方正正,不會說話,做診斷的水平堪比臨床經驗三十年的老專家,速度卻要快上幾十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原來,這是由廣州眼科醫生和科技企業研發、已在澳大利亞眼科醫院“上崗”的“人工智能醫生”。由于大量學習模仿了眼科專家的閱片診斷方
廣醫大Nature-Medicine最新發文:AI可以成為好的兒科醫生
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valuation and accurate diagnoses of pediatric diseas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報道了人工智能系統對常見和危險兒童疾病診斷的評
您的AI醫生已上線,人工智能篩查癌癥竟然優于人類?
21世紀是什么的世紀?是AI!(生物狗哭暈在廁所) 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智能手機、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語音助手、個性推薦等等,毫不夸張地說,現代生活中,人工智能幾乎無所不在。 2015年的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大白”是一個具有人工智能、醫療救護和戰斗能力的機器人,大白可以感知
中國首批使用Watson的醫生:AI有4大用途、2點不足
為了使更加真實的反映人工智能的落地情況,動脈網采訪了中國首批使用Watson的醫生——浙江省中醫院乳腺外科主治醫師顧錫冬,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到底給他的工作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浙江省中醫院是一個三級甲等醫院,為國內首家落地沃森聯合會診中心的醫院,目前針對Watson for Oncology所支持
神刊CA2019年首篇重磅綜述文章-AI和腫瘤:臨床挑戰與應用
癌癥作為一種自我維持和適應性過程,與其微環境動態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盡管在理解其生物學基礎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癌癥依舊對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鑒于這種復雜性,在癌癥管理的每個階段都會出現困境,包括可靠的早期檢測;準確區分腫瘤前和腫瘤的病變;手術治療期間浸潤性腫瘤邊緣的測定;跟蹤腫瘤演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