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獎項公布!鐘南山、張伯禮、李蘭娟獲獎
近日,“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首次設立“科普中國最高榮譽獎”,授予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張伯禮和李蘭娟。 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等榜單在CCTV10科教頻道“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上揭曉。其中“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首次設立“科普中國最高榮譽獎”,授予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張伯禮和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等10人被授予“2020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阿U抗疫科普動畫系列宣傳片等10部作品被授予“2020年十大科普作品”;“科學家座談會召開,引發科技界熱議”等10個事件被評為“2020年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吸煙能預防病毒感染”等十個謠言被評為“2020年十大科學辟謠榜”。“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主辦的一項年度......閱讀全文
中國科協對21個科普項目進行“科普中國”品牌支持
12月11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的科普中國·2018互聯網科普產品征集活動終選在北京成功舉辦。21個互聯網科普項目獲得了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的品牌支持,成為“科普中國”傳播矩陣的組成部分。 “重現化學”等2個項目獲得A類資助,“編程貓nemo”等5個項目獲得B類資助,“哇啦實驗室”等8個項目
“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年度科普榜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74.shtm3月26日,“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現場揭曉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中國工程
【中國科學報】科普中國融注創新基因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令中國“粉絲”唏噓不已。這位科學巨匠,不僅撰寫過《時間簡史》等諸多優秀的科普作品,還客串過《生活大爆炸》《星際迷航:下一代》等熱門劇目,為科學知識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貢獻,也因此成為科學精神的象征。 如今,科普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霍金在國人心目中的熱度,
中國首個肥心病科普陣地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71.shtm
中國首個肥心病科普陣地啟動
“肥厚型心肌病(以下簡稱肥心病)如同深藏在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使患者時刻生活在未知的恐懼之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教授馬長生說。 肥心病是一種由心肌過度收縮和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可導致衰弱癥狀和心臟功能障礙。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張健介紹,據估算,
科普中國智庫成立 搭建合作型科普智庫網絡體系
11月26日,以“匯智聚力譜新篇,落實《綱要》開新局”為主題的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在線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張玉卓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依托中國科普研究所的科普中國智庫在論壇上正式成立。科普中國智庫旨在團結匯聚一批熱心科普事業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相關領域
湯釗猷院士:科普托起中國夢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如何實現中國夢,我認為人民大眾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是重要基石。目前大力培育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理解為是對人文素養的概括,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不能輕視科學素養的培育和提高,否則也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是搞肝癌研究的。20世紀80年代,我寫了《肝癌漫話》一文,有
發展核電:仍需科普科普再科普
“核電發展對公眾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還是科普。”日前中國工程院在天津舉辦的第139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將主題定為“我國核能的科學發展”。包括15位院士在內的業界人士談起核電,在“核電亟待科普”這一老話題上,再次達成共識。 在核電審批從福島事故之后的“停擺”中新近開閘的關口,把
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馮錦璋的“中國夢”
日前,以“探秘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的“中國夢””為主題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寬體客機發動機總師、中央“千人計劃”專家馮錦璋,江南博睿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吳斌,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發中心總體部
羅氏協辦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計劃
據中國醫藥報訊 為加強科普宣傳,遏止我國居民癌癥發病率上升勢頭,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積極協辦“對話希望-2008年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促進計劃”。 “對話希望-2008年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促進計劃”由衛生部和中國抗癌協會共同發起并主辦,該項目將組織國內著名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