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
一、基本原理 鹽份(NaCl)是食品中最為常見的,像火腿、香腸、罐頭食品、濃縮湯料和肉制品等。由于NaCL是易溶于水,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溶解后的 樣品,用硝酸銀(AgNO3)做滴定劑,用終點滴定法滴定終點,滴定劑濃度至少為0.1mol/L。反應方程式為: 結果單位以%表示,即1g樣品中含有多少mg的鹽份(原子量=58.45g/mol)。 結果: R = V(titr)* C(titr) * 58.45 * 10-3* 100%/m(smp) R――――食品中鹽份的含量,% V(titr)――――到達終點時消耗的滴定劑(AgNO3)的體積,mL C(titr)――――滴定劑(AgNO3)的濃度,mol/L 58.45――――氯化鈉的分子量,g/mol m(smp)――――樣品重量,g 二、電極和試劑 MC6091Ag金屬電極,復合銀離子/參比電極(帶CL11......閱讀全文
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
一、基本原理 鹽份(NaCl)是食品中最為常見的,像火腿、香腸、罐頭食品、濃縮湯料和肉制品等。由于NaCL是易溶于水,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溶解后的 樣品,用硝酸銀(AgNO3)做滴定劑,用終點滴定法滴定終點,滴定劑濃度至少為0.1mol/L。反應方程式為: 結果單位以%表示,即1g
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
一、基本原理 鹽份(NaCl)是食品中最為常見的,像火腿、香腸、罐頭食品、濃縮湯料和肉制品等。由于NaCL是易溶于水,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溶解后的 樣品,用硝酸銀(AgNO3)做滴定劑,用終點滴定法滴定終點,滴定劑濃度至少為0.1mol/L。反應方程式為: 銀離子+氯離子→氯化銀
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原理
一、基本原理 鹽份(NaCl)是食品中最為常見的,像火腿、香腸、罐頭食品、濃縮湯料和肉制品等。由于NaCL是易溶于水,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溶解后的 樣品,用硝酸銀(AgNO3)做滴定劑,用終點滴定法滴定終點,滴定劑濃度至少為0.1mol/L。反應方程式為: 結果單位以%表示,即1g樣品中含有多
食品中氯化物含量測定實驗步驟
二、電極和試劑 MC6091Ag金屬電極,復合銀離子/參比電極(帶CL114電纜) AgNO3 標準溶液 0.1mol/L:取16.9873g分析純級硝酸銀溶解在100ml硝酸(1+1)中,用蒸餾水定容到1000mL(棕色容量瓶頸),硝酸銀純度很高,可以作為標準物質。 硝酸溶液:1mol/
食品中鉛含量的測定
一、目的 1、掌握分光光度法測定食品中鉛含量的方法。 2、熟悉樣品處理方法。 二、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在PH8.5-9.0時,鉛離子與雙硫腙生成紅色絡合物,溶于三氯甲烷,絡合物顏色的深淺與樣品中鉛的含量成正比。反應式如下: 三、試劑 1.氨水(1+1):氨水與水等體積混合。 2.6
食品中總砷含量的測定
一、目的 1、熟悉樣品中總砷信量的測定方法。 2、進一步熟悉分光光度法。 二、原理 樣品經消化后,利用鋅與酸作用所產生原子態氫,在碘化鉀和氯化亞錫存在下將樣品中高價砷還原成三價砷,與氫作用生成砷化氫,經銀鹽溶液吸收后,形成紅色膠體,溶液的顏色呈紅色。顏色的深淺與砷的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
食品中蛋白含量測定的意義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人體內酸堿平衡、水平衡的維持,遺傳信息的傳遞、物質的代謝及轉運都與蛋白質有關。人及動物只能從食物中得到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來構成自身的蛋白質,因此蛋白質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物質
食品中蛋白含量測定步驟
準確稱取樣品中0.50-2.00g→于500ml凱氏瓶中→加10g無水K2SO4→加0.5gCuSO4→加20ml H2SO4→在通風櫥中先以小火加熱,待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消化至透明無黑粒后,將瓶子搖動一下使瓶壁炭粒溶于硫酸中→繼續消化30分鐘→至到樣液呈綠色狀態,停止消化,冷卻→加200m
水分測定儀測定食品中水分的含量
水是食品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不同種類的食品,水分含量差別很大。控制食品水分的含量,對于保持食品良好的感官性狀、維持食品中其他組分的平衡關系、保證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等均起重要作用。因此,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是食品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關于食品水分的測定,GB5009. 3 -2010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水分測定儀測定食品中水分的含量
水是食品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不同種類的食品,水分含量差別很大。控制食品水分的含量,對于保持食品良好的感官性狀、維持食品中其他組分的平衡關系、保證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等均起重要作用。因此,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是食品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關于食品水分的測定,GB5009. 3 -2010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