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部分臨床檢驗室對梅毒的血清學檢查多采用RPR或TRUST。TP-ELISA已多用于血站對獻血者血液的檢驗,在醫院臨床檢驗室的應用較少。TPPA多用于梅毒抗體的確診試驗。 結合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實驗室監測情況,比較實驗結果,分析認為: ① TRUST靈敏度和特異性均低于TP-ELISA、TPPA,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主要原因為TRUST的檢測原理是采用牛心磷脂作為抗原的非特異性檢測,非特異性抗體在一期梅毒階段增加(約感染后6周),特別是對早期梅毒的輔助診斷能力差,因此不適合用于早期梅毒的輔助診斷。但該方法操作簡便,試劑價格便宜,反應快,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方便測定抗體滴度,其滴度變化與梅毒的治療情況呈正相關,適合用于療效觀察、隨訪和復發的輔助診斷以及基層醫院應用。 ② TP-ELISA是一種基于基因工程的特異性檢測技術,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高,特異性抗體在梅毒的潛伏期即產生(約感染后2周),......閱讀全文
日前,在“2017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檢驗與臨床學術會議”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陶傳敏教授分享了國際權威梅毒管理指南及國內外大型研究對于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和標準檢測流程的臨床應用評估及推薦,就梅毒感染的實驗室檢測策略及不同流程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 梅毒感染實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辦疾控發〔2010〕1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根據《財政部 衛生部關于下達2010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90號),我部組織制定了《201
2 . 4 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梅毒螺旋體聯合全血金標試紙條檢測兩種不同廠家 ELISA-TP 、 H B sAg 均陰性的 60 份血樣,結果均為陰性反應。2 . 5 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梅毒螺旋體聯合全血金標試紙條對單一 H B sAg 陽性血樣和單一梅毒陽性血樣 1 : 1 混
裴瑞青綜述;曾鐵兵,吳移謀審校(南華大學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衡陽421001)摘要:梅毒的臨床表現十分復雜,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測方法。傳統的梅毒實驗室診斷方法暴露出諸多缺點,本文綜述了國外一些分子生物學技術用于梅毒實驗室診斷的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組抗原的血清學方法和聚合酶鏈反應)的研究進展。關鍵詞:梅
梅毒是一種經輸血或使用血制品以及性傳播的傳染病,因此梅毒抗體檢測是獻血員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梅毒的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其含有表面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兩類抗體,一類為螺旋體的特異性抗體;另一類為螺旋體的非特異性抗體。根據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及免疫學特性,目前
梅毒是由梅毒蒼白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的一種慢性、播散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 可以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畸形、致盲、失聰、 癡呆、癱瘓、心血管破裂、死亡等嚴重后果[1]。這一古 老的疾病即使在梅毒克星——青霉素發明后60余年 的今天仍然在威脅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主要以性傳播為主的性傳播疾病。在全球范圍內,梅毒仍然是一種流行廣泛和負擔嚴重的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新發病例560萬,感染病例1800萬。雖然90%以上的梅毒病例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但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梅毒在高危人群中仍然流行。近年來
【摘要】 目的: 評價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梅毒螺旋體抗體膠體金試驗、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和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對梅毒病人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方法: 同時用ELISA、膠體金試驗、RPR試劑和TPPA對1 136例住院及門診病人血清進行檢測,TPP
梅毒檢測有四種方法,檢驗科專家告訴您為什么梅毒是性傳播疾病,近年來患病率不斷上升,且有繼續蔓延的趨勢,許多患者在醫院手術或治療期間,被檢查出“梅毒陽性”,當得知結果后,一些患者覺得很憋屈:”一輩子潔身自好,怎么會被查出梅毒”? 目前,多數縣市級醫院檢驗科對梅毒進行四種血清學檢測方法,通過進
作者: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黃小翠 梅毒是由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Treponemapallidum subsp pallidum )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近年來在國內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發病率的增長速度為8種法定報告性病之首[1]。早期梅毒患者沒有典型癥
近日,在第十一屆全國檢驗年會期間,衛生部臨檢中心王露楠教授與來自全國檢驗、感染領域近200位專家就“感染性疾病血清學檢測的性能驗證及質量控制”為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王蘭蘭教授擔任會議主席。 王露楠教授在報告中提出,近年來,實驗室及檢驗行業從業人員對檢測性能驗證的認可逐漸提
梅毒(Syphilis)是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性傳播疾病,人體感染后,螺旋體很快傳播全身,幾乎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和器官。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且時顯時隱,病程較長,它是我國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有蔓延趨勢。人類感染梅毒后,體內能產生兩種抗體,一類是針對梅
作者:北京地壇醫院性病科主任醫師 劉彥春門診上,經常有梅毒患者問我:“劉主任,我梅毒治療后,RPR陰性,TPPA陽性,能結婚懷孕嗎?”還有患者問:“我經過驅梅治療后,復查兩年了RPR一直為1:4陽性,TPPA陽性,還需要治療嗎?”以上這些問題,都要從梅毒的檢測手段來說起。梅毒是由蒼白螺旋
梅毒(Syphilis)是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性傳播疾病,人體感染后,螺旋體很快傳播全身,幾乎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和器官。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且時顯時隱,病程較長,它是我國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有蔓延趨勢。人類感染梅毒后,體內能產生兩種抗體,一類是針對梅
作者:楊潤枝,王巧能,梁兵 作者單位:運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西 運城 044000 【摘要】 目的:為梅毒診斷提供可靠的檢驗方法。方法:采用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TPHA)和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
歷時1年半,歷經反復論證修改,《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6月9日正式印發。該《規劃》確定的梅毒防控目標是,5年有效遏制發病激增,10年逆轉疫情上升趨勢。其支持策略是將梅毒與艾滋病防控資源整合,兩病實施同一防控戰略,全面加大防控力度。這一《規劃》的出
近幾年,隨著全球微生物耐藥及病原體突變問題凸顯,傳染性疾病體外診斷已成為各大醫藥科技公司的學術攻關熱點之一。每當出現一種新型傳染性疾病或者一種新型篩查手段時,疾病檢測診斷市場總會再度滿血復活,開啟全新研發盛宴。目前,傳染性疾病實驗室診斷技術通常包括PCR擴增、基因測序、微陣列和質譜等。隨著傳染性
整理│李程 江陰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審校│吳志丹 江陰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梅毒是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treponemapallidumsubp.pallidum)(又名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所引起的一種系統性、慢性性傳播疾病,可引起人體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產生多種
一、梅毒體外診斷試驗 1.梅毒的體外診斷試驗分類 梅毒的體外診斷試驗按試驗所用抗原分為非密螺旋體抗體試驗(nontreponemal antibody test, NTrAT)和密螺旋體抗體試驗(treponemal antibody test, TrAT)。NTrAT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
作者:黃家勤 朱波 作者單位:644000四川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摘要】 目的:比較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梅毒(TP)抗體的檢測價值。方法:標本同時用TRUST法、ELISA法和明膠顆粒凝集試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由于有血液傳播的可能,常常作為輸血和術前檢查項目。除此之外,還是孕婦產前檢查項目之一。 在臨床中對梅毒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報告結果時陰時陽,患者常常一看到梅毒抗體陽性馬上就懵了,以為陽
摘要 近年來梅毒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研究新的快速、價廉、簡便、敏感且特異的診斷方法是當前主要研究熱點,而設計新試劑盒的關鍵在于,對現有試劑盒優、缺點的認識和改良,利用人工合成梅毒螺旋體原設計出新的檢測方法。對梅毒螺旋體抗原的分析及人工合成,國外早在1989年就已開始進行,幾年來發展迅
梅毒是性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曾經我國控制的比較不錯。但是現在梅毒卻有死灰復染的趨勢,不僅在中國,全世界范圍內梅毒的發病率也有增加。而且梅毒的耐藥性也有增長的勢頭。 梅毒的治療相對比較簡單,可是梅毒卻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使人很容易忽略梅毒。梅毒可以經過一段時間“自我消失”或者“自愈”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艾滋病防治工作專題媒體通氣會。在“世界艾滋病日”到來前夕,我們邀請到了衛生部疾控局孫新華副巡視員、婦社司張伶俐副巡視員,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吳尊友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治療室張福杰主任,還有其他一些專家來出席我們今天的媒
病原學檢測(直接檢測)對于一、二期梅毒的皮膚黏膜損害(硬下疳、扁平濕疣、鱗屑性皮損)及淋巴結病變,可以在皮損部位直接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具體方法有: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鍍銀染色、核酸檢測。能用于梅毒的早期診斷,當然,由于標本污染等因素,陰性不能排除梅毒,應同時進行血清學試驗。血清學檢測(間接檢測)
余云娥 福建省連江縣婦幼保健院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性的傳播性疾病,是我國三大性傳播疾病之一,人體受感染后,螺旋體很快播散到全身,幾乎可侵犯全身各組織與器官,臨床表現復雜,病程較長,且時隱時顯,因此,采用簡單、快速、敏感性好和特異性強的診斷方
12月12日,全球體外診斷領導者羅氏診斷宣布,用于梅毒診斷的全新Elecsys Syphilis梅毒免疫檢測在中國上市,通過檢測梅毒螺旋體總抗體,不僅能幫助在常規臨床篩查中發現感染梅毒的患者,降低梅毒漏檢的可能性,還可有效檢測出不同分期的梅毒感染,為臨床醫生對梅毒感染者的早期診斷、鑒別診斷、治療
RPR又稱為快速血漿反映素環狀卡片實驗。人體在感染了梅毒螺旋體后,梅毒螺旋體自身以及機體內被損害的細胞可以釋放出類脂質物質,這些類脂質物質引發機體免疫應答產生抗脂質抗體,人工合成的心磷脂、卵磷脂和膽固醇混合抗原可以與抗脂質抗體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而且凝集反應的強度還與機體內的抗脂質水平成正比。在
TP抗原的人工合成 早在1989年,Issacs等[15]就提出了人工合成梅毒螺旋體抗原進行梅毒血清學診斷的設想。同年Ijesselmuiden等[16]就合成了TpN44.5(TmpA)用于酶聯免疫法檢測梅毒,他們檢驗了938供血者血標本,148例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167例已經治療的梅毒患者,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艾滋病日”,也是我國開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的第10年。我國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所取得了以下主要進展: 一、高度重視,防治力度不斷加大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