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俗稱“小便” 、“尿”。是從生物體中排出的代謝廢物和毒素,就是人體腎臟代謝后的產物,整個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正常成人的排尿量,每天為1-2升,顏色應該呈現清澈淡黃色,跟日常喝水量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講早晨起床的第一泡尿液顏色會比較深、氣味也比較重,這是尿液濃縮的原因,日常如果沒有感染,尿液一般淺黃色無味,大家可以注意辨別。尿液的主要成分大多是水,其他的代謝產物包括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尿液顏色看健康正常尿液顏色應呈現透明淡黃色,此時,尿液中含有一部分腎臟分泌的色素。但人的飲食、喝水量、藥物或身體疾病等,都會造成尿液顏色的改變。淺黃透明:正常的尿液呈現透明淺黃色,而晨尿顏色,一般比較深。純白透明:無色透明的尿液,多事因為水喝多的原因,但如果不是喝水多,那就可能是尿崩癥或糖尿病的前兆。白色混濁:尿液會呈現乳白色,表示可能有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使得泌尿道發炎、化膿導致。此外,如果偶爾發現白......閱讀全文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
重視尿液有形成分檢查:尿液分析( urinalysis) 以往稱為尿常規檢查( routine examination of urine) ,即采用理學、化學、顯微鏡方法來檢查尿液,由于是每個住院患者必須完成的常規檢驗,故常簡稱為尿常規。隨著科學的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如流式細胞儀、電鏡等)
尿液分析( urinalysis) 以往稱為尿常規檢查( routine examination of urine) ,即采用理學、化學、顯微鏡方法來檢查尿液,由于是每個住院患者必須完成的常規檢驗,故常簡稱為尿常規。隨著科學的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如流式細胞儀、電鏡等) 檢查尿液;微生物、免
第二節 大便隱血實驗的進展隱血實驗是指檢查胃腸道隱性出血的一類實驗方法。對胃癌和大腸癌等消化道腫瘤,持續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其早期出現的唯一特征,且大便隱血檢查屬無創檢查,試驗方便、費用低廉,適合進行長期觀察,因而大便隱血試驗則目前仍舊是早期發現的較好試驗。傳統的隱血實驗是利用血
即將過去的2010年無疑是一個養生熱年。年初,張悟本“綠豆治百病”的養生論轟然倒地,這讓我們開始回過頭來審視什么才是真正科學的養生;隨后出現的毒韭菜、毒豇豆、洗蝦粉、性早熟奶粉、地溝油、一滴香、反式脂肪酸、金浩茶油、假蜂蜜假蜂膠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又讓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前所
二、尿液微量白蛋白測定1982年Viberti在研究糖尿病性腎病時,首先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以區別于臨床蛋白尿,經后微量白蛋白尿這一概念界定為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在3.2-22.6mg/mmolGr(30-200mg/gGr),或排出率在20-200μg/min這一范圍內。即超過尿蛋白正常范圍的上
邰麗華在《千手觀音》中的精彩表演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人們為這位美麗的舞者是聾啞人而感到惋惜。兩歲時,邰麗華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科技發展到今天,有了生物芯片檢測技術,像她這樣的“一針致聾”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假如邰麗華在剛剛出生時做過基因芯片檢測,得知自己是藥物性
紅細胞形態學報告等實用性 問:能對做全細胞計數(CBC)的樣品報告紅細胞(RBC)形態學與全血細胞分類對照的實用性進行一下評論嗎?我們目前對任何紅細胞分布密度(RDW)<11.0或>17.0、或有異常RBC/HGB比率的樣品
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們的周圍有一個似乎有些神秘的群體:他們中有的身體健康,卻以身“試藥”,換取每月數千甚至上萬元的報酬;有的身患重病、經濟拮據,為了多一份生的希望,從而成為新藥試驗的“小白鼠”。 “這是前兩天入職體檢抽血留下的針眼”,受試者楊雪(化名)非常緊張,害怕不被選中。畢竟,“5天50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對從事醫學檢驗工作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來講,最不愿看到的是出現實驗差錯和導致誤診,可在日常工作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因粗心大意、不 嚴格操作、違反操作規程或其他原因導致一些實驗錯誤、筆誤或化驗錯誤。在實驗過程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往往注意的是儀器設備、 試劑、
案例5北京協和醫院:蛋白指紋圖譜早期診斷腎癌早期腎癌(RCC)常無明顯癥狀,且無臨床實用的腫瘤標記物,常延誤診斷。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李漢忠主任指導下在對66名RCC患者進行了蛋白指紋圖譜檢測,共有7個蛋白存在明顯差異,分子質量分別為3190、3931、4040、41
廣東發現首例因吃大閘蟹引起的肌肉溶解綜合征 11月22日,市民黎伯因被蟹鉗傷、食肉菌感染傷口致亡;昨日,螃蟹又被曝“搞事”——省二醫收治了一名37歲的女士,她在一連吃了包含1只死蟹在內的5只大閘蟹以后身體出現不適,去醫院檢查發現患上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肝功能、心肌功能嚴重受損,差點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