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我們所說的脂肪,是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 臨床上,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作為一項重要的血脂常規測定指標,與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共同作為血脂測定的基本項目。其正常值范圍應......閱讀全文
脂類檢驗甘油三脂(TG)
正常參考值:0.3—1.7 mmol/L臨床意義:甘油三脂升高與冠心病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原發性高脂血癥、肥胖癥、動脈硬化、阻塞性黃疸、糖尿病、極度貧血、腎病綜合癥、胰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長期饑餓及高脂飲食后均可增高。飲酒后可使甘油三脂即性升高。降低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肝功能嚴
甘油三脂的指標
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它的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常被稱為“壞”膽固醇。正常值:2.07-3.1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如同血管內的清道夫,將膽固醇從組織轉移到肝臟中去,
甘油三脂的作用
脂肪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供給人體熱量作用。脂肪在人體內氧化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量。由脂肪所產生的熱量約為等量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2.2倍。由此可見脂肪是身體內熱量的重要來源。 構成身體組織和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腦神經,肝臟、腎臟等重要器
甘油三脂的指標
甘油三脂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指標。 他的指標直接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根據2004年的衛生部統計結果:國人的血脂異常比例為18.6%(《內科學》第7版),也就是說中國現有2.3億人有血脂異常,主要源于近10年來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顯著改變。
甘油三脂的組成
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均為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1]
甘油三脂的簡介
甘油三酯(TG)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由甘油的3個羥基與3個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為非極性物質,以非水合形式貯存于體內,是體內儲量最大和產能最多的能源物質。植物性三酰甘油多為油,動物性三酰甘油多為脂。固、液態的三酰甘油統稱為油脂。 由甘油的三個羥基與三個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植物性三酰
甘油三脂的作用
脂肪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供給人體熱量作用。脂肪在人體內氧化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量。由脂肪所產生的熱量約為等量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2.2倍。由此可見脂肪是身體內熱量的重要來源。 構成身體組織和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腦神經,肝臟、腎臟等重要器
甘油三脂的中度危害
[2.83 mmo/L
甘油三脂的輕度危害
也就是[1.7 mmo/L
甘油三脂的中度危害
[2.83 mmo/L
甘油三脂的重度危害
[甘油三酯>5.6 mmol/L],務必查一下餐后血糖和C肽釋放試驗。可能誘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這與血漿中乳糜微粒濃度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推測是由于乳糜微粒栓子急性阻塞了胰腺的微血管的血流所致。該假說有一定的說服力,因為其他系統也偶可出現功能異常, 例如可伴有短暫性大腦功能紊亂, 四肢感覺異常,
甘油三脂的相關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癥 高甘油三酯血癥是一種異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降解障礙。 .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兒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1.7mmol/L) .臨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癥:250~500mg/dL(2.83-5.65mmol/L) .明確的高甘油三
甘油三脂高如何調理
甘油三脂高是在血脂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這個指標比較高的話,那么你可能會出現頭暈,胸悶的癥狀,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么甘油三脂高是什么意思呢?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甘油三酯增加的原因更可能與遺傳因素,飲食,煙草和酒精有關。治療的有效方法可以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淀粉,脂肪酸和膽固醇食
甘油三脂的輕度危害
也就是[1.7 mmo/L
甘油三脂的化學組成
TG又稱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各種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被TG含量高,被統稱
甘油三脂有那些危害
輕度危害 也就是[1.7 mmo/L
甘油三脂的相關知識
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類物質的總稱。其中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甘油三脂(也稱中性脂肪)。脂蛋白有很多類型,許多醫院化驗的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即是其中的一種。還有一種被稱為高密度脂蛋白的,它的作用則和β脂蛋白完全相反,具有對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健康人的平均血膽固醇含量為每100毫升血中有
甘油三脂的重度危害
[甘油三酯>5.6 mmol/L],務必查一下餐后血糖和C肽釋放試驗。可能誘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這與血漿中乳糜微粒濃度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推測是由于乳糜微粒栓子急性阻塞了胰腺的微血管的血流所致。該假說有一定的說服力,因為其他系統也偶可出現功能異常, 例如可伴有短暫性大腦功能紊亂, 四肢感覺異常,
甘油三脂高要怎么飲食?
1、早上起床,刷洗過后,我們可以先喝一杯熱水,清晰腸胃,早餐時候,我們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可以選擇煮粥,饅頭之類的粗糧。 2、早餐過后,建議到戶外或公園走走,做一點適當的運動,配合早餐的消化,有助于釋放過剩的熱能。 3、運動回來,我們可以吃點水果,比如蘋果,梨,橙子之類的東西,補充維生素,可以
甘油三脂高的癥狀
如頭暈可能是腦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之一,胸悶則是心臟供血不足,全身小動脈硬化則可引發高血壓。這些甘油三酯高癥狀常和其他疾病癥狀相混淆,因此甘油三酯高不能通過癥狀來診斷。 輕中度:作為高血脂的一種,甘油三酯高對人體的主要危害主要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而動脈粥樣硬化在發展時期人
甘油三脂的防治方法
在現代醫療條件下,高脂血癥是可以防治的,其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合理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癥的基礎,任何高脂血癥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都應先行飲食治療,只有在飲食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時方才使用藥物治療,因為飲食治療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論何種降脂藥物,
甘油三脂的養生指南
一.合理飲食調養: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種。高脂血癥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 二.絕對戒煙忌酒:香煙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使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肝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損害,應絕對
甘油三脂的來源介紹
血漿中的甘油三酯的來源主要有兩種: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攝取的脂肪于腸道內,在膽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腸黏膜吸收,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合成甘油三酯。②內源性:體內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臟,其次為脂肪組織。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與儲存能源,還可固定和保護內臟。血清甘油三酯測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規項目。
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謝
人體可利用甘油、糖、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為原料,經過磷脂酸途徑和甘油一酯途徑合成甘油三酯。 1. 甘油一酯途徑 以甘油一酯為起始物,與脂酰CoA共同在脂酰轉移酶作用下酯化生成甘油三酯。 2. 磷脂酸途徑 磷脂酸即3磷酸-1,2-甘油二酯,是合成含甘油脂類的共同前體。糖酵解的中間產物類磷酸二
血清甘油三脂的基本介紹
目前TG的測定方法有酶法與化學法,酶法又有一步終點法與兩步終點法,兩步終點法其主要優點是能夠去除游離甘油的干擾。測定甘油三脂對了解血脂代謝、肝功能(肝臟是合成甘油三脂器官之一)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疾病的診斷都有幫助。 正常人TG水平高低受生活條件的影響,我國人低于歐美人,成年以后隨年齡上升。
甘油三脂的指標及作用
指標 甘油三脂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指標。 他的指標直接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根據2004年的衛生部統計結果:國人的血脂異常比例為18.6%(《內科學》第7版),也就是說中國現有2.3億人有血脂異常,主要源于近10年來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顯
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謝
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釋放入血供其它組織利用的過程,稱 脂動員。 在這一系列的水解過程中,催化由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的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動員的限速酶,其活性受許多激素的調節稱為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甘油三脂的治療與保健
高甘油三酯治療以藥物為主,中藥類降血脂藥在降甘油三酯方面的作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做用,如君山第四代降脂寧顆粒因為效果確切,副作用小而在臨床上使用的越來越廣泛。西藥和保健品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 苯氧芳酸類或稱貝特類,如氯貝特、非諾貝特、吉非貝齊、苯扎貝特。但需注意的是,他汀類與貝特類兩種降脂藥物不
甘油三脂高的診斷標準
國內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診斷為高脂血癥。將總膽固醇在5.2~5.7毫摩爾/升者稱為邊緣性升高。 根據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結果,通常將高脂血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
甘油三脂的臨床意義
甘油三酯,英文縮寫為tg,參考范圍:400mg/dl)即可診斷為高甘油三酯血癥。. tg升高可見于以下疾病: (1) 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癥。 (2) 繼發性疾病常見于:糖尿病、糖原累積癥、甲狀腺功能不足、腎病綜合征、妊娠等。 (3) 急性胰島炎高危狀態時,tg>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