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燃料乙醇廢液是甘薯發酵產物經固液分離的濾液蒸餾乙醇后的剩余物,每噸燃料乙醇大約產生10立方米廢液。由于采用濃醪發酵技術,廢液含高濃度有機物和氮磷營養物,直接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相當嚴重。而現有乙醇廢液處理方法不適用于處理甘薯乙醇廢液。 11月2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一種處理甘薯燃料乙醇廢液的方法”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該所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處理甘薯燃料乙醇廢液的方法,其主要工藝為:序批式ASB厭氧反應→兩級SBBR好氧反應→絮凝沉淀。厭氧采用間歇序批式進水,消化液靜置沉淀后排水;好氧投加脫氮菌劑;絮凝沉降投加由聚合硫酸鐵和七水合三氯化鐵混合而成的高效復合絮凝劑。該方法具有厭氧有機負荷高,水力停留時間短,有機物去除率高,沼氣產率高,解決了進水SS濃度高造成高效厭氧反應器難以運行的難題;好氧有機物去除率高,脫氮效果好;絮凝沉降對色度和TP的去除率在95%以上,COD去除率70%左右,終排水達GB89......閱讀全文
經過長久的研究和探索,科學家們已經熟知如何將樹木、灌木、種子、菌類、藻類和動物脂肪等有機物轉化成生物燃料,為汽車、輪船甚至飛機提供動力。對于缺少化石燃料的國家來說,讓生物燃料作為替代燃料可謂一舉兩得,既能提供動力,又能降低空氣中的碳排放量。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大批量生產生物燃料成本高昂,難與化石
隨著全球化石能源供應逐漸緊張,生物質作為一種原料來源廣泛、污染性低、可再生性強、運輸和儲存都更加方便的清潔能源,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近年來,人們對生物質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研究,逐漸發現了生物質能源的多種利用方式。在諸多生物質利用技術中,生物質發電技術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利用技術之一。
一種通過糖發酵的辦法,用胡蘿卜來制造生物燃料乙醇(俗稱酒精)的新技術,最近由西班牙國立遠程教育大學和阿根廷利托瑞爾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研發成功。該項成果的研究報告,刊登在最近出版的英國《生物資源技術》雜志上。 研究發現,任何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質,不論單質還是復合物,都可以通過酒精發酵轉化為乙醇
一種通過糖發酵的辦法,用胡蘿卜來制造生物燃料乙醇(俗稱酒精)的新技術,最近由西班牙國立遠程教育大學和阿根廷利托瑞爾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研發成功。該項成果的研究報告,刊登在最近出版的英國《生物資源技術》雜志上。 研究發現,任何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質,不論單質還是復合物,都可以通過酒精發酵轉化為乙醇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于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
多年以來,為了將農業垃圾甚至生活垃圾轉化為發動機燃料,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做了將各種酸、蒸汽、細菌、催化劑以及微生物消化液混合的嘗試。 截至目前,盡管存在政府層面的激勵,這樣的替代性燃料仍然沒有走出小型試驗設施——但改變已指日可待。 有兩家已進行巨額投資的公司官員聲稱,他們已經非常接近大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6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杜蘭大學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種新奇的細菌菌株TU-103,其能用報紙制造出成本低且更環保的石油“替身”丁醇。科學家們用新奧爾良當地的報紙《皮卡尤恩時報》進行實驗并取得了成功。 科學家們在動物糞便中發現了TU-103,然后對其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我國有豐富的生物自然資源和可利用資源。除種植物和野生植物外,尚有大量廢棄資源。據統計,我國農林業生產廢棄物每年達12億噸,其中僅秸稈就有7億噸;禽畜養殖業有機物排放33億噸。但大都沒有利用,造成大氣和水源污染,每年僅田間焚燒秸稈就達1.5億噸。如何合理利用變廢為寶
芒屬植物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被認為是一種開發潛力巨大的纖維類能源植物,可以為大規模發展非糧燃料乙醇、生物燃料、生物質氣化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芒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分析是芒屬植物纖維制取的基礎性工作,對于不同種類、不同基因型等種質資源材料,可通
來自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證實,在最初于1990年俄羅斯的勘察加半島間歇泉谷(Valley of Geysers)發現的一種微生物中有一種酶,其消化纖維素的速度比當前市場上主要的纖維素酶要差不多快兩倍。 如果這種酶能夠在更大型的測試中繼續表現良好,它有可能
人們低估了廢紙作為生物燃料來源的潛力了嗎? 科學家說,把紙張和紙板等廢物轉化成生物燃料是一種被忽視的選項,然而這一選項可能提供清潔的能源,削減城市垃圾量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他們的模型,用廢紙可以生產大約8300萬升乙醇。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楊建華課題組,針對沸石分子篩膜的親水性和耐酸性矛盾,通過對沸石膜的微觀結構的設計,構建了一種調控沸石膜的親水性與耐酸性的新策略,在保持體相的親水性的同時提高了介觀尺度的耐酸性,首次制備了硅鋁元素微觀空間分布均勻的ZSM-5沸石膜, 該膜表現了“三高”乙酸脫水分離性能。 在
3.2.4生物反應器中試系統設計對于生產量大的傳統生物技術產品,為了對已經通過前期研究(實驗室研究和市場分析)的產品進行過程優化研究,在中試規模上達到高生產水平或質量,并進而為車間生產提供工藝放大依據和設備設計依據,必要時還可進行小批量生產,提供應用試驗樣品、或供市場銷售的部分產品。為此,近年來許多
前言 2013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膜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連續出版《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對中國膜工業、再生水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得到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的研究人員和環保從業人員的高度評價,成為學術界、環保界、金融界、咨詢界人士了解中國環保產業的窗口,對我
餐廚廢物變能源 污水凈化能養魚 地溝油、泔水豬、污水……正日益成為影響食品安全和民眾身體健康的“殺手”,飽受民眾詬病。4月5~9日,記者在西安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發現,會上新推出的化工環保新產品、新技術,直接針對這些環保“殺手”,化工新技術有望使地溝油、城市污水等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組成功能性模塊為生物膜反應器和攪拌式光生物反應器,還包括進水池、溢流池、厭氧池、活性污泥曝氣池、中水過濾模塊等部件。本發明利用生物膜反應器與光生物反應器相結合構建的污水凈化系統,具有對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質穩定、剩余污泥產量低、處理效率高等優點。本發明降低了污水
一種能將植物廢料直接變成柴油的真菌可以讓我們不消耗糧食的情況下生產出生物燃料。這種真菌就是美國科學家在巴塔哥尼亞的雨林樹木中發現的,叫粉紅粘帚霉。它可以讓柴油變成氣體,較液體燃料更加容易提煉、純化和貯存。 發現此真菌的美國蒙大納州大學保茲曼分校的加里·斯托貝爾說:“地球上沒有其它已知生物能做到這個
工件的加熱是在一定的介質中進行的。常見的加熱介質有空氣、燃料氣體、鹽浴和保護氣氛。(1)空氣。在普通箱式爐或井式爐中加熱時,其加熱介質就是空氣。空氣作為加熱介質,其缺點就是其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容易使工件氧化和脫碳。氧化是指鋼表面的鐵原子或合金原子與加熱介質中的氧化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
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3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這份堪稱我國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的重要文件是我國標準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其主要工作完成于2014年。2014年,我國標準化工作成績顯著。 2014年,標準在支撐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發展、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
最終有望每年培育并加工700億升海藻生物燃料英國科學家希望在2030年前開發出一個每年能培育并且加工700億升海藻生物燃料的系統。 英國研究機構如今正在試圖尋找可以大量生產低成本生物燃料的成功方式。研究人員希望在2030年前開發出一個每年能培育并且加工700億升海藻生物燃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人工仿生葉,據稱該裝置能“吃”進二氧化碳產出生物乙醇,效率比自然光合作用高出10倍。如果得以推廣,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全球變暖和能源短缺問題。 無論是一片樹葉、一棵小草,還是單個藻類細胞,都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在陽光下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如今,
核酸純化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已經廣泛應用。怎樣獲得高質量、高純度的DNA或RNA樣品對下游實驗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因此,對純化后的核酸進行鑒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本文簡單的回顧學習一下核酸鑒定的方法。核酸鑒定包括:濃度/純度鑒定+完整性鑒定 1.濃度/純度鑒定 (1)紫外分光光度計:原理:由于核酸中的
如果要問從發酵罐中能否生產化工產品?可以明確回答你:能。化工產品在人們心目中是從化工廠里生產出來的。但由于發酵工程的特殊性能和特殊作用,從發酵罐中提取化工產品已變得很容易了。乙醇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乙醇就是發酵罐的產物。科學家預測,在21世紀中期,生產化工原料的一些傳統合成方法將被發酵法所代替
進入21世紀,隨著化石資源消耗迅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已成為全球的焦點問題,世界各國都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源。毫無疑問,生物質的資源量十分巨大,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氣之后的第四位能源。而且,生物質是生物體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
中國木質素是一種由苯丙烷類結構單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細胞壁中廣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儲量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豐富的有機物。木質素的成分主要分為H、G和S三種類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莖稈>葉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細胞
中國木質素是一種由苯丙烷類結構單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細胞壁中廣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儲量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豐富的有機物。木質素的成分主要分為H、G和S三種類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莖稈>葉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細胞
中國木質素是一種由苯丙烷類結構單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細胞壁中廣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儲量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豐富的有機物。木質素的成分主要分為H、G和S三種類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莖稈>葉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