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疫情最初在全球蔓延之時,幾乎所有人都期待著疫苗和藥物盡快問世,從而終結這場疫情。然而,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具有更高傳染性或更致命的突變毒株層出不窮,這場抗疫遠未達到終點。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內部報告,Delta突變株基礎傳染值(R0)達5-9.5,遠超過原始毒株1.5-3.5的數值,傳播速度與水痘相當。與此同時,疫苗也難以阻擋病毒的腳步,1.62 億接種了疫苗的美國人中每周約有 35,000 例有癥狀的突破性感染,疫苗接種者感染Delta毒株的風險僅比未接種者降低3倍。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是人體對抗外來病毒入侵的兩條重要防線,也是新冠疫苗起作用的兩條重要途徑。其中體液免疫機制能夠識別和捕捉體液中的病毒并予以消滅;而細胞免疫則是人體的最后一條防線,主要由T細胞來“追殺”第一條防線外的“漏網之魚”。先前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病毒突變是在缺乏體液......閱讀全文
導 讀 在全球新冠疫情依舊嚴峻形勢下,越來越多突變株成為關注焦點。從2020年底引發全歐恐慌的Alpha到現在成為主流感染病例的Delta,以及中間時不時在新聞里看到加州突變株、德州突變株、Delta plus等形形色色的突變株,各種 “突變” 信息蜂擁而至的今天,我們難免猶如迷
因新出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英國政府于12月19日宣布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施行4級封鎖,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的人們須待在家里,即使圣誕節也不能與其他家庭的人聚會。 這一新的變異主要是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中的關鍵氨基酸突變N501Y。已有研究表明,這使得新
上個月,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聞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但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種被命名為 501.V2 的變異新冠病毒在南非悄然出現,傳播異常迅猛。 隨后,南非疫情迅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非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牛津大學醫學教授、英國政府疫苗工作小組顧問貝爾曾表示,當前的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有效,但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都暴發于近二十年,并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株(CoV)引起。這些病毒被認為來源于蝙蝠,然后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SARS-CoV來源于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貍,MERS-CoV源自單峰駱駝
再解析:新冠病毒基因組組學特性分析與檢測試劑性能的關聯性2019新型冠狀病毒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為2019-nCoV。2020年3月13日,世衛組織將2019冠狀病毒疫情從流行病升級為全球大流行病,疫情已在全球廣泛傳播。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分子診斷方法成為病原體檢
英國和印度兩種突變株“長處”的混合變種,首度在越南被發現。 這則消息出自越南衛生部5月29日的一次公開視頻會議。 “感染后病毒會在人體咽喉部快速復制”,“可以大量擴散到周圍環境,能在空氣中快速傳播”,“非常危險”……越南衛生部部長阮青龍接連拋出前述判斷。 由于宗教場所和北部工業園區發生大規
去年9月,一項研究指出,巴西的馬瑙斯市在有66%的人受過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成為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城市。但就在不久后,夢想破滅了。從10月起,馬瑙斯市的疫情迅速反彈,嚴重程度甚至超過第一輪。馬瑙斯“群體免疫”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被動等待群體免疫,等來的將會是疫情的平穩,還是新一輪的猛烈反撲?
法羅群島 1846年的春季,荷蘭生理學家彼得·路德維格·帕農(Peter Ludwig Panum)來到挪威海與北大西洋之間的法羅群島做研究。這些由火山巖組成的群島看起來并不適合人類居住,當地的8000位居民成天待在戶外被海風吹洗,靠捕魚與放羊度日。最關鍵的是,島上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荷蘭生理
日前,有媒體報道,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聲稱新冠病毒D614G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評論區表示擔心,還有人留言支招:“傳播快10倍……給孩子打這個疫苗別晚于10月……” 對此,多名國內外病毒學專家表示,他們對“變異讓新冠病毒傳播快10倍”的說法并不認
2020年12月17日,Science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為了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和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十大科學突破的重大意義,《中國科學基金》編輯部特邀各領域著名科學家對其中9個自然科學相關突破進行深入解讀,以更廣泛、有效地向社會公眾傳播科學發展前沿與最新進展
最近幾天,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成兩個“亞型”的傳言惹人注目。其來源是3月3日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的論文《關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 但是,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剛剛給出了新冠病毒未發生明顯變異的結論。《自然—微生物學》也發表了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專家Nathan D. Gru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與科學研究。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于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以及新冠病毒為何能如此快速地在人
近期,印度疫情迅速惡化,日新增感染病例超34萬。印度現在的新感染病例比迄今為止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幾乎占全球新病例激增的一半。 疫情暴發以來,印度單日確診病例數變化趨勢 由于疫情不斷惡化,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急劇增長。據環球時報報道,在新德里,每4分鐘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每日死亡超2000人,
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大流行,并一直延續至今。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新冠疫情的形勢仍然非常嚴峻。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圍內超過1.8億人被感染,累計死亡人數接近400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新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該國最近從分屬兩起聚集性感染的4名患者體內分離到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并稱發生這一突變的毒株“具有10倍的傳染性”。 對于變異毒株傳播范圍的擴大,公眾擔憂的是,攜帶這種名為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否
當地時間3月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匹茲堡大學、湖南大學五家合作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在生物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演化過程中的突變、重組和插入的重磅研究(“Mutations, Recombination and Inser
據印度衛生部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1077410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412262例,為日增新高;新增死亡病例3980例,累計死亡230168例。印度疫情不斷惡化,但這場危機尚看不到盡頭,南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面臨新一波疫情的沖擊。 為什么疫情會在這
6月1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例(廣東3例,上海1例),本土病例23例(北京22例,河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均為本土病例(均在北京)。 6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22例、
2019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已有許多感染和死亡病例,截止2020年3月1日,累計確診超8萬人,死亡近三千例,但仍存在許多臨床疑似病例無法確診。既往COVID-19診斷依賴于qPCR核酸檢測,但是該方法顯示出較高的假陰性率和低敏感性(陽性檢出率僅為30%至50%),
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 人類的生存很可能會進入這樣一個模式 目前,全世界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場疫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時間到底有多長。到今天為止,對于眼下的這場疫情,全世界估計還沒有多少人來得及做一次深刻、全面而又富有前瞻性的理性分析,事態的發展,已經在各個方面無數次擊穿了我們的想象力,由此
2014年,科學家們應用細菌人工染色體(BAC)和Cre/loxP重組技術,在體外ES細胞系上,將人源抗體重鏈(V-D-J)可變區和輕鏈(Vk-Jk)可變區分別插入到小鼠重鏈恒定區(Cμ )和輕鏈恒定區(Ck) 的上游區域,在不影響小鼠抗恒定區的基礎上,成功構建了KyMouse小鼠模型。Ky
雖然以色列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已有超過80%的成年人接種了疫苗),但最近一段時間,以色列疫情似有卷土重來的跡象,新冠病毒Delta 變異株的病例急劇增加。據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報告,15歲以上的新增病例中有90%是已經完成疫苗接種的人。7月23日,以媒稱輝瑞疫苗阻止Del
2月18日和19日,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具體如下: ? 美國學者發文反駁新冠病毒“人工合成”陰謀論,表示SARS-CoV-2不是實驗室工程制造、泄漏的病毒,而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領銜發表的最新論文,認為呼吸道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5月20-21日,MDx 2021第七屆中國先進分子診斷技術與應用論壇在上海新發展亞太JW萬豪酒店開幕。本次論壇深度探討分子診斷技術升級及產品申報與臨床落地等前沿走向、基于測序的mNGS臨床落地方案、納米孔/單分子/固態納米孔技術平臺進展、PCR/RAA/dPCR等技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疫”如火如荼。目前,各地已經相繼采取史上最嚴防控舉措,但疫情依然顯得氣焰囂張。與十七年前的SARS病毒相比,2019新冠病毒(2019-nCoV)究竟有什么不同?參照SARS疫情和病毒變異情況,新冠病毒肺炎(NCP)疫情將會怎樣發展?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
逃得過中和抗體,逃不過T細胞,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突變病毒的“雙保險” 上周,Novavax公司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相繼公布了各自開發的新冠疫苗在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的積極結果。這兩項臨床試驗結果也都指出,兩款疫苗在南非進行的臨床試驗中產生的保護效力都顯著低于其它
JAMA: 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的推進,人們對于進一步降低疫情影響、恢復日常生活充滿了更多期待。然而,并非有了疫苗就萬事大吉。近期《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一篇專家觀點文章指出,我們仍然面臨著幾重挑戰,會影響群體免疫的建立。公共衛生系統需要準備好面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長期存在,而且反復
2020年12月14日,Nature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包括: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發的原因、南級臭氧法逐漸恢復、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等。這十大科學發現中,有2篇論文發表于Science雜志,其余12篇均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為了讓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十大科學發現的重
在與新冠病毒作戰的一年半時間內,人類寄希望通過公共衛生防控手段以及疫苗手段來阻斷它的傳播。但是,事實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公共衛生防控手段還是疫苗手段所建起的防線,都在遭受新冠病毒攻擊。 “新的變異毒株正在攻破我們國家的防線,也在攻破東亞、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的防線。它在攻破公共
新年以來,河北新冠感染者超300例,序列測定表明此次聚集性疫情暴發是由國外毒株輸入引起。 此前北京疫情,經過對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也確定是由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新冠病毒引起。 1月3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通報了在一名英國輸入確診病例中發現與英國變異病毒高度相似的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