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威爾士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干細胞技術有望能夠修復受損的心臟組織。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令人激動,并預期這一技術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進入臨床階段用于治療心臟疾病。Cell Therapy Limited公司的CEO Ajan Reginald介紹說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能夠專一分化為心臟組織細胞的干細胞,利用這種干細胞人們將可能能修復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受損部位,最終治愈心臟病。Ajan Reginald容是還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進行關于該技術安全性的早期臨床研究,現在得到的數據十分光明。Cell Therapy Limited公司認為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最終成功將對整個威爾士地區都帶來巨大的益處。 英文報道: Research by a team of scientists in Wales has shown early signs of being able to regenerate damaged heart t......閱讀全文
在心臟病發作后,死亡的心肌組織會由瘢痕組織替代。不過,瘢痕組織與心肌的搏動方式不相同,因而心臟的“泵血”能力下降。近年來,科學家們采用多種手段將心臟瘢痕組織和其他組織中的成纖維細胞直接重編程為心肌細胞。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為未來的臨床試驗和心臟病患者治療奠定基礎。基于此,小編針對這一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
除了移植和“令人驚奇的”干細胞療法之外,患上嚴重的終末期心力衰竭的病人就很少有其他的治療選擇。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干細胞療法事實上可能會傷害心臟病患者。 這項研究探究了利用來自宿主患者的細胞修復組織的現行方法,并且聲稱這能夠對心臟病患者是有害的或有毒性的。
2019年9月29日是第19個世界心臟日,在世界心臟日到來之際,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心臟健康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JBC:心臟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調節血壓 doi:10.1074/jbc.RA119.008102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在調節人體血
美澳兩國科研人員利用人類干細胞,在動物實驗中成功修復了猴子受損的心臟,實現了心肌再生。這一成果有望推動相關技術早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30日的英國《自然》雜志。 利用干細胞分化出心肌細胞從而修復受損心臟組織、治療心臟病,是干細胞研
一直以來,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轉化醫學是很多疾病的新希望。得益于其自我復制、多向分化的潛能,干細胞被醫學界譽為“萬用細胞”。但是如何將這些不同于普通分子藥物的活體細胞走向臨床,真正造福于更多的患者?這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遠在大洋彼岸的程柯教授就是其中一員,他和團隊專注于利用干細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
近日,山東某機構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的新聞被廣泛關注,在此之前,已逝重慶女作家杜虹被家屬花費79萬將其大腦運到美國進行凍存,盼50年后能夠起死回生。這個原本僅在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開始有人付之行動。幾十年后能把冷凍的人體起死回生真的可信嗎? 人類都渴望得到永生,但今天
最近來自威爾士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干細胞技術有望能夠修復受損的心臟組織。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令人激動,并預期這一技術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進入臨床階段用于治療心臟疾病。Cell Therapy Limited公司的CEO Ajan Reginald介紹說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能夠專一分化為心臟組織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動物模型中,來自胎盤的稱為Cdx2細胞的干細胞能夠在心臟病發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臟細胞。
本文為大家帶來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再生醫學領域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喜歡。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
再生醫學人工骨骼、人工關節、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再生醫學在醫學領域的科研、轉化與應用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不斷造福患者。再生醫學是21世紀人類新型健康保健的先導,將可能治療目前不能治療的疾病,比如說糖尿病,脊髓損傷,心急梗死,肝衰,腎衰,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導致的組織和器官的損壞都可能通過再生醫
從患者體內獲得干細胞,之后再將這些細胞注入患者的心臟修復受損傷的肌肉,這個過程只需要15分鐘。 該技術有望改善心臟衰竭病人的生活質量,而這種疾病在英國,影響的人數超過90萬人。 心臟衰竭是由于心臟不能夠在正確的血壓,泵出身體需要的足夠的血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心臟肌肉太脆弱或者太僵硬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近日,美國Advanced Stem cell 公司首席科學家Robert Lanza成功利用胚胎干細胞改善兩種老年衰替性眼病。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日本神戶理化研究所(RIKEN)發育生物學中心的眼科專家高橋雅,利用iPS細胞來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視網膜退化疾病。干細胞在醫學上的作用日益顯現。 干
就像所有器官那樣,人肺部剛開始時是作為未分化的干細胞團塊存在的。但是在幾個月后,這些細胞形成有序的結構。它們聚集在一起,一些細胞形成肺部氣道,其他的細胞形成肺泡。肺泡是我們的人體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地方。在理想的情形下,最終的結果是形成兩個健康的會呼吸的肺部。 近年來,自從科學家們首次發現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一名醫生把從胎兒那里提取的干細胞注入一名男性病患的大腦中,這些細胞隨后上演了一出“變形記”并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當這名病人去世后,病理學家們發現,這名病人的軟骨、皮膚和骨頭都堆積在大腦內。 上述場景并非恐怖電影中的畫面,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前奧運選手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Circulation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具有革命性的3D生物打印補丁,其能夠幫助修復心臟病發作后患者的出現疤痕的心臟組織,該研究對于后效治療心臟病發作患者機體的組織損傷非常關鍵。 據美國心臟協會數據顯示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
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有一支科研團隊組建了再生醫學中心,他們在再生醫學領域開展了近15年的研究。 據中心主任戴建武向介紹,早在2014年7月,團隊參與的第一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他解釋了再生的意義:“組織器官缺損后的自我修復和再生就是
北京時間12月5日,綜合過去近12個月在醫學界所取得各種成就,時代雜志評出了2012年的十大醫學突破,其中不僅有對傳統觀點的挑戰,也不乏鼓舞人心的新型藥物和技術。 1. “垃圾DNA”有大作用 以往認為,人體內98%的基因組序列都是無用的垃圾基因,如今看來這一觀點已經過時。事實上,這
8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UPMC 【1】Cell Metabol:首次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轉基因迷你肝臟組織 有望幫助研究肝臟疾病及開發新型療法 doi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為什么心梗如此致命?這繞不開心臟的一個重要特點:心臟是在人體內最缺乏再生能力的器官。 心肌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一旦心梗,心肌在供血中斷后的幾小時內會很快死亡。而且心臟自身無法長出新的心肌,只能通過形成疤痕而愈合。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可以修復心肌組織的損傷,即便心梗患者搶救成功,由此導致的心肌功能
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有一支科研團隊組建了再生醫學中心,他們在再生醫學領域開展了近15年的研究。 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再生醫學中心。中心主任戴建武向記者介紹,早在2014年7月,團隊參與的第一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他解釋了
利用小分子誘導細胞重編程,使其具備多能干細胞性能,并分化成具備功能的心肌細胞、神經干細胞,這是著名干細胞學者丁勝團隊近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相關學術成果也先后在最新一期《Science》、《Cell Stem Cell》期刊發表。 化學誘導細胞重編程方法避開基因操作,而是利用小分子與細胞內源因子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各領域年度“十大”排名已于近日陸續出爐,醫學領域“十大”突破也深入人心。涵蓋了生命基礎研究、艾滋病與癌癥治療突破、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青少年健康等多方面公眾關心的熱點。1.“垃圾DNA”才是掌控者 人體基因組中98%是沒有編碼的基因,以往它們被當作無用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