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養瓶消毒程序,如消毒培養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2)皮膚消毒程序,如用消毒液從穿刺點向外螺旋形消毒,至消毒區域直徑達5cm 以上,待干后采血。(3) 靜脈穿刺和培養瓶接種順序,如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后,勿換針頭,直接注入血培養瓶,先注入厭氧菌培養瓶,避免注人空氣,后注入其他培養瓶,輕輕混勻以防凝血 或按廠商推薦的方法采血。......閱讀全文
血標本的采集和培養 (一)血培養采集的時間 要求:對懷疑菌血癥、真菌血癥的患者,在考慮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應立即采集血培養標本。必須同時或間隔短時間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養瓶及1只厭氧血培養瓶)以上血培養標本。 說明:實驗數據表明細菌入血后約1小時,寒戰和發燒開始
一、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1. 發熱(≥38℃)或低溫(≤36℃)。2. 寒戰。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的白細胞增多。4. 粒細胞減少(成熟
一、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1. 發熱(≥38℃)或低溫(≤36℃)。2. 寒戰。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的白細胞增多。4. 粒細胞減少(成熟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問題已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為做到臨床檢驗質量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已將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的有關問題,列為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化文件,以達到對臨床檢驗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225-2002﹑WS/T226-2
一、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 1. 發熱(≥38℃)或低溫(≤36℃)。 2. 寒戰。 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
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 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 1. 發熱(≥38℃)或低溫(≤36℃)。2. 寒戰。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
要求:為了將血培養污染最小化,每個實驗室必須具有以下措施: a 注重血培養標本采集技術的培訓提高,減少污染的發生 b 采集合適的血培養套數以便有效檢出病原微生物,并能正確區分血培養污染; c 結合醫院血培養開展
實驗室安全保證為了將實驗室人員的損傷或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風險最小化,應按如下要求進行:1. 洗手:手或其他皮膚表面在直接接觸血液或任何潛在傳染性物質后,必須立即清洗。脫掉手套之后,完成工作后,離開實驗室或進入實驗室潔凈區時都必須洗手。2. 防護屏障:在采集血樣本時必須戴手套,而且在接觸不同的
1.分枝桿菌血培養要求:必須用特殊的商品化分枝桿菌血培養瓶。所有培養都必須孵育至少4周。培養溫度為25~30℃。說明:雖然分枝桿菌并不需要特別復雜營養的微生物,但是為了更好地從血標本中分離出分枝桿菌,需要在肉湯培養基中補充脂肪酸(如油酸)、白蛋白和二氧化碳。一些分枝桿菌菌種(如日內瓦分枝桿菌、嗜血分
1.血培養分析前質量控制 包括:病人評估、檢測項目的選擇和申請、樣本采集、樣本運送、樣本接收和處理。1.1 病人評估 要求:定期統計以下數據,作為質量評估(QA)指標: a 按照推薦血培養采集數量采血培養的患者所占比例。 &
[關鍵詞] 標本采集;誤差分析;檢驗結果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合理標本采集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探討如何正確采集標本,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方法:回顧分析血標本1 124,尿標本1 045份,大便標本224份,細菌培養標本67份。結果:血標本合格率99.6%,尿標
血培養和早期的正確抗菌治療被視作是優先采取的措施。導致血流感染的細菌或真菌的快速準確鑒定可為診斷和治療膿毒血癥提供極其重要的臨床信息。臨床醫生尤其是重癥監護醫生幾乎天天和感染、抗生素打交道,血培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你真的了解“血培養”嗎? 什么
血培養是把靜脈穿刺獲得的接種到一個或多個培養瓶或培養管中,用來發現、識別或其它可培養分離的(如大腸桿菌、念珠菌屬、霉菌屬等),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菌血癥。在病人的血液中檢測出微生物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根據美國CLSI標準,采血次數、采血量、采血時間以及培
為了精確疾病的診斷,完善治療方案,常常需醫務人員采集血液標本作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微生物的培養、交叉配血等。如果醫護人員的不規范操作,標本采集的時機不當,標本送檢不及時,甚至弄錯標本導致了不規范標本,不僅影響了檢驗報告的準確性,干擾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甚至造成誤診、漏診,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現
血流感染的發生發展可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其正確診斷不僅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誤用和濫用,同時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減少醫療花費。本文向讀者詳細介紹血培養標本采集時間、套數、血量要求、樣本運輸、皮膚消毒注意事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規范、快速鑒定血培養中的念珠菌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
血流感染的發生發展可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其正確診斷不僅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誤用和濫用,同時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減少醫療花費。本文向讀者詳細介紹血培養標本采集時間、套數、血量要求、樣本運輸、皮膚消毒注意事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規范、快速鑒定血培養中的念珠菌
正確采集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直接影響到病原菌的檢出率。規范的采集、運送、保存與處理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對于保證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質量至關重要。可靠的檢驗結果可以指導臨床診斷治療,為臨床科學用藥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據,是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細菌耐藥以及醫院感染監測重要的環節。 為準確檢出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規劃設計方案 一、選址: 實驗室應選擇在清潔安靜的場所,遠離生活區,鍋爐房與交通要道;實驗室應選擇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場所,要與生產加工車間有一定距離;實驗室應選擇在方便扦樣與檢驗,距離車間較近的工作場所。 二、結構和布局: 根據生產實際需要,一般工廠應設置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一) 靜脈采血法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的容器,如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規劃設計方案一、選址:實驗室應選擇在清潔安靜的場所,遠離生活區,鍋爐房與交通要道;實驗室應選擇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場所,要與生產加工車間有一定距離;實驗室應選擇在方便扦樣與檢驗,距離車間較近的工作場所。二、結構和布局:根據生產實際需要,一般工廠應設置細菌與理化檢驗兼有的綜合實驗室,
下面對血培養的適應癥,采血時機。采血量,如何采血,兒童菌血癥血培養如何采集,CRBSI 如何采集,如何解讀血培養的報告等問題一一做了解答。 血培養的適應癥是什么? 發熱(> 38°C) 體溫過低(< 36
血培養的污染問題及其鑒別要求:為了將血培養污染最小化,每個實驗室必須具有以下措施: a 注重血培養標本采集技術的培訓提高,減少污染的發生b 采集合適的血培養套數以便有效檢出病原微生物,并能正確區分血培養污染;c 結合醫院血培養開展狀況,建立能客觀、準確評估血培養陽性菌株是病原菌
廣東醫學院附屬安慶醫院 江云蘭 血液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病死率高。目前,很多醫院血培養方面與歐美先進醫院比還有很大差距。血培養未能有效推廣的原因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培養送檢費用高,未規范進行標本采集。因此,積極促進出臺適合國情的、合理的血培養收費標準,規范血培養采集行為
病原學診斷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只有了解病原學和藥敏結果,才能真正做到選擇正確的抗菌藥物和合理用藥,同時避免細菌耐藥的發生。最終可節省醫療花費,減少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1]。而病原學診斷結果的正確與否,關鍵在于標本管理,直接影響治療策略及療效、實驗室成本和效
正確采集臨床微生物標本,直接影響到微生物培養鑒定結果。可靠的檢驗結果可以指導臨床診斷治療,為臨床科學用藥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據,是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延緩細菌耐藥,減少抗菌藥物濫用和監測醫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為此應正確采集各種細菌學標本。 一、 血液標本的采集 
包括顯微鏡檢查、分離培養及鑒定、藥敏試驗等在內的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方法(檢驗程序)如何驗證?很多人對此非常困惑。由CNAS2016.5.30新鮮發布的《臨床微生物檢驗程序驗證指南》猶如一盞明燈給大家指明了具體的方向。雖然是針對認可實驗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實驗室亦可參考。部分內容節選 &n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 (一) 靜脈采血法 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
血培養的適應癥是什么? 發熱(> 38°C) 體溫過低(< 36°C) 白細胞增多 (> 10.000/μl) 粒細胞減少(< 1.000/μl) 低血壓 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腦膜炎 突發精神萎靡的兒童或老年人 虛弱、精神狀態錯亂、體重突然下降的老年人
血培養和早期的正確抗菌治療被視作是優先采取的措施。導致血流感染的細菌或真菌的快速準確鑒定可為診斷和治療膿毒血癥提供極其重要的臨床信息。臨床醫生尤其是重癥監護醫生幾乎天天和感染、抗生素打交道,血培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你真的了解“血培養”嗎?什么時候進行血培養?當懷疑血流感染或膿毒血癥時,應該做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