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枝桿菌血培養要求:必須用特殊的商品化分枝桿菌血培養瓶。所有培養都必須孵育至少4周。培養溫度為25~30℃。說明:雖然分枝桿菌并不需要特別復雜營養的微生物,但是為了更好地從血標本中分離出分枝桿菌,需要在肉湯培養基中補充脂肪酸(如油酸)、白蛋白和二氧化碳。一些分枝桿菌菌種(如日內瓦分枝桿菌、嗜血分枝桿菌)還需要分枝菌素、血紅素、血紅蛋白或枸櫞酸鐵銨這樣的添加劑。快速生長的分枝桿菌(如偶發分枝桿菌、龜分枝桿菌、膿腫分枝桿菌、產粘液分枝桿菌等)所致菌血癥則大多與長時間留置靜脈導管污染有關。2.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CRBSI)據估計,美國每年發生超過25萬例的CRBSI,病死率達12~25%。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但隨著長期留置導管患者人數激增,CRBSI會越來越嚴重。CRBSI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導管類型(中心靜脈導管,外周導管)、導管放置時間及部位。雖然CRBSI發生比較頻繁,但目前還缺乏診斷CRBSI的金標準,診斷往往......閱讀全文
一、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1. 發熱(≥38℃)或低溫(≤36℃)。2. 寒戰。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的白細胞增多。4. 粒細胞減少(成熟
一、血培養檢測 采血指征:對入院的危重患者未進行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前,應及時進行血液培養,患者出現以下體征時可作為采集血培養的重要指征:1. 發熱(≥38℃)或低溫(≤36℃)。2. 寒戰。3. 白細胞增多(>10×10 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帶狀的白細胞增多。4. 粒細胞減少(成熟
當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機體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微生物的能力時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統稱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組織,屬臨床醫學急癥,應盡快采集血液進行培養。資料顯示,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發病率近10年來持續增加,2007年美國共報告菌血癥發生66萬例,在各種感染中居首位,且死亡率高(20%~50%)
近年來,醫生和實驗室人員充分地認識到血培養的重要性,血培養成為診斷嚴重系統感染的最重要的實驗室方法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血培養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大家也清楚,近年來的血培養污染問題十分普遍,它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使實驗室付出大量的額外工作,進行了許多不必要的試驗和藥敏測試,也經常誤導臨床醫生的診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1.0 ×109/ L);⑤
1.血培養分析前質量控制 包括:病人評估、檢測項目的選擇和申請、樣本采集、樣本運送、樣本接收和處理。1.1 病人評估 要求:定期統計以下數據,作為質量評估(QA)指標: a 按照推薦血培養采集數量采血培養的患者所占比例。 &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軟電離有機質譜, 作為一種新興的蛋白質組學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軟電離有機質譜, 作為一種新興的蛋白質組學檢測技
血培養的污染問題及其鑒別要求:為了將血培養污染最小化,每個實驗室必須具有以下措施: a 注重血培養標本采集技術的培訓提高,減少污染的發生b 采集合適的血培養套數以便有效檢出病原微生物,并能正確區分血培養污染;c 結合醫院血培養開展狀況,建立能客觀、準確評估血培養陽性菌株是病原菌
引言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多種侵入性診療手段的普遍應用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日益增加, 血流感染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 血流感染連續多年位于疾病死亡率排名前10位。國內報道院內血流感染的總死亡率平均為30%~40%。相對傳統培養鑒定流程,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
快速、準確鑒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是微生物實驗室的一項重要工作。血培養報陽后傳統的轉種和生化表型鑒定方法至少需要48 h, 而通過對血培養陽性樣本的前處理, 借助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
北京天壇醫院 檢驗科 唐明忠 近年來,醫生和實驗室人員充分地認識到血培養的重要性,血培養成為診斷嚴重系統感染的最重要的實驗室方法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血培養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大家也清楚,近年來的血培養污染問題十分普遍,它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使實驗室付出大量的額外
血培養和早期的正確抗菌治療被視作是優先采取的措施。導致血流感染的細菌或真菌的快速準確鑒定可為診斷和治療膿毒血癥提供極其重要的臨床信息。臨床醫生尤其是重癥監護醫生幾乎天天和感染、抗生素打交道,血培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你真的了解“血培養”嗎?什么時候進行血培養?當懷疑血流感染或膿毒血癥時,應該做常規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
八、操作步驟與功能說明8.1、采樣:按照《臨床微生物學血培養操作規范》規定采集血樣加入血培養瓶。本培養瓶采用了真空負壓設計,采病人血樣更加方便。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小兒:3-5ml。采集血樣后,將血培養瓶上的一半條形碼(條形碼提供了一半可撕貼)撕下來,貼在血液細菌培養申請單上。注意:在撕貼
廣東醫學院附屬安慶醫院 江云蘭 血液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病死率高。目前,很多醫院血培養方面與歐美先進醫院比還有很大差距。血培養未能有效推廣的原因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培養送檢費用高,未規范進行標本采集。因此,積極促進出臺適合國情的、合理的血培養收費標準,規范血培養采集行為
操作流程4.1、采樣:按照《臨床微生物學血培養操作規范》規定采集血樣(或其它標本)加入血培養瓶。4.2、置入血培養瓶將血培養瓶按儀器操作步驟放入儀器。4.3、培養:血培養瓶放入儀器后,血培養儀將自動旋轉對血培養瓶進行培養。溫度保持35±1.5℃,轉盤以26轉/分鐘的轉速勻速旋轉。4.4、檢測:儀器以
假陽性及污染是血培養公認的醫療質量問題,這兩者的出現導致 ICU住院時間延長、醫療成本增高、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及原本可避免的藥物毒性。血培養污染的發生率是 2-3%,美國成人住院患者出現血培養污染的幾率是 2.5%。 美國田納西州 HCA公司的 Septimus等進行了一項比較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
一、 自動化血培養檢測和分析系統血培養檢杳是用于檢驗血液樣品中有無細菌存在的一種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對于快速檢測食物中毒癥患者血液中是否有細菌生長以明確診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微生物學的發展,已經創造出許多自動化、電腦化的智能型自動血培養儀。自動血培養儀包括培養系統或恒溫孵育系
1.血培養送檢指征:凡發熱≥39.5℃或體溫≥38.5℃,且伴有任意1項癥狀或體征的患者,包括寒戰;肺炎;留置深靜脈導管超過5天;白細胞>1.8萬/mm3;感染性心內膜炎;收縮壓低于90mmHg;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的感染;均應及時采集靜脈血做血培養。2.血培養標本采集套數:為獲得準確結果,需要多套血
質譜技術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中的應用前景 【引言】自20世紀80年代起, 質譜技術就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用于蛋白分析的強大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使用, 其在微生物檢驗常規診斷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藥物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各種侵襲性操作及介入治療手段的廣泛應用,導致菌血癥在醫院的發生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分離出的病原菌對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較高[1]。血培養是臨床上診治菌血癥、敗血癥的重要依據[2],本院通過使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BACTEC9120血培養儀對臨床送檢的
來源:王云峰 Emory University, GradyMemorial Hospital 翻譯:王 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計數每月接收的獨立血培養套數(1個靜脈穿刺點取的血培養計算為1套),1個患者可以有1套或多套血培養。計數血培養生長痤瘡丙酸桿菌、芽孢桿菌、微球菌或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的套數
質譜技術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中的應用前景引言自20世紀80年代起, 質譜技術就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用于蛋白分析的強大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使用, 其在微生物檢驗常規診斷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1. 標本采集1.1 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液及鞘膜液等。1.2 一般由臨床醫師以無菌操作穿刺術抽取。胸腹水抽取5~10毫升,心包液、關節液等可抽取2~5m1,將所取得之樣本注入含有抗凝劑的無菌管內充分混勻后送檢。1.3 標本采集最好能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邱玲副教授作者前言:隨著臨床實驗診斷技術飛速發展,各類檢測平臺的技術性能也不斷提高,實驗室檢測結果越來越準。與這樣的發展不相匹配的是,檢驗前階段的樣本質量控制現狀仍不樂觀。檢驗前誤差的來源非常多,患者準備、樣本采集、運輸、處理環各節均可能影響樣本質量,進而影
隨著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和檢驗方法的不斷改進,檢測項目和檢測結果的針對性與可靠性大大加強,從而極大的豐富和滿足了臨床診斷與治療評估對檢驗的需要,同時現代檢驗醫學對檢驗標本的留取與收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提供以下標本采集的規范化要求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