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專家為應考“碳中和”出謀劃策
“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球參與的世紀大考,我國應該如何“應考”,并考出理想“成績”?多位院士專家對此建言獻策。 “能源革命是‘雙碳’大目標下的一環,我們早期的布局并不落后,新的大格局下要重新思考,范圍還要擴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雙碳”的實現首先要有頂層化的系統設計。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表示,能源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氣候、國家安全等主要維度都有重要影響。以能源為核心的系統,內部是相互關聯、耦合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 “如果不能準確把握能源和各個維度間的內在聯系,決策時就會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這也是能源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雙碳戰略也是如此。”謝克昌表示。 在他看來,建立以能源為核心,并廣泛關聯經濟、社會、氣候、生態環境、科技政策等維度的開放性大數據體系,對于破解能源問題非常必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閱讀全文
碳中和是什么
社會背景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2002年,南極洲一塊面積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脫落,并且
什么叫碳中和
碳中和的意思是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什么叫碳中和
“碳中性”其實也叫“碳中和”。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碳監測助力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大背景: 2020年9月22 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要在 2030 年前達到頂點,此后便要開始下降。 “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專利信息平臺正式啟動
碳達峰碳中和專利信息平臺啟動?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供圖 10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和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四川省委創新驅動發展研究智庫承辦的“成渝雙城·雙碳論壇2022”在成都舉辦。 本次論壇以“智匯雙城、睿議雙碳”為主題,雙碳領域院士專家、知名學者、名企高管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獲批籌建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批準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這是該局批準籌建的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將發揮計量基礎支撐保障作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市場監管總局介紹,計量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目標的重要保障,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
北京冬奧:科技助力碳中和
2021年12月13日,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首鋼園,北京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 本屆冬奧會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綠色環保”。作為我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后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承諾碳排放將全部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節能減排術語,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達峰則指的是碳排放進入平臺期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排放量
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
??近日,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既忙碌又興奮:“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標,其中,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張國斌說,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作為林業和草原工
碳達峰碳中和有堅實的科學基礎支撐
近日,中國氣象局攜手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了2021年氣候變化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綠皮書顯示,碳達峰碳中和有堅實的科學數據支撐——2021年是全球多災多難的一年,無論是世界各地還是我國,都遭受了很多與氣候相關的極端災害。這些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給人類敲響了氣候變化嚴峻挑戰的警鐘:從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