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麗的牛欄江自然風光 記者近日從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9月28日經云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實施。條例規定,污染控制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據悉,牛欄江是云南省的一條重要河流,在省內的流域面積為11426平方公里,干流全長440公里,是滇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水源,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起著重要作用。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每年將從牛欄江流域補充5.66億立方米的三類水進入滇池流域,對改善滇池水質將發揮重要作用。 通過立法建立協同保護機制 云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楊志強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牛欄江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染、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個方面。例如,嵩明、尋甸、馬龍縣城以及一些集鎮隨著人口的增加,所產生的城市垃圾、污水等增多,從而影響了牛欄江的水......閱讀全文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由于經濟欠發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等諸多因素,這里的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諸多現實難題。 為解決這些難題,自2001年以來,云南省人大常委會立足省情,通過自主立法方式,創新環境資源管理體制和保護制度,環境資源保護地方立法取
濕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保護堤岸、清除和轉化毒物、保持小氣候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3%,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2.67%。由于濕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
河北省濕地類型豐富,但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 的施行,將有助于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使濕地保護走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圖為位于河北冀中平原上的一處濕地。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迎久 通訊員張銘賢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中國實施二十余年,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家族中最年輕的成員。隨著我國植物新品種申請量和授權量的不斷攀升,植物新品種糾紛數量不斷增加,糾紛類型不斷增多,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日益復雜,尤其是相關案件的社會影響也在不斷增強,備受社會各界,包括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從植物新品種司法保護實踐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和省委關于云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重大決策部署貫穿到人大環保工作的全過程,以貫徹實施新環保法為抓手,立足省情探索創新,全面加強環境立法和監督工作,在實施環境執法檢查、監督政府推進環境保護治理、加快構建環保地方法律體系等方面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千湖之省是湖北的名片,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由于過度開發保護不力,千湖之省已經名不副實。昨天,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友凡面對媒體,痛陳湖北湖泊管理四大困。 同時,國內首部省級湖泊保護條例也正式出臺,并將在十月一日開始施行。作為一部系統規定湖泊保護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明日起,《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代替已經施行24年的《滇池保護條例》,從省級地方性法規的角度,為保護滇池提供法律依據。《條例》的頒布、施行,將會帶來更為嚴厲而具體的滇池保護、管理舉措,甚至細致到規定滇池保護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和不可自然降解的泡沫塑
為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維護和發揮濕地生態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山東省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日前審議通過《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月2日起正式開始實施。 《條例》對濕地保護的原則、資金來源、管理責任、法律責任及濕地利用形式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各級政府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加劇、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我國已先后頒布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但至今尚未出臺專門的飲用水安全保護法規或條例。 現行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是1989年由原國家環境保護
《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今年4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湘江保護遵循保護優先、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則;實行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機制;實現保證水量、優化水質、改善生態、暢通航道的目標。 為切實貫徹《條例》,湖南省政府將設立湘江保護協調委員
2017 GDWater 廣州國際水處理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簡稱:廣東水展) 時間:2017年3月5-7日 地點: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00號 8號線琶洲站C出口 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在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日益減少的同時,因水環境惡化所造成的水質性和
填湖在武漢早不是新鮮事,但最近有人要填沙湖卻“發明”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目。武漢市園林局副局長舒基元解釋,“建沙湖公園需要填湖修路,只有通過建環湖路把岸線固定好,才能避免填湖事件發生。” 為了保護好沙湖,就必須填湖,這一邏輯的詭異程度堪比“維修式拆除”。在這種所謂“保護性
核心閱讀 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同時,云南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日前,云南出臺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以期更加保護好這個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擴散、放生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的,最低處2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以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為著力點,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組織環保、發改、司法等部門形成合力,對環境法律法規逐條逐項落實。 2015年~2016年底,全區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383件,行政處罰金額2.34億元,案件數量和罰款數額均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電 (顧一航)云南省人大常委會20日發布,《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以立法形式規范了牛欄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等活動,并以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牛欄江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已于9月1日起施行。此條例是青海省在全國尚無濕地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下,經反復調研論證,創造性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青海濕地保護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大美青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青海省已建濕地類自然保護區7
“在城市的近郊設立生態隔離區,并通過立法形式予以保護,在國內尚屬首例。”四川省成都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曹海波介紹,《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已于1月1日起施行。目前,《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總體規劃》已上報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江河湖泊密集、濕地類型多樣的云南省,日前頒布《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對“地球之腎”——濕地進行嚴格保護。云南省人大常委會10日宣布,《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據條例,云南將建立濕地認定和保護體系,把濕地分為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采取建立
古樹,是指樹齡在 100 年以上的樹木,可分為國家一、二、三級。一級古樹為 5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二級為樹齡 300 ~ 499 年的古樹;三級為樹齡 100 ~ 299 年的古樹。而名木是指樹種稀有的、在歷史上或社會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或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3月22日世界水日當天,《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是河北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范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開創了以立法規范河湖保護名錄制度的先河。 據悉,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2020年1月11日高票表決通
張德江委員長在報告中指出 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境監管 本報盤點發現—— 28省份今年提環保立法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選輝 實習生 賈立平 王晶 邱冬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上午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未來一年的立法規劃引起了廣泛關注。 張德江表示,要通過完善法律
“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千呼萬呼始出來,對于我國今后的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土壤修復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與影響。 國外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對土壤治理也有指導作用,下面為大家盤點以下7個國家關于土壤治理政策的特點,并從自身情況
“氣候資源,是指能為人類活動所利用的風力風能、太陽能、降水和大氣成分等構成氣候環境的自然資源”,“氣候資源為國家所有。” 這一表述來源于6月14日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原本只是一部地方性法規的條例迅
在江川縣,“仙湖錦繡”休閑康體旅游度假區項目的高爾夫球場緊挨湖岸。 轟鳴的推土機、光禿禿的山體、流失的紅土,伴隨著豪華別墅和高爾夫球場,你會不會以為這是哪個人造度假村? 事實令人震驚。這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也是我國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撫仙湖。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探訪撫仙湖,發現湖區紅
據了解,《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于2018年3月30日由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是我國首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圖片來源于網絡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沃,是珍貴的
海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海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放養畜禽、網箱養殖、旅游、游泳、洗滌、垂釣等行為。據了解,《條例》自8月1日起施行。 地方政府實行目標責任制 將水源保護納入規劃,加大投入,進行考核評價
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消息甫一發布,立即引發社會關注。同一天,部分省級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和全國31個省區市人大環資委負責人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開展座談討論,就各地水污染防治面臨的新情況進行交流,并對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改建議。 1984年5月11日,水污染防治法由六屆全國
在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人崔守東、國家版權局新聞發言人于慈珂介紹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申長雨說,2017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
圖為山東日照風力提水項目 關注理由 黑龍江省人大不久前頒布了《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與保護條例》,這一被當地政府認為是“對企業開發探測風能、太陽能資源進行規范”的條例,引發了社會熱議,公眾質疑其于法無據。 視點關注 近日,黑龍江省人大頒布《黑龍江省氣候資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新思想、新觀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充分認識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