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資料 患者,男,70歲,因“上腹部脹痛20余天”入院。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腰腹部疼痛不適、上腹部脹痛,偶伴尿痛,無發熱,無尿頻、尿急,肉眼血尿。在當地輸液治療(具體不詳),效果欠佳。門診CT檢查考慮右腹膜后腫物。門診以“右腹膜后腫瘤”收住院,自發病以來,大便通暢,飲食一般,睡眠尚可,體重無減輕。 專科情況:腹部平軟,上腹部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肝脾不大,肋下未及,雙腎區無叩擊痛,右腰腹部輕微壓痛,下腹正中可見長約500px手術疤痕,愈合良好,移動性濁音陰性,外生殖器未見明顯異常。 入院后完善腹部增強強化CT示右腎上極處實質內可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腫塊,最大截面約72mmx110mm,與下腔靜脈、同側腎靜脈分界不清。左腎囊囊腫較前未見明顯變化。腹腔內及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所見骨質結構及腹壁軟組織未見明顯異常。考慮腹膜后腫瘤(如圖1-3) ......閱讀全文
病例資料 患者,男,70歲,因“上腹部脹痛20余天”入院。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腰腹部疼痛不適、上腹部脹痛,偶伴尿痛,無發熱,無尿頻、尿急,肉眼血尿。在當地輸液治療(具體不詳),效果欠佳。門診CT檢查考慮右腹膜后腫物。門診以“右腹膜后腫瘤”收住院,自發病以來,大便通暢,飲食一般,睡
【一般資料】女,26歲,職員【主訴】產后出現**稀水樣糞便1天【現病史】患者為已婚青年女性,G1P1,足月順產一次。自訴平素月經規律,初潮14歲,周期23-26天,經期5-7天,量中等,色暗紅,有血塊。患者于2018-3-12分娩一活嬰,產程持續23小時,產時產后出血少,后送入愛嬰區,3天后患者發現
【一般資料】 男性,63歲,居民 【主訴】 腹部不適3月,發現腹腔腫物1月 【現病史】 患者于3月前無明顯出現腹部不適,1月前查腹部CT示腹腔巨大占位,不伴胸悶憋氣,不伴便血,伴排便困難,無發熱,未予以特殊治療,患者今日為求進一步診治查體后以“腹腔占位”收住我科。自發病以來:神志:清精神:可情
病例女,66歲,絕經19年,陰道不規則流血2月余,近日血量增多,伴腰痛及下腹脹痛。彩超提示:宮腔積液,盆腔實性占位,既往女扎術史40年,闌尾切除術史30年。實驗室檢查:黃體生成素、垂體泌乳素、睪酮、雌二醇、促卵泡成熟素、孕酮均(-);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糖類抗原:AFP、CA-125、CA
1.患者資料?患兒,女,3歲,身高95cm,體質量13kg,因“發現右側腹部包塊1周”入院。既往史無特殊;第2胎第2產,足月剖宮產,出生過程順利,生長發育正常。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8℃,心率(HR)100次/min,呼吸頻率(RR)22次/min,血壓(BP)90/60mmHg,神志清楚,雙肺無
【一般資料】女性,63歲,農民【主訴】發現肝癌2個月,納差、嘔吐伴腹脹10余天入院。【現病史】于入院前2個月,無明顯誘因出現納差,伴上腹部疼痛,無返酸、燒心,無惡心、嘔吐,在家未予治療,后來到我院。上腹部增強CT示:肝右葉肝Ca并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后在我科住院治療,經治療20余天后患者癥狀好轉
【一般資料】 女性,70歲,退休人員 【主訴】 女性,70歲,退休人員 左髕部摔傷后疼痛伴活動受限3周。 【現病史】 該患者3周前在家中不慎摔倒,當時左髕部著地,即感疼痛,不敢活動,無昏迷、惡心嘔吐、胸痛、呼吸困難、二便失禁等,自行臥床休息后,疼痛加重,腫脹加重,就診于當地醫院,拍片診斷為左股
【一般資料】 男性,70歲,退休 【主訴】 查體發現前縱隔腫物6周 【現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6周查體發現前縱隔腫物,無咳嗽咳痰,偶胸悶氣短,就診于我院門診查胸部強化CT顯示前縱隔內不規則腫物,范圍約3.3*2.2cm,內可見鈣化影,呈不均勻強化,與鄰近頭臂靜脈分界欠清,臨床考慮前縱隔占位性病變
【一般資料】 男性,67歲,職員 【主訴】 摔傷致右肩疼痛、活動受限1天。 【現病史】 者于約1天前騎車摔傷,傷及右肩部,當即感右肩疼痛、不敢活動,傷時無昏迷及逆行性遺忘,無胸腹痛,無惡心、嘔吐,來我院就診,急診予以DR、MRI檢查,今以肩袖損傷入院,現患者右肩部仍疼痛、活動受限。自發病來,患
骨肉瘤是罕見的腫瘤,主要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數骨肉瘤表現為高級別腫瘤。骨肉瘤是惡性梭形細胞間充質來源的骨腫瘤,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產生骨或類骨質。那些產生骨骼的腫瘤被稱為骨肉瘤,并且有許多不同的亞型。骨肉瘤是最常見的骨原發性惡性腫瘤。骨肉瘤的特征在于惡性細胞產生類骨質組織或未成熟骨。 術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