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手段“澆灌”鹽堿地上新希望
科技人員開展了不同類型鹽堿地治理利用以及生態治理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適用技術,如耐鹽堿植物種植改土技術、微生物土壤調理制劑控鹽技術、生態排鹽技術、生態型的土壤改良調理技術等。◎本報記者 金 鳳人口在增長,城市在擴張,氣候在變化,我們迫切需要健康的土壤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支撐。“防止土壤鹽漬化,提高土壤生產力”是今年第八個世界土壤日的主題,也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科研工作者進行土壤資源治理的圭臬。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土壤所)研究員楊勁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過幾代土壤學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目前已形成一批較為成熟的鹽漬障礙土壤治理與防控關鍵技術。但我國鹽堿地治理,仍然面臨治理難度較大、一些科研問題有待深入研究等挑戰。“希望今后能進一步加強鹽漬土精準控鹽和安全用水理論與技術、土壤鹽漬障礙的綠色消減與健康保育、鹽漬農田養分庫容擴增與增碳減排等研究,為國家農業升級、糧食安全、生態文......閱讀全文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不能簡單地將不道
有機農業:中國農業的和諧之路
“食品安全問題遲遲解決不了,一是因為我們過于側重技術導入,追求經濟效益,農業生態系統受到傷害;二是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處于漫無組織的生產狀態。”日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在該校舉行的有機農業發展交流會上如是表示。 考察過很多有機農場,胡躍高發現,有些農場發展非常完美,超出想象,也激發了他新的認
農業物聯網在農業植保上的應用
在植物保護領域,利用智能農業物聯網技術可以自動探測和記錄區域內的微氣候以及溫濕度、墑情等環境信息,可以利用圖像識別系統記錄蟲口基數,結合植物保護專家系統來更精確地預測病蟲害的發生。可以將智能農業物聯網應用到農藥的流通和使用管理中,在每個農藥包裝上加封電子標簽,結合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農藥生
大連農業物聯網帶領農業發展新過渡
現在農業時代已經來臨,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用農業物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農業科技,讓我們傳統農業向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的過渡,智慧農業正在慢慢的步入正軌。農業物聯網是將大量的傳感器構成監管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幫助農民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農業將以人力Wi
農業氣象站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近幾年隨著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在越來越多的農業種植中都有農業氣象站的身影,農業氣象站主要的作用是用于監測農業種植中的氣象要素的監測,通過對于農業種植氣象要素準確的監測,為農業種植提供可以參考的數據支撐。農業氣象站不僅要進行氣象(包括土壤水分)觀測,還要平行地按照農業氣象觀測規范對農業生物進行觀測,分
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 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月6日,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向公眾介紹近日農業部和浙江省政府簽署的關于共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合作備忘錄的相關情況。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表示,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是保障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
任繼周: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轉變勢在必行
“我國食物結構與生產結構相悖的現象已現端倪,發展現代化農業,從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轉變勢在必行。”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資料顯示,自1986年以來,我國人均口糧消費在城鎮化過程中逐年遞減,從207.1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148.0公斤。“導致全國
農業環境檢測儀在農業中的價值
1.農業環境檢測儀的投入使用,讓狹窄的環境監測領域實現了全方位領域監測方向的轉變; 2.農業環境檢測儀實現了農業環境監測的高質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動化、系統化和智能化; 3.農業環境檢測儀讓傳統農業成功地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了; 4.農業環境檢測儀實現了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與遙感環
傳統農業與現在農業差距對比之水稻脫殼
礱谷機又叫水稻脫殼機,主要用于脫除稻谷的外殼,是大米加工的主要作業機械之一。老一輩農民在收割水稻后,自然晾曬,曬干后用振動或碾壓的方式把水稻脫殼。主要的缺點就是脫殼脫不凈,米粒表皮受損嚴重等。隨著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越發的科技感,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水稻收割后使用礱谷機既能提高脫殼的工藝效果
農業部發布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指導意見
近日,農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進行了系統部署。據了解,《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努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重要講話精神,以及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精神的一項重大舉措,對加快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