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王亞平: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于1月1日下午舉行,中國空間站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青年學子展開一場“天宮對話”,送出來自“天宮”的新年寄語。 來自澳門的同學提問王亞平老師:你是第一位太空授課的女教師,對比8年前,你覺得這次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什么? 航天員 王亞平:作為太空老師,能夠再次給孩子們講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經過8年的執著追夢,我終于有機會重上講臺,心里感覺很幸福。 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深深地為能趕上這么一個偉大的時代,生在這樣一個位大的祖國倍感驕傲和自豪。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當年種下的夢想種子如今正在開花結果。8年前坐在教室里聽那堂太空授課的孩子們有的已經成為航天大家庭中的一員,此時此刻正在崗位上和我們一起并肩戰斗。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我希望天宮課堂這樣一個點燃夢想的平臺能夠引導更多的青少年抬起頭仰望星空,心里種下一顆顆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而這......閱讀全文
航天員王亞平: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于1月1日下午舉行,中國空間站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青年學子展開一場“天宮對話”,送出來自“天宮”的新年寄語。 來自澳門的同學提問王亞平老師:你是第一位太空授課的女教師,對比8年前,你覺得這次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什么? 航天員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王亞平:探索浩瀚宇宙-播種科學夢想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聲音從遠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傳回地面課堂,屏幕前的學生凝神屏息,看著由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進行的現場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國人第一次把課堂搬到了太空。之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
京港澳天宮對話:關于“青春、夢想、奮斗”
1月1日下午,由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成功舉辦。 三地聯動,天地連線。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號乘組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超過500名青年學生,在新年第一天進行了一
中國科學報:講述太空授課背后的“科學張力”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同步收看。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神舟十號飛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員王亞平意味深長的話語,一直縈繞
快訊:神舟十號航天員出艙
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王亞平、張曉光依次出艙!狀態良好! 【三位航天員“回家”感言】聶海勝:回家的感覺真的很好。太空是我們的夢,祖國永遠是我們的家,祝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愿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張曉光:我們是追夢的人,也是圓夢的人。航天夢永無止境。王亞平:這次飛行任務讓我圓了飛天夢
航天員王亞平眼中的“最大挑戰”和“未來展望”
“作為女性航天員,很多人會好奇,半年的太空生活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11月23日,正在此間舉行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空間科學探索與創新的女性”邊會上,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為大會錄制的視頻中為大家揭秘:半年太空生活對自己“最大挑戰”是密閉環境對人心理的挑戰。
神十三乘組跟青年學子的“天宮對話”實錄來了
新年第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成功舉行。正在天宮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逾500名青年學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又富有意義的互動交流活動,共話“太空夢”,一起向未來。 為什么航天員總說“感覺良好”?神舟十三號乘組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全國青少年收到了什
周建平委員透露“神十”女航天員或為王亞平
今天在全國政協科技界小組會間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委員在回答航天員人選問題時,向記者明確表示:“只有王亞平會參加這次選拔,她是唯一參加選拔訓練的女航天員。” 周建平前天曾對媒體表示,預期“神十”還有女航天員參加飛行,保持兩男一女的搭配。 “神九”去年發射前,王亞平曾與劉
逐夢星辰-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183天的太空之旅
2022年4月16日,結束183天的太空之旅,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返回地球。經過兩個多月的恢復,他們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離開地球的半年里,神舟十三號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航天紀錄:中國女性首次出艙活動、中國人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神舟飛船首次快速返回等。這個由一名
“太空班”的孩子們寫給王亞平的信
轉眼間,距離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進駐天和核心艙已過去一個多月。這段時間,除了適應太空環境、進行出艙、完成空間站相關技術驗證等活動,3位駐留“天宮”的航天員,還為地球家園里的孩子們,準備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公開課”。 和8年前一樣,這堂課的講授者依然有我們熟悉的王亞平老師。但和8年前不同的是,這堂課
追思上海科學家王逸平:病魔難擋“新藥夢”
“王逸平研究員25年如一日,一邊與病魔進行頑強抗爭,一邊取得杰出的新藥研究成果;為了這個平凡的崗位,他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28日在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舉行的王逸平研究員追思會上,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黨委書記耿美玉有些哽咽。資料圖:王逸平研究員(右一)在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遨游九天今凱旋——寫在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之日
秋濃如酒時一飛沖天,春暖花開季載譽歸來。? ?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重回地球的懷抱。? ? 離開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號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航天紀錄:神舟飛船首次太空徑
向著夢想奔跑——英雄航天員王亞平在北京大學作主題講座
2018年4月13日,為慶祝即將到來的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作為北京大學雙甲子華誕的獻禮,學生工作部和先進技術研究院邀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英雄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在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創業講堂為200余名師生作了精彩的航天主題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副校長龔旗煌出席活動并
航天“拍了拍”端午:咱倆真的有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09.shtm 目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已經在太空出差二十多天,他們也在中國空間站里度過了三天端午假期。這讓我們又一次體會到,“端午節,咱們在太空有人!”,來看中國航天和
“中國芯”實現了飛天夢!
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劉洋成功出艙。中國空間站建造之路又向前邁進一步。 作為航天器上實現關鍵功能的最小個體,宇航芯片等電子元器件對任務成敗意義重大。宇航芯片就相當于航天器的細胞甚至心臟,細胞不健康、心臟不強大,塊頭
利用“三大三小”空間鍛煉器械設備,航天員這樣健身
“我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和上千次跳繩,這些已經成為我的‘標配’。”前不久,神舟十六號乘組首次亮相時,航天員景海鵬的一番話令許多網友感佩。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為了能順利上天,航天員在地面要進行哪些體能訓練?進入太空后,航天員又如何在失重環境下鍛煉?只有身體夠好,才能適應
航天員太空旅程過半-空間站生活忙碌又精彩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3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國空間站也迎來第二批航天員和首位女航天員。空間站在距離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橢圓軌道上飛行,航天員所處的環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溫度高低交替,還有空間輻射。空
王亞平成中國在軌時間最長航天員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題:“太空教師”再創新紀錄 王亞平成中國在軌時間最長航天員作者 馬帥莎“中國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搭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發射,當時還是一名空軍飛行員的王亞平在電視機前看著火箭發射的尾焰,腦海中冒出了這樣的想法。20
全國政協委員王亞平:做航天夢想的“播種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98.shtm 在本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有一些來自基層的青年委員,他們用實際行動履職盡責,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委員的責任擔當。系列報道《青春激昂新時代》,今天我們首先來看全國政協委員王亞平的履職故事。
葉光富:心中有夢、執著追夢-有朝一日一定能夠圓夢
“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于1月1日下午舉行,中國空間站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青年學子展開一場“天宮對話”,送出來自“天宮”的新年寄語。 航天員的選拔萬里挑一,成為航天員后還要經歷多輪選拔。在漫長的等待和準備過程中如何做到永不放棄? 對此,葉光富說,在日常
探月精神述評:托起“嫦娥”飛天夢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
為國出征叩蒼穹:記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
首次載人飛行、首次出艙行走、首次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數十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漸強,輝煌成就舉世矚目。11位中國人先后成功飛上太空,在浩瀚星空寫下永載人類史冊的飛天答卷,也鋪展開新時代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藍圖。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航天員。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使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給航天工作者回信、致電,同正在太空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天地通話”……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全年實施宇航發射任務64次,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夢圓“天宮”;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
神舟五號飛天十九載回眸丨飛天夢,一夕圓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飛天夢想不斷嘗試和努力。如今,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航天員不但能順利往返于天地間,還能實現中長期駐留。今年將完成空間站建造,“天上宮闕”的夢想也不再遙遠。時間回溯到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飛天夢,一夕圓。十九載光陰飛逝
學習強國太空教師課堂·王亞平天文課:太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59.shtm
“天宮課堂”怎么備課?課程設計有何講究?
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將再次開啟,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經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那么“天宮課堂”到底是怎么備課的?本次的“天宮課堂”與以往有何不同?什么樣的實驗項目才能
回顧神舟十三號乘組這些令人難忘的瞬間
在軌駐留六個月 完成多項空間站任務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六個月,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長的新紀錄。這段時間,航天員乘組按計劃開展了多項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下面,一起來回顧這些精彩時刻。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航天員
外國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造假,官方回應
近日,一些外國網友發現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未從杯中飄出懷疑這不是在空間站環境中拍攝的有位外國網友說物體在太空中應呈失重狀態但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仍和在地面上一樣穩穩當當在水杯中,沒有飄出來個別外國網友甚至“腦洞大到”開了“陰謀論”懷疑中國是否根本沒有發射空間站“天宮”只不過是在地面上拍攝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