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種群首次在海南城區發現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2日介紹,該研究所此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布設了9臺紅外相機開展獸類監測,在五源河全流域多個點位頻繁監測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活動的蹤跡。其中一個監測點距離海口市中心直線距離不足500米,這是海南首次在城區發現豹貓種群。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食肉動物,貓科動物被稱為位居食物鏈頂端的王者,對保持生態平衡有重要意義。海南僅有兩種貓科動物:云豹和豹貓。由于云豹已經多年在海南未見影蹤,豹貓成了貓科動物在海南的主要代表。 豹貓也被稱為“野貓”或者“山貓”,與家貓的區別在于體型較大,身上的花紋主要由斑點組成。憑借著出色的生存本領,豹貓成為我國分布最廣泛的貓科動物,在除了西部和北部干旱區之外的地區都有分布,從森林到濕地,從鄉村到城鎮的多種生境,豹貓均能適應。在2021年新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豹貓由“三有動物”升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據介紹,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自從2017年......閱讀全文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種群首次在海南城區發現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2日介紹,該研究所此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布設了9臺紅外相機開展獸類監測,在五源河全流域多個點位頻繁監測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活動的蹤跡。其中一個監測點距離海口市中心直線距離不足500米,這是海南首次在城區發現豹貓種群。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食肉動物,貓科動物被稱
科普一下:中國的13種野生貓科動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0.shtm 中國是貓科動物多樣性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收錄的貓科動物有13種,分別是荒漠貓(Felis bieti)、叢林貓(Felis chaus)、草原
科普一下:中國的13種野生貓科動物-|綠會研究室
中國是貓科動物多樣性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收錄的貓科動物有13種,分別是荒漠貓(Felis bieti)、叢林貓(Felis chaus)、草原斑貓(Felis silvestris)、兔猻(Otocolobus manul)、猞猁(Lynx lynx)、云貓(Pa
有助減少野外種群保護壓力
日前,國家林業局發布了《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梅花鹿、馬鹿、鴕鳥、美洲鴕、大東方龜、尼羅鱷、灣鱷、暹羅鱷、虎紋蛙等9種野生動物被指定為可以進行人工繁育。那么,《名錄》的制定是按照什么標準進行的?對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有什么影響? 對此,國家瀕危物種
監測顯示,長江上游三江源通天河沿區域生態系統極為豐富
近日,在玉樹市哈秀鄉云塔村,狗獾、豹貓、石貂等多種在三江源區域較為罕見的食肉動物闖進了監測紅外相機的鏡頭。 “狗獾、豹貓以及石貂等動物,雖然以前通過訪談得到過有效的信息,但這次應該是三江源區域第一次留下如此清晰的圖片資料,為證明通天河沿區域森林及灌叢生態系統的豐富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從事三江
“全家福”來了!中國野生貓科動物專項調查最新結果公布
在自然界中,貓科動物的存在有著特別的意義,它們通常被認為是所屬生態系統的健康指示標。我國是世界上野生貓科動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幾年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研究機構針對貓科動物進行了專項調查,對我國野生貓科動物進行了十多年來首次系統的匯總和盤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次最新的調
云南啟動2010年極小種群物種保護
????新華網昆明5月22日電(記者浦超)由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組織開展的2010年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22日正式啟動。根據規劃,項目組將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黑冠長臂猿、戴帽葉猴、白眉長臂猿、五針松、萼翅藤、毛果木蓮、景東翅子樹和漾濞槭等極小種群物種進行調查、研究和保護。 ????
保護典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步伐加快
我國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和恢復領域取得可喜進展。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日前發布消息說,研究人員研發了野外回歸技術,已在黑、吉、遼、京、魯等地建立了引種與回歸保護示范地、極小種群生境與繁殖特性野外監測樣地等。回歸地內保護植物生長良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景文教授介紹說,由于分布地域狹窄,極小種群野生
昆明動物所等通過動物DNA鑒定發現中國金絲猴新種群
金絲猴屬于靈長目疣猴亞科,包括滇金絲猴、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其中前三個種類都分布在我國境內。2010年初,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在緬甸克欽邦東北部發現一個新的金絲猴物種。但由于采集的是動物尸體,不能肯定該新物種是否依然存在。2012年3月,怒江州林業系統工作人員再次在怒江州境內
我200多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回升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7月29日在國際野生動物管理研討會上披露,我國現已建立了2967處自然保護區,使200多種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回升。同時,還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人們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 野生動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但隨著人類
最大菲氏葉猴種群來了!-保護與研究同時展開
半年多前,云南省德宏州自然生態保護服務隊志愿者鄭山河在芒市軒崗鄉進行“野拍”時,意外邂逅一群菲氏葉猴,據他目測,至少有數百只。 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當地林業管理部門與研究機構的關注。歷經三個月的調查觀測,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為主組成的調查隊日前確認,這是目前國內單一區域內發現的最
動物保護NGO基本需求難滿足-盼出臺動物保護法
動物保護NGO生存堪憂 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因用來源不明的貓咪做實驗而陷入了輿論漩渦。據報道,這只“臟兮兮,皮毛板結,散發著異味”的貓并未進行任何消毒或者免疫處理,就直接被送入了實驗室。 本報記者注意到,針對北大醫學部用流浪貓做實驗的事件,在網絡上幾乎
動物種群數量大幅減少提示物種滅絕危險
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有兩個脊椎動物物種消失,人們普遍認為這一速度暫時未對地球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但美國和墨西哥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種看法忽視了動物種群數量急速減少的趨勢、地球上正在發生的物種滅絕的嚴重程度及負面影響。 美國研究人員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說,地球可能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
學者探討動物種群多層社會結構形成和維持
? 動物多樣的社會組織,是其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對不同環境輻射適應的結果。重層社會(MLS)以家庭形成社群的模式,具有很高的社會化程度,是靈長類社會系統演化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這種社會系統在僅非洲獅尾狒、阿拉伯狒狒及亞洲的金絲猴代表的少數靈長類物種。其起源、進化歷史和功能是了解動物行為和進
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恢復
5月22日是第二十三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以旗艦物種拯救保護為抓手,持續推進就地和遷地保護體系建設,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 近年來,我國系統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
動物所等揭示蠱信仰對種群的結構化作用
關于巫術信仰的傳說仍在世界范圍內眾多區域流傳。雖然各地的巫術概念差異明顯,但也存在著一些相似之處,如普遍存在巫術毒害的觀念,認為女巫貪婪或美麗、在某些方面與眾不同。巫術信仰將疾病、死亡或其他不幸歸咎于人。這種指控多發生于家庭內部或社群之內,通常年長的女性和兒童是被指控的對象。巫術毒害可以通過支付
瀕危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增至2057只
記者日前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經過對青海湖周邊普氏原羚進行春季專項調查統計,目前該物種數量增至2057只,是有巡查記錄以來的最大數量。 普氏原羚是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曾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北、華北地區。但由于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曾瀕臨滅絕,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
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評價有國標了
由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負責牽頭制定的我國首個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國家標準《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將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 《指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由全
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
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野生動物是維持生態平衡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要重視起來,下面是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1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
云南在生物多樣性大會提供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案
中新網昆明12月16日電 (羅婕)加拿大蒙特利爾時間12月15日,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主會場的“中國角”,舉辦“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以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云南方案。 此次邊會緊扣“保護瀕臨滅絕的植物和動物”主題
全球植物遷地保護未有效涵蓋野生種群遺傳多樣性
科研人員在在云南巧家縣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珍稀植物調查和采樣(武漢植物園供圖)遷地保護被認為是應對植物滅絕風險的關鍵手段,如何才能提高遷地保護有效性?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針對全球植物遷地保護的成效評價研究顯示,現有的遷地保護種群并未有效涵蓋其野生種群的遺傳變異,遷地保護種群的低遺傳涵蓋度可
西北高原所揭示母體應激適應性與動物種群調節機制
在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下(31170394),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邊疆暉團隊以棲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為研究對象,研究了母體密度應激對子代應激軸、適合度及種群統計參數的影響,以及母體密度應激的環境制約性適應性及其在動物種群調節中的作用。他
動物所全球氣候變化下鳥類種群快速擴張機制研究獲進展
物種的分布區變化是種群進化歷程中較為普遍的動態過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和棲息地的改變以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導致很多鳥類物種分布區發生變化,其中一個主要表現是分布區北擴。近期擴張物種的新建種群如何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其種群社會行為和遺傳多樣性會發生何種變化?則是探討種群擴張與分布區
貴州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紅豆樹種群近萬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58.shtm 中新網貴陽4月18日電 (周燕玲 趙紅樸)記者18日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盤江國有林場獲悉,該林場在天然林區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紅豆樹,通過初步估計,有近萬株,且
種群的雜合性
雜合性又稱群體的平均雜合性或雜合度,它是群體遺傳變異的另一個度量參數,是指某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是雜合體的頻率。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程度的雜種和雜交,有分類種內部的雜種,有種間雜種。從遺傳學觀點來講,種間雜交只是雜交的一種,而且就其后果與進化意義來講,也和別的雜交有許多共同點。最簡單的雜合性存在于有性生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干擾導致哺乳動物種群衰退及局地滅絕
近現代以來,全球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快速下降,物種滅絕速度明顯加快。人為干擾和氣候變化被認為是引起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定量研究依然很少,特別是難以區分人為或氣候因素的作用,因為人為干擾和氣候變化往往是高度相關的。為解決這個難題,需要收集長時期跨度的動物種群時空動態數據和建立研究種群衰退與滅
歐洲部分海洋動物體內多氯聯苯超標-或致種群數量下降
根據14日公開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生態學研究,在歐洲水域里的條紋海豚、寬吻海豚和虎鯨的鯨脂中富集的多氯聯苯(PCB),已是有記錄以來全球鯨魚和海豚中最高的。該研究顯示,多氯聯苯這樣富集極有可能導致種群數量的下降并會抑制其恢復。 多氯聯苯是一種人工合成化合物,主要用于電器元件。1979
狼的生態位是否能被野外流浪狗所填補?
狼曾經是這個地球上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之一。近百年來,由于人類捕殺、棲息地破壞、城市化等諸多原因,狼的分布范圍大幅度減少。與狼相比,在人類的扶持下,狗的種群在日益擴張。雖然,全世界的狗都是由狼馴化而來,都是灰狼的亞種。但是,在近萬年的馴化過程中,狗的很多習性與狼迥異。 在人類的干預下,狗進狼退的
保護還是利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遭質疑
時隔26年后,野生動物保護法終于拉開了重修大幕。 一系列鐵拳政策的出現,讓翹首以盼的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寄予厚望:草案首次明確了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同時要求有關部門每5年評估、調整并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違法售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將追究刑事責
生態好轉地區面臨猛獸回歸-金錢豹已迫近北京
金錢豹在張家口蔚縣小五臺山活動照片,由小五臺山管理處提供。 5月初,河北蔚縣境內的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金錢豹野外活動照片的消息,引起了中國民眾廣泛關注。這是迄今為止最接近北京地區的大型野生貓科動物存在的直接證據。 橫亙在河北、山西、河南三省的太行山,古代曾經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