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載人空間站你不知道的還有這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天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藍皮書》顯示,今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將再次突破50次。 今年對于載人航天工程來說是任務最為繁重的一年,我國將通過6次發射任務全面完成空間站建造。 我國載人空間站今年將完成建造 目前,我國處于空間站任務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在神舟十三號乘組平安返回后,我國將正式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計劃用不到1年時間,先后發射2艘天舟貨運飛船、2艘神舟載人飛船以及2個實驗艙,我國空間站的構型也將基本形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 柏林厚:在神十三航天員乘組返回以后,我們對驗證的情況進行一個系統的評估,評估正常以后,我們就會轉入建造階段,這也是我們國家一年發射載人航天器最多的一次。 我國的空間站主要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組成。今年2個實驗艙將先后完成發射,開展多項有人及無人參與的空間實驗任務。其中問天實驗艙,也就是實驗艙Ⅰ還將承擔備份核心艙......閱讀全文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資料圖:“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應該僅是試驗艙部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
俄羅斯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飛船
莫斯科時間6月16日凌晨1時35分(北京時間16日5時35分),國際空間站第24長期考察組3名宇航員乘俄羅斯載人飛船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此次發射是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進行的,飛船由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內的3名宇航員分別是俄羅斯宇航員費奧多爾·尤爾奇
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在經過近16小時飛行后,于美國東部時間27日晚飛抵國際空間站并與之順利對接。 飛船于美國東部時間27日凌晨3時52分(北京時間27日15時52分)搭乘“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美國東部時間當
俄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18日發布消息說,搭載3名俄美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TMA-19”飛船于當天凌晨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消息說,莫斯科時間18日2時25分(北京時間18日6時25分),“聯盟TMA-19”飛船和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對接成功,整個過程是以自動方式進行
俄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重新對接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倫金5月12日宣布,與國際空間站“曙光”號功能貨艙對接的“聯盟TMA-17”載人飛船當天重新對接到“星辰”號服務艙,為俄“黎明”號試驗艙與空間站俄艙段對接創造條件。 倫金說,莫斯科時間17時26分(北京時間21時26分),隨著地面控制中心一聲令下,俄羅斯宇
俄羅斯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重新對接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倫金28日宣布,國際空間站3名宇航員當天晚間進行了約半小時的太空飛行,成功將“聯盟TMA-19”載人飛船從國際空間站的一個艙段對接到另外一個艙段上。 倫金說,莫斯科時間28日23時14分(北京時間29日3時14分),在地面控制中心監督下,俄羅
我國將在2020年前后完成載人空間站建造
??????? 6月26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于內蒙古中部草原主著陸場,3名航天員健康出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6月26日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安全著陸,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順利出艙,身體狀況良好。至此,備受矚目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
2020年前后我國將建成運營載人空間站
記者11月29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京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上了解到,2020年前后,我國將建成和運營載人空間站,作為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試驗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載人空間站工程包括航天員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站系統、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貨運飛船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
中國載人航天:不斷拓展空間站應用深度與廣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國載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空間應用與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拓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作為我國未來10年規模最大的空間綜合性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二號
神十三載人飛船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近日擇機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做好飛船撤離前的各項準備,東風著陸場及工程相關系統正在開展迎接航天員返回的各項準備。
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任務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武漢表示,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天,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郝淳在會上表示,商業化運作也可以為空間站運營提供有益的補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緊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55.shtm 北京時間2023年6月3日21時29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分離前,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
俄加加林號載人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
俄美3名宇航員莫斯科時間4月5日2時18分(北京時間當天6時18分)搭乘以加加林命名的俄羅斯“聯盟TMA-21”載人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 根據俄羅斯電視臺的直播畫面,運載著“聯盟TMA-21”載人飛船的俄“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飛船船艙內的俄羅斯宇航員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11時01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 分離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輪換、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揮手告別
俄“加加林”號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被命名為“加加林”號的俄羅斯“聯盟TMA-21”飛船4月7日凌晨成功的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這艘裝載著3名新一批長期考察組成員的飛船4月5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飛船“停靠”到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的“碼頭”對接艙。這艘飛船把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薩莫庫佳耶夫、安德烈·鮑里先科和美國宇
關于我國載人空間站 你不知道的還有這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天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藍皮書》顯示,今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將再次突破50次。 今年對于載人航天工程來說是任務最為繁重的一年,我國將通過6次發射任務全面完成空間站建造。 我國載人空間站今年將完成建造 目前,我國處于空間站任務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
俄“聯盟MS-20”號載人飛船乘員進入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8日消息稱,俄羅斯“聯盟MS-20”號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三名乘員進入空間站。 莫斯科時間8日16時40分許,俄羅斯“聯盟MS-20”號載人飛船以自動模式成功與國際空間站的“探索”號小型研究艙對接。19時12分許,在完成對接的密封性測試、載人飛船和空間站之間的壓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近日擇機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做好飛船撤離前的各項準備,東風著陸場及工程相關系統正在開展迎接航天員返回的各項準備。
中國載人空間站面向全社會征名 2020年前后建成
4月25日上午,記者從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征集會上了解到,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下半年先后發射升空,兩者還將進行交會對接。在此基礎上,載人空間站于2020年前后建成。 4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名稱征集活動發布會。26日起,全球華人
美宇航局計劃未來實現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于當地時間27日進行國際空間站多功能艙重新對接,此舉旨在未來實現美國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消息稱,接下來的工作是為準備美國載人航天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首飛不早于2017年進行。美國專家計劃打造國際空間站對接主接口和備用接口用來運送
波音星際客機擬5月二次不載人試飛,前往空間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波音“星際客機”(CST-100 Starliner)第二次不載人軌道試飛任務將于5月19日前往國際空間站。“星際客機”將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基地發射升空, NASA表示,
我國擬十年后擁有在軌運行載人空間站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總設計師王永志二十一日透露,根據“三步走”戰略規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進入第二步第一階段,已成功實施神舟六號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和神舟七號出艙活動飛行試驗,緊接要開展的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準備即將邁入正樣研制階段。中國載人空間站等后續工
載人航天總工程師深度解碼2020年中國空間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3月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立體、深入解碼中國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空間站系統重逾90噸 在軌運行10年以上 具備開展能力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采用人員間斷訪問方
中國將研制可搭載7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今日表示,將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兩者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復使用。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計劃兩年左右發射 有哪些合作?
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28日在維也納舉行,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重要一步。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
中國空間站:無緣登月中轉站,卻是技術試驗場
空間站可以充當許多探月技術的試驗場。進行科研實驗本身就是空間站的基本使命之一,在載人登月計劃需要開展技術試驗時,空間站自然“義不容辭”。 2021年底,在中宣部舉辦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董能力透露,中國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一時
中國空間站工程啟動 6年內發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經正式啟動實施,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后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6年前,研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
向航天強國邁進!細數中國空間站的三個“三”
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方消息,夢天實驗艙已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2個實驗艙段,發射入軌并成功對接后,中國空間站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1992年,“三步走” 今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
我國空間站有望2020年投入運轉 首艙擬2018年上天
載人航天是顯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空間站是當代空間活動的最重大前沿。6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胡文瑞在上海科協大講壇上表示,按載人航天階段性規劃,我國空間站有望于2020年投入運轉,而根據空間站“五艙”結構,首艙或可在2018年左右上天。 我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