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基因組為單鏈RNA。根據該病毒對小白鼠的致病性不同分為A、B兩組,A組含23個血清型,B組含6個血清型。柯薩奇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柯薩奇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需要檢查人群:小兒,孕婦柯薩奇病毒抗體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一般無特殊人群 檢查前禁忌:一定要配合醫生把姓名寫正確,工整,避免同名或相類似名混淆帶來不便。注意了這些,抽血會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為自己節約診斷時間。 檢查時要求:不要穿袖口過小、過緊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管血腫。不同的化驗項目要問清醫生,區別對待。柯薩奇病毒抗體檢查......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分類亦無明顯變化。 2.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腦炎患者的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壓力輕度增高,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多為(100~300)×106/L,很少超過500×106/L,初期以多核細胞為主,2天后淋巴細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無變化,蛋白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相關介紹
柯薩奇病毒B(CVB)感染自1954年美國紐約州柯薩奇鎮發生被報道以來,除引起新生兒散發感染外,陸續在世界的某些地區發生了多次流行,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兒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臨床以心肌、腦等眾多臟器炎癥損害為特點。本病嚴重的暴發流行病死率曾高達26%~69.4%,對新生兒危害較大,已引起世界
關于柯薩奇病毒A16型的病因分析介紹
一、病原體 柯薩奇病毒據其生物學特點分為兩類:A類和B類。分屬腸病毒類的埃克病毒(Echovirus)和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現稱“微細病毒(picoviruses)”。 二、流行病學 Dalldorf及Sickles(1948)首先于紐約柯薩奇(Coxsa
關于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心電圖檢查顯示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P-R間期延長及各種心律失常。 (2)超聲檢查可有廣泛心肌損害。 (3)X線檢查胸片顯示肺紋理增強、斑片狀陰影。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埃可病毒抗體介紹
埃可病毒抗體介紹: 埃可病毒(echo virus)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基因組為單鏈RNA。有34個血清型。埃可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埃可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埃可病毒抗體。IgM抗體陽性提示現癥感染,若IgM抗體陰性而IgG抗體陽性則提示
治療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相關介紹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治療原則是在加強隔離護理基礎上,積極對癥治療,保護心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體液酸堿紊亂、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繼發感染。 1.加強隔離護理 對疑診或確診新生兒CVB感染患兒均應給以有效隔離,奶具、醫療用品、生活用品均應單獨清洗消毒。 2.對癥處理 腦膜炎型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分為A和B兩類,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發生,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過血行經胎盤傳播給胎兒。病毒開始在腸道、上呼吸道的內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復制,經血行傳播,其親嗜性靶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膚黏膜等。 柯薩奇病
怎樣預防柯薩奇病毒性腸炎?
預防柯薩奇病毒性腸炎其實很簡單:多喝水,最好不要用冷藏的飲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居住的房間空氣流通,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保持空氣新鮮。柯薩奇病毒性腸炎居家護理很重要,應注意保持居室內的新鮮空氣,遇有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關于柯薩奇A組病毒疹的概述
柯薩奇A組病毒疹包括兩種病毒: 1、柯薩奇A9 :是一種常見致病病原體,常在夏季流行,常伴發腦膜炎及肺部損害,皮疹常見,但無特異性,可為散在性紅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頸部,后逐漸蔓延到軀干及上肢及掌跖。 2、柯薩奇A4 :可發生鼻塞、咽炎、流涎等前驅癥狀,且常有皰疹性咽炎性發疹,可持續1~10
柯薩奇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柯薩奇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性腸炎又稱胃腸型感冒,主要是由一種叫“柯薩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時伴有細菌性混合感染。胃腸型感冒在醫學上又稱“嘔吐性上感”,它的發病癥狀主要是:胃脹、腹痛、嘔吐、腹瀉,一天排便多次,身體感覺乏力,嚴重時會導致肌體脫水、體內電解質紊亂,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時如果以止瀉藥物進行治療,不但不會
關于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兒童多見,成人感染占21.7%。潛伏期1~3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粘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據調查伴有口咽部皰疹和皮疹的急性熱病中,7
關于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是本病早期和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等。 (1)病毒分離應早期進行CVB分離培養,以提高病原的陽性檢出率。標本可選擇患兒的分泌物(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血液、腦脊液及組織細胞等,通過海拉(Hela)細胞和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傳代培養,直至細胞出現
概述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臨床表現
“胃腸感冒”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菌的感染及飲食的過敏反應。細菌及病毒在喉部侵入發炎后,即會順著唾液被吞入胃腸中引起胃腸的不適。其表現癥狀如下: 1.嘔吐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導致胃體肌肉受刺激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 2.腹瀉 主要為胃腸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響吸收功能
簡述柯薩奇病毒A16型的臨床表現
一、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潛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燒,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粘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據調查(R0binson,1958)伴有口咽部皰疹和皮疹的急性熱病中,79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乙型腦炎病毒抗體介紹
乙型腦炎病毒抗體介紹: 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本病通過蚊子傳播,帶病毒的人和動物成為傳染源,感染乙腦病毒后,機體最早出現IgM抗體,然后出現IgG抗體。血清中乙型腦炎病毒(EPBV)抗體測定,對早期診斷乙型腦炎有重要意義。乙型腦炎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乙型腦炎病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風疹病毒抗體介紹
風疹病毒抗體介紹: 風疹多發于學齡兒童和青少年,80%以上人群為此病毒抗體陽性。孕婦在妊娠20周前感染風疹病毒,胎兒致畸發生率較高。成人及兒童感染風疹病毒則會引起皮疹。風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風疹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rubella-IgM陽性:一般在感染后2周內出現,風疹出現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麻疹病毒抗體介紹
麻疹病毒抗體介紹: 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由于目前使用麻疹疫苗尚達不到終身免疫,以及不典型的病例增加,因此檢測麻疹病毒特異性抗體可早期快速診斷麻疹。麻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或IgGAb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流感病毒抗體介紹
流感病毒抗體介紹: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為甲、乙、丙3個型,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為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與核酸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為核蛋白(nucleoproteiN,NP),NP抗原穩定,具有型特異性。病毒核心外面是與病毒包膜緊密結合的基質蛋
概述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腦炎及脊髓炎 發熱,頭痛,嘔吐,肌痛,1~2天出現腦膜刺激征。部分患者有暫時性肌力減退。發生癱瘓者甚少,恢復較快。少數患者有意識障礙,與乙腦相似。 2.心肌炎、心包炎 心肌炎常發生在新生兒,多于生后一周內發病,起病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納差、稀便,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唇發紺、面蒼白
治療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臨床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如急性期宜加強護理,注意休息,保持適當進食和水分;吐瀉者要糾正脫水、酸中毒;有顱壓高時用20%甘露醇;驚厥和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止痛藥;急性心肌炎伴心衰應快速洋地黃化,及時供氧,積極搶救;輕癱時注意肢體溫度,保持功能位,予以相應理療、針灸;對體弱者,嬰幼兒危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1、病史、癥狀(皰疹性咽峽炎和傳染性胸痛)、體征。 2、病毒分離培養,鼻咽部分泌物、大便、血液中培養出柯氏病毒。 3、血清學檢查。應于發病時和2周作對比,若補體結合試驗抗體滴度升高4倍可確診。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也有助于診斷。 治療 目前抗病毒無特效藥,主要是對癥治療。 預防 加
關于柯薩奇病毒A16型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狀。柯薩奇病毒對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據它們感染乳鼠產生的病灶,柯薩奇病毒可以分為a、b兩組。 a組有23型病毒,b組有6型病毒。通過型特異性抗原,經中和試驗。elisa方法等可以對各型進行鑒定。所有的b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人類輪狀病毒抗體介紹
人類輪狀病毒抗體介紹: 人類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重要病原體,一般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對糞便中的病毒抗體進行檢測,對嬰幼兒腹瀉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人類輪狀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人類輪狀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兒童和成人由于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為全球性的一種常見病。輪狀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單純皰疹病毒抗體介紹
單純皰疹病毒抗體介紹: HSV是皰疹病毒科的成員,分HSV-Ⅰ和HSV-Ⅱ兩型。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經飛沫和垂直傳播。感染急性期常發生水皰樣皮疹而得名。臨床上常用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等協助診斷,其早期診斷對及時治療很有價值。單純皰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副流感病毒抗體介紹
副流感病毒抗體介紹: 副流感病毒(parainluenza virus,PIV)是主要引起嬰幼兒和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和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其結構為單負鏈RNA病毒,有囊膜,囊膜上有兩種刺突,即HN蛋白和F蛋白。HN蛋白具有血凝和神經氨酸酶活性,F蛋白與呼吸道合胞病毒相似,介導病毒的包膜和宿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抗麻疹病毒抗體介紹
抗麻疹病毒抗體介紹: 確定麻疹病毒感染的一種檢查方法。抗麻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麻疹病毒抗體IgM陰性。抗麻疹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陽性:麻疹病毒感染。抗麻疹病毒抗體注意事項: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