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分類亦無明顯變化。 2.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腦炎患者的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壓力輕度增高,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多為(100~300)×106/L,很少超過500×106/L,初期以多核細胞為主,2天后淋巴細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無變化,蛋白輕度增加。 3.病毒分離 用組織培養和動物接種分離病毒。如能從患兒血液、腦脊液、心包液、皰疹液及組織中分離到病毒則可作為確診依據。如從糞便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出病毒則需結合血清學檢查加以判斷,因咽部和腸道有健康帶毒者。 4.血清學檢查 特異性高的抗體為中和抗體,病后2周開始升高,3周時達高峰,可維持3~6年,故不能用于早期診斷。近年來已建立了檢測特異性IgM抗體的方法。 5.分子生物學檢查 用RT-PCR方法擴增臨床標本(如咽拭子、血液、腦脊液)中的少量病毒核酸,可達到病原學早期診斷的目的。該方法敏感性、特異性高,可快速診......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分類亦無明顯變化。 2.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腦炎患者的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壓力輕度增高,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多為(100~300)×106/L,很少超過500×106/L,初期以多核細胞為主,2天后淋巴細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無變化,蛋白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簡介
腸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自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廣泛應用后,脊髓灰質炎的發病率明顯下降,而其他兩種腸道病毒感染相對地增多而引起注意。該兩種病毒感染流行臨床可引起腦膜腦炎、腦脊髓炎、心肌-心包炎、呼吸道感染、肌炎、腹瀉等全身各系統、各臟器的損害。
如何診斷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嬰幼兒感染性疾病時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同時結合流行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確診。但健康人可帶有該病毒,不能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就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抗原-抗體測定有診斷價值,但因分型過多,無法測定所有的類型。
治療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臨床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如急性期宜加強護理,注意休息,保持適當進食和水分;吐瀉者要糾正脫水、酸中毒;有顱壓高時用20%甘露醇;驚厥和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止痛藥;急性心肌炎伴心衰應快速洋地黃化,及時供氧,積極搶救;輕癱時注意肢體溫度,保持功能位,予以相應理療、針灸;對體弱者,嬰幼兒危
概述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腸道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極為多樣化,病情輕重差異懸殊,同型病毒有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型病毒可有相似癥狀,故單從臨床表現難以判定型別。常為多種表現同時存在。 1.神經系統感染 (1)腦膜腦炎一般認為該兩種病毒可引起腦炎及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征。一般發病急,均有發熱,輕重不等,以輕型為多。輕者可無腦膜
關于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清學檢查 只有屬于以下情況之后的血清型才適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時。 (2)已發現特征性臨床表現如流行性胸痛,明顯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組病毒)來檢測抗體時;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薩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時。 (3)已分離出病毒,作為確定血清型時。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液檢查 患者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血清學檢查 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可采取腦脊液、心包液、胸腔積液、皰液、血液作病毒分離,也可做活檢標本、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進行細胞培養,還可以乳鼠接種分離鑒定病毒。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2、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病毒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 3、治療 本病主要采取對癥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分為A和B兩類,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發生,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過血行經胎盤傳播給胎兒。病毒開始在腸道、上呼吸道的內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復制,經血行傳播,其親嗜性靶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膚黏膜等。 柯薩奇病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種器官引起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同一種病毒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而同一臨床表現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1、病史、癥狀(皰疹性咽峽炎和傳染性胸痛)、體征。 2、病毒分離培養,鼻咽部分泌物、大便、血液中培養出柯氏病毒。 3、血清學檢查。應于發病時和2周作對比,若補體結合試驗抗體滴度升高4倍可確診。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也有助于診斷。 治療 目前抗病毒無特效藥,主要是對癥治療。 預防 加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 潛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黏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皮疹可為皰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軀干外周側、背部、四肢背面,呈離心性分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膚損害。柯薩奇病毒常見A組及B級,分別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 與常見皮膚病有關的病源有以下幾種: 1.柯薩奇病毒A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A9、柯薩奇病毒A4和柯薩奇病毒A16引起。 2.柯薩奇病毒B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B1、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 ?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性病變,并致胎兒宮內感染和致畸。基因結構? ? 病毒為單股正鏈小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根據癥狀及相關檢查確診。 1.嘔吐 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并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柯薩奇病毒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 柯薩奇病毒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尋找治愈脊髓灰質炎疾病的過程中在糞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檢查和預后介紹
1、檢查 發病后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2、預后 如果病毒影響到肝腎等臟器,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病毒侵入心臟、大腦,則會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其他疾病。因此,當癥狀加重時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及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及癥狀體征
病因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 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基因組為單鏈RNA。根據該病毒對小白鼠的致病性不同分為A、B兩組,A組含23個血清型,B組含6個血清型。柯薩奇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柯薩奇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柯薩奇病毒的預后相關介紹
一般預后良好。即使病情較嚴重的腦膜炎、腦炎,大多數病例也于數日內迅速康復,僅少數患者的病程遷延數周之久。肌力減退雖較多見,但也迅速恢復。只有約5%的腦膜炎病例可有肌緊張和智力低下的后遺癥。嬰幼兒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預后較差,病死率也較高。新生兒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可達80%~90%。年長兒及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在咽部、舌、軟腭等處出現小皰疹,可伴有扁桃體腫大。 (3)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手指、足趾等處,為皰疹和斑丘疹。 此外,可有腦膜腦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癥狀為: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多散發,夏秋發病率高。傳染源為患者、隱性感染及帶毒者。顯性及隱性感染比例達1:50~100。日常生活接觸經口感染是主要傳播途徑。亦可通過飲水、食物及呼吸道傳播和經胎盤由母體傳給胎兒。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 I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柯薩奇病毒抗體。 (2)柯薩奇病毒抗體陽性還可見于由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無菌性腦炎、小兒肺炎、小兒腹瀉、肌無力、病毒性心肌炎及孕婦早期流產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柯薩奇病毒感染 、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 柯薩奇病毒疹 、
柯薩奇病毒抗體的檢查過程
1、化驗取材 血液。 2、柯薩奇病毒抗體的測定原理 特異性的抗病毒免疫血清(中和抗體)和病毒結合后,使病毒不能吸附于敏感細胞,或結合后抑制其吸附和脫殼,因此,病毒就失去其感染的能力。這一反應不但表現為質的方面,而且還表現在量的方面。即中和一定量病毒的感染力必須有一定效價的免疫血清。 中和
柯薩奇病毒的診斷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