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塑化劑:從何而來?有何危害?
多部門負責人 原標題:釋疑塑化劑 據新華社北京電 近日媒體報道白酒等食品中含有“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塑化劑”到底是一種什么物質?食品中的“塑化劑”是從哪里來的?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危害?相關部門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監管措施?帶著消費者關心的問題,記者在11月21日采訪報道了有關部門發布信息的基礎上,又走訪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并采訪了監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塑化劑具生殖毒性 記者:什么是“塑化劑”? 答(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院士):所謂的“塑化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增塑劑,是一類常用的塑料添加劑,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材質的柔軟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使用最普遍的增塑劑,常用的品種有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等。 記者:食品中......閱讀全文
食品安全法明確對食品添加劑規定
在食品安全法審議通過期間,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尤其對食品添加劑的領域,特別提到了面粉的增白劑,認為應該慎重使用。對于面粉增白劑的擔憂,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2006年,國家糧食局在其網站上進行消費者調查,87%的被調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學增白劑的小麥粉。時至今日,消費者早已是罵聲一
食品安全法:三要素給食品添加劑使用設門檻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6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司長吳清海在中國經濟網——質量與安全年活動系列訪談節目中,在談到食品添加劑問題時介紹說,《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有著這樣三個要素規定:第一,使用上的必要性。也就是說,添加劑有沒有必要使用在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第二,使用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法草案嚴管添加劑:如何使用才安全
一個松軟嫩黃的面包放在你面前,如果告訴你里面添加了100多種你聞所未聞的食品添加劑,不知道你還敢不敢下嘴? 一樁樁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將平時不為人知的食品添加劑推到前臺,揭開了頗顯神秘色彩的食品添加劑面紗,添加劑監管缺失、標準失范、擅用濫用等隱藏其間的食品安全隱患不禁令人憂心忡忡
食品新業態發展與食品安全法治創新
編者按 日前,2018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論壇聚焦“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背景下的餐飲業態法治治理”,有150余位專業人士出席。研討會上針對食品安全法制建設、監管經驗、實踐難題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溝通。本版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交流成果進行刊發,以饗讀者。 食品新業態發展的背景 不
為《食品安全法》建言
●河南 劉英團 嚴格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防范責任體系。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在這個意義上制定《食品安全法》,是應時勢、順民意之舉。 《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在立法上明確了食品安全的3個責任體系
專家解讀食品安全法
2013年10月29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食品安全法(修訂送審稿),并決定在11月29日前向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公開征求意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法制日報》記者就食品安全法(修訂送審稿)新增內容中關于法律責任規定的特點,獨家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調創新中心
食品添加劑概述
1、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指在食品生產、加工、抱擦背感等過程中,為改善食品質地及其色、香、味,改善食品結構,防止食品氧化、腐敗變質和為加工需要而假如食品的一類物質。 2 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①來源:天然食品添加劑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劑; ②功能: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發色
印度修訂食品與食品添加劑標準
2017年8月1日,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發布了《食品安全和標準》(食品標準和食品添加劑)2011的法規修訂草案,本次修訂主要對附錄A中IV“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了調整,部分修訂內容如下:1. 在食品分類系統2.1.1食品添加劑“天然及合成生育酚”中,調整生育酚的使用要求為G
“三新食品”新食品添加劑解讀
一、食品添加劑新品種(一)乳糖酶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來源的乳糖酶申請作為食品工業用酶制劑新品種。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法國食品安全局、丹麥獸醫和食品局等允許其作為食品工業用酶制劑使用。該物質作為食品工業用酶制劑,主要用于催化乳糖的水解。其質量規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
食品檢測-食品添加劑檢測項目
食品添加劑檢測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統稱為食品添加劑。中國食品添加劑共分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著色劑、護色劑、酶制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甜味劑、防腐劑、增稠劑、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