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小鼠LIF基因分別定位于第22號和第11號染色體,基因長度分別人6.0kb和6.3kb,均含有3個外顯子和2個內含子,基因編碼區域具有高度的保守序列,其同源性在78~94%。LIF為180個氨基酸,核心蛋白分子量為20kDa,有7個糖基化位點,6個Cys,分子內部二硫鍵對于維持LIF分子的結構和生物學活性可能起重要作用。由于糖基化程度的不同,LIF分子量和電荷有所差別,分子量38~64kDa,IP8.6~9.2。LIF體外生物學功能似乎與糖基化程度無關,但糖基化是否影響LIF在體內穩定性和功能尚待確定。人和小鼠LIF在氨基酸水平上有78%同源性,人LIF對鼠源性細胞有相似的活性,而小鼠LIF對人的細胞則作用很弱。在氨基酸水平上,LIF與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和睫狀神經營養因子(CNTF)有一事實上的同源性,而且在蛋白質分子二級結構上也有相似之處。......閱讀全文
人和小鼠LIF基因分別定位于第22號和第11號染色體,基因長度分別人6.0kb和6.3kb,均含有3個外顯子和2個內含子,基因編碼區域具有高度的保守序列,其同源性在78~94%。LIF為180個氨基酸,核心蛋白分子量為20kDa,有7個糖基化位點,6個Cys,分子內部二硫鍵對于維持LIF分子的結
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其發生在二倍體生物的每一個世代中。每條染色體的兩份拷貝在有些位置可能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通過互換染色體間相應的部分,可產生于親本不同的重組染色體。重組來源于染色體物質的物理交換,減數分裂前期,每條染色體有4份拷貝,所有的4份
基因擴增就是基因拷貝數增加或表達活性增強。 gene amplification 為一特異蛋白質編碼的基因的拷貝數選擇性地增加而其他基因并未按比例增加的過程。在自然條件下,基因擴增是通過從染色體切除基因的重復序列再在質粒中進行染色體外復制或通過將核糖體RNA的全部重復序列生成RNA轉錄物再轉錄
基因載體本身是DNA,除根據其來源分為質粒載體、噬菌體載體、病毒載體等外,還可以根據它們的主要用途分為克隆載體與表達載體。根據它們的性質分為溫度敏感型載體(temperature sensitive vector)、融合型表達載體、非融合型表達載等。 基因載體(vector) 的作用是運載目的
植物轉基因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過原生質體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有可能改變植物的某些遺傳特性,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堿、抗除草劑等的作物新品種,如玉米稻 、轉基因三倍體毛白楊。而且可用轉基因植物或離體培養的細胞,來生產外源基
進行分子突變需要大量的探針拷貝,后者一般是通過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獲得的。克隆是指用無性繁殖方法獲得同一個體、細胞或分子的大量復制品。當制備基因組DNA探針前,應先制備基因組文庫,即把基因組DNA打斷,或用限制性酶作不完全水解,得到許多大小不等的隨機片段,將這些片段體外
細胞內選擇性復制DNA,產生大量的拷貝。如 兩棲類 卵母細胞在發育的早期,rRNA基因的數量擴增到1000多倍。基因擴增是通過形成幾千個核進行的,每個核里含有幾百拷貝的編碼28S、18S和5.8S的rRNA基因,最后卵母細胞中的這些rRNA基因的拷貝數幾乎達到50萬個,而在相同 生物的其它類型
基因載體,即gene delivery或gene vector,是作為基因導入細胞的工具。猶如火箭能把衛星射向九天一樣,基因載體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細胞內,然后將目的基因釋放出來,有的目的基因還可以整合到細胞核中,從而發揮目的基因的特定功能。 1. 基因載體是把基因導入細胞的工具,它的作用是①
歷史:1936年F. M. Burnet發表了噬菌體能產生突變體的觀點,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顯區別,可惜未能引起重視,以致噬菌體遺傳學延遲了十幾年才得以建立。 1946年第11屆冷泉港學術討論會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學說的勝利,及Ledernerg、Tatum細菌雜交實驗報告的同時,He
自1996年首例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應用以來,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快速發展。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轉基因技術作為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跟進,并呈現以下發展態勢: 一是品種培育速度加快。隨著生命科學、基因組學、信息學等學科的發展,轉基因技術研究日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