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值得關注的技術:微生物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雜志將2012年度技術授予了定向蛋白質組學(targeted proteomics)。同時,雜志還介紹了2013年值得關注的技術,包括納米孔測序儀(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tion)、近紅外探針(Near-infrared probes)、干細胞體外微環境(In vitro niches)等等。 大約幾年前,人們開始爭相對直接取自環境的微生物進行大規模測序。隨著每個棲息地的宏基因組序列蜂擁而至,微生物生態學的新陣地在哪里?《Nature Methods》雜志認為,分子圖譜分析技術與DNA測序互補,有望帶我們深入了解看不見的生物群落的功能。 微生物的大規模測序在這兩年相當熱門,目前已有多項成果發表。今年6月,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頂級期刊都公布了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的最......閱讀全文
宏基因組及宏轉錄組測序揭示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生態學作用
中山大學與千年基因合作應用宏基因組及宏轉錄組測序對極端環境酸性礦山廢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中的微生物群落進行研究,相關成果于11月7日發表于The ISME Journal雜志。 本研究是繼2012年11月發表于The ISME Journal雜志的微生物群落多樣
DGGE技術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豐富的微生物資源,但目前被人們所培養利用的僅僅占1%~10%,還有大量的微生物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和利用。隨著基因組學在生物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微生物基因組學的研究憑借基因組研究(TIGR)所利用鳥槍法成功地對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influenzae)的全基因組序列的
DGGE技術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豐富的微生物資源,但目前被人們所培養利用的僅僅占1%~10%,還有大量的微生物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和利用。隨著基因組學在生物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微生物基因組學的研究憑借基因組研究(TIGR)所利用鳥槍法成功地對流感嗜血菌(Haem ophilus influenzae)的全基因組序
土壤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學功能取得進展
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大型土壤動物,它們對于土壤中碳素的穩定、礦化以及氮素的周轉等方面有重要的貢獻。但是此前,大多的研究都停留在土壤物本身,而忽略了土壤動物腸道微生物在其宿主發揮這些生態學功能過程中的作用。土壤動物的腸道是土壤微生物另一重要的“棲息地”,是一個天然可移動的厭氧環境,為厭氧微生物的生長
人體微生物組可能已經處于生態學上的危險區!
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與我們的祖先當時生活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我們進入了新的地理紀元-“人類世”,在世界上留下了很多足跡。我們如今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包括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不過另外一個問題卻常常被忽視: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種群數量也在大幅下降。 如果我們體內的微
迄今最久微生物基因組草圖出爐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報告,近乎完整地構建出了一種口腔細菌的基因組,這個有48000年歷史的微生物的基因組,是迄今為止歷史最悠久的微生物基因組草圖,研究同時揭示了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 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和現代人類的DNA序列非常相似。他們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
第四屆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研討會召開
5月5日,由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第四屆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來自美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及北京、石家莊、南京、長沙、廣州、廈門等地的40余位科學家參加了會議。 會議邀請了美國科學院院士James Tiedje教授,根特大學To
宏基因組如何指導微生物分離培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科技創新團隊受邀撰寫綜述文章,闡述了宏基因組指導未培養微生物分離培養的機遇與挑戰,系統總結了基于宏基因組分離培養未培養微生物的方法。相關綜述文章發表在《微生物》(Microbiome)。 隨著宏基因組測序技
單分子測序改善微生物基因組組裝
美國國家生物防衛分析和反制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日在《Genome Biology》上發表文章,介紹了SMRT技術在微生物基因組組裝上的應用。他們認為,單分子測序數據能降低測序費用,并帶來更多完整的基因組,改善微生物基因組數據庫的質量。 隨著測序費用的不斷下降,測序項目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G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人類母乳微生物菌群
母乳是嬰兒最健康、理想的營養來源, 也是人類進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新的宏基因組學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達數百種細菌, 而且包括一些常見的病原菌. 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類與微生物協同進化相互適應的產物, 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則應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礎. 然而, 迄今為止, 從
揭示火災生態學:不同環境條件下微生物群落響應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李躍林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森林火災與災后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細菌與真菌反應差異。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環境管理雜志》。 野火對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重大且持久的影響,而火災后的不同管理方式可以改變森林恢復方向。土壤微生物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
揭示火災生態學:不同環境條件下微生物群落響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778.shtm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關于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庫gcType的論文。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模式菌株(t
華大基因完成腸道微生物基因組關聯分析
從物種、功能及生態群落上展示腸道微生物與結直腸腺瘤及結直腸癌的關聯特征,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奧本多夫醫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最新的聯合取得的科研進展。3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志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研究對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的早期
2013值得關注的技術:微生物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雜志將2012年度技術授予了定向蛋白質組學(targeted proteomics)。同時,雜志還介紹了2013年值得關注的技術,包括納米孔測序儀(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
納米二次離子質譜技術在-微生物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
納米二次離子質譜技術(NanoSIMS)在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氮(N)、碳(C)、硫(S)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驅動。 耦合分析自然環境中 微生物遺傳多樣性與其代謝多樣性是當今微生物生態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多樣性極 為豐富,每噸土壤中的微生物類
微生物所等發表植物基因組編輯研究綜述
序列特異性核酸酶使得基因組編輯成為可能,快速推動了基礎和應用生物學的發展。CRISPR-Cas9系統自出現以來,作為可轉化植物的基因組編輯工具已得到廣泛應用。CRISPR-Cas9對基因組靶位點進行定向切割,造成DNA雙鏈斷裂。DNA雙鏈斷裂主要通過兩種高度保守的機制進行修復,即非同源末端連接
華大基因參與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組研究項目
華大基因3月22日宣布將參與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組研究項目EarthMicrobiomeProject(簡稱“EMP”),將負責EMP亞洲地區所有樣本的收集和鑒定,并對整個項目提供DNA提取、擴增、建庫、宏基因組測序,以及研發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所需的計算資源。 EMP將對來自全球的20萬個樣本進
“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深圳啟動
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中國微生物領域頂尖研究機構、院校和企業組成的“萬種微生物基因計劃”,八月一日在深圳啟動。 據悉,該計劃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在“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后啟動的又一重大基因組計劃,目前該計劃的地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該計劃預計在三年內完成一萬種微生物物種全基因組
宏基因組學:查明微生物身份新手段
背景 《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近期刊發了一篇題為《利用不需培養的宏基因組學測序技術研究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O104∶H4暴發株》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篇論文中應用了一種稱為“宏基因組學”的技術方法,不通過培養,直接從病人樣品中檢測分析其攜帶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可以
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可以解釋地球氮循環?
微生物(細菌和古細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驅動者。闡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驅動過程對于預測環境變化將如何影響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種的層面。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群落固有的功能冗余性,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變化通常與其物種組成變化是解耦
口腔、腸道微生物菌群元基因組關聯分析
2015年7月28日,北京協和醫院和華大基因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了類風濕關節炎(RA)口腔和腸道微生物元基因組研究。本項研究揭示口腔和腸道微生物菌群異常是RA病理生理和疾控的重要環節,并且為元基因組學輔助的RA個性化診療方案提供基礎。研究成果于今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 RA是一種致
尿酸的生態學數據
水危害級別1(德國規例)(通過名單進行自我評估)該物質對水有稍微危害的。不要讓未稀釋或大量的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統。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乙烯的生態學數據
1、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性:24~672h厭氧生物降解性:96~2688h2、非生物降解性空氣中光氧化半衰期(h):6.2~56h3、其他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對魚類應給予特別注意。還應特別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
分子生態學顯性標記
中文名稱:顯性標記學? ? ? ?科:生物學解? ? ? ?釋:分子標記中,顯性和共顯性,對等位基因而言,即指所擴增的PCR產物(DNA片段)。像RAPD、ISSR等顯性標記,PCR產物無法確切確定,因而無法區分雜合體(heterozygosity),只能按有帶無帶進行分析,記錄為0/1;而SSR等
草酸的生態學數據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該品具有強烈刺激性和強烈腐蝕性。其粉塵或濃溶液可導致皮膚、眼或黏膜的嚴重損害。具有較強毒性和腐蝕性。草酸對人的最低致死量為71mg/kg,對成年人的致死量為15~30g。人若口服5g草酸即發生胃腸道炎、虛脫、抽搐和休克等癥狀甚至死亡。吸入草酸蒸氣發生慢性
溴化乙錠的生態學數據
對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讓未稀釋或大量的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統,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丙酮的生態學數據
1、生態毒性LC50:4740~6330mg/L(96h)(虹鱒魚);10mg/L(48h)(水蚤);2100mg/L(48h)(鹵蟲)LD50:5000mg/L(24h)(金魚)EC50:8600mg/L(5min)(發光菌,Microtox毒性測試);10mg/L(48h)(水蚤)2、生物降解性
分子生態學詞匯單態性
中文名稱:單態性英文名稱:monomorphism定 義:一個種群的所有個體在特定基因座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分子生態學(二級學科)
乙醛的生態學數據
1、生態毒性 LC50:37.2mg/L(96h)(黑頭呆魚);53mg/L(96h)(藍鰓太陽魚) EC50:42mg/L(48h)(水蚤);30.8mg/L(96h)(黑頭呆魚) 2、生物降解性 MITI-I測試,初始濃度100ppm,污泥濃度30ppm,2周后降解80%。 3、非